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少宝 《青年记者》2022,(21):59-61
“内卷化”成为网络热词,其背后蕴含着知识传播机制。“内卷化”在保留外部收缩、内部扩张倾向和不良后果三个词源要素的基础上,经媒体“调制”,被赋予总体化、动词化、模糊化和情境式书写的媒介形象特征,在网络传播中经受众“解调”,成为表达现实性集体焦虑情感的载体,在生活世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传播中必须使用传播符号,但使用符号本身并不是目的,使用符号的目的是让它表达并传递一定的“含义”和“意义”。因此,任何传播过程中被作为传播符号使用的符号都与某种意义形成了一种密切相连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整个传播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一旦一个传播符号通过一定的赋予过程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结,它便成为一个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的传播符号。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双十一的仪式符号性及其功能,来阐释如何保持和发挥双十一的仪式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建华 《新闻传播》2023,(18):74-76
新媒体时代,一向饱受欢迎的广电民生节目遭遇发展瓶颈,其中就包括愈加凸显的“内卷化”特征。无论是新闻题材、内容生产,还是传播生态等陷入自我重复的状态,弱化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电民生节目应当顺应媒体融合之势,创新发展理念,实施节目定位重塑、生产方式重建、传播生态重构,有效规避和改变“内卷化”现象,从而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躺平”作为2021年“十大网络热词”之一,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新浪微博中有关“躺平”和“内卷”的内容为研究数据,基于词频统计和LDA主题模型提取主题,从文本特征透视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躺平”的微博内容主要呈现出青年的“躺平原因”“内心情感”“寻求寄托”“享受生活”四个主题;而“内卷”的微博内容主要呈现出青年人视角下“内卷严重”“生活压力”“反抗内卷”“教育内卷”四个主题。“躺平”和“内卷”的话语表达折射出了当代青年人的生活现状和内心情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探析了“躺平”和“内卷”流行的成因以及青年亚文化表征,并对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犀利哥”风靡中国网络,成为“被写体”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独特的符号传播现象,这一现象从发轫、扩散、火爆到饱和包括最终走向消退,其传播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值得媒介研究与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仅就“犀利哥现象”即同一类“被写体”的媒介退出机制作点探析。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边缘地位由来已久,李金铨认为,它面临学术内卷化问题,正在走向画地自限,逐渐封闭。本文试图以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为例,探讨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以"泛传播"、"泛媒介"的概念重新审视传播学,认为语言、文字皆是媒介,传播是人的一部分,人不可与世界无交流,即不可无传播,传播学者可跳出狭隘的媒体观,落脚于"传播"二字,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传播学,拓展传播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环境中,广告的界限变得模糊,与口碑、搜索引擎等信息混合在一起。受众在社交媒体中的只言片语结成“广告茧房”,精确传播的技术性内卷造成新时代的广告费依然得“浪费”掉一半。广告的定制随着个体兴趣“枝条”的延伸而延伸。搜索带来海量信息与选择性的接触,而陌生关系的分享则使受众对负面口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相似文献   

8.
李思涵 《东南传播》2022,(3):104-108
“门当户对”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婚恋嫁娶的遵照之一,传播广泛,构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该词由建筑构件向婚姻标准演进的过程体现了本文符号化的三个阶段:实体符号阶段、混合符号阶段、语言符号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其又充当着自然、精神、关系、流动、代际等多种特质的复合媒介,发挥了传播媒介的功能,体现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特质。在华夏一元传播体制中,“门当户对”观念的传播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根本指导下,受到宗法与封建制度的强力控制、礼制思想与贵和观念的巨大约束,体现了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传播模式。而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习惯与传统,“门当户对”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仍被遵循使用,其中所内蕴的独特民族精神对构建中国叙事体系、丰富华夏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静  卜宇 《当代传播》2021,(6):35-40
既有的媒体融合研究关注国家话语和技术话语,对作为行动者的新闻从业者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一线新闻工作者的媒体融合认知调查发现,媒体融合实践正在走向"内卷化".传统媒体越来越注重组织内部的精细化和复杂化,拒绝与更广阔的媒介化社会进行交往和思考,沉浸于行业圈层的比拼竞争.内卷化阻碍了传统媒体的观念创新,令媒体融合演变为一场行业内部的镜像游戏,是传统媒体更为深刻的转型危机.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卜宇 《当代传播》2021,(6):35-40
既有的媒体融合研究关注国家话语和技术话语,对作为行动者的新闻从业者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一线新闻工作者的媒体融合认知调查发现,媒体融合实践正在走向"内卷化".传统媒体越来越注重组织内部的精细化和复杂化,拒绝与更广阔的媒介化社会进行交往和思考,沉浸于行业圈层的比拼竞争.内卷化阻碍了传统媒体的观念创新,令媒体融合演变为一场行业内部的镜像游戏,是传统媒体更为深刻的转型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术语“内卷”火热出圈,现在这个词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同样,现在媒体行业也“内卷”得很严重,不论什么介质,只要和新闻沾点边的都“卷”得你死我活。为了吸引注意力,一些媒体忙着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其新闻报道娱乐化、煽情化,挑动和误导公众情绪。他们在资本的控制下唯利是图,企图把受众培养成不思考的“宠物”。一些媒体抛却了对新闻事业的敬畏,扔掉对事实和社会责任的敬畏,只重视浏览量、广告投放量,导致标题党、媒体审判、低俗报道等现象层出不穷。在金钱的“孵化”下,一批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从业者被制造出来,只以博人眼球为荣,日复一日地生产和搬运着低质量甚至有害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魏韬 《青年记者》2017,(32):28-29
2016年9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引导年轻人远离“丧文化”侵袭》的社论文章,首次使用了“丧文化”这个概念——流行于青年人中间的“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形式.①此后,“丧文化”便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形式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本研究通过网络田野调查法观察“丧文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符号特征,并结合具体的“丧文化”传播案例,分析和探究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丧文化”的传播过程及相关特点,给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词化"传播,是指借用单词或词化短语概括其被传播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它系公共表达中简化言语、活跃交流的传播取向,它比新闻导读和标题新闻更简单,具有广阔的新闻符号消费市场。1.提高信息的社会关注度。在网络海量信息传播中,使用简洁凝练、充满新鲜奇异效果的词语新闻更容易吸  相似文献   

14.
汉服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其对外传播在颇具成效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从逻辑符号学中的“符号三元构成说”角度出发,通过对汉服的再现体属性及其解释项进行分析可以解释其个中缘由、阐明其传播优势,并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符号载体选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人类通过符号传递信息,作为信息的载体,符号的作用至关重要,失去了符号的承载,一切传播行为都不能实现。符号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的特质,符号本身是物质的,它所传递的信息不同于它本身,而且这种信息不具有个别意义,不是个人赋予它的意义,这个意义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彼此认可的。比如说汉语的“苹果”一词,它是两个语言文字符号,通过听觉和视觉能够感知,“苹果”所代表的意义是一种水果,是所有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这个意义既不同于这两个汉字的书写形式本身,也不同于它们“ping guo”的发音。  相似文献   

16.
“同构”是符号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是符号传播意义的终极机制,罗兰·巴特曾多次提到“同构”,遗憾的是他对此的阐释却模糊含混.“同构”一词在文学及艺术领域中大多取“异质同构”或“共同构成”之意,而在符号传播意义的视阈下,则是指某些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的唯一性、固定不变的特性,即某些符号的社会意义不可随意变更,是唯一性的,是被意识形态强制赋予的.但公众却并不留意这个意义是如何产生的,而是直接认同了这个意义,并将之视为“自然而然”的社会法则.“同构”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黄雨  李笑妍  周鸿 《今传媒》2024,(4):109-112
“花儿”是青海地区较为流行的民歌种类,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而民族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通常带有自身独特的魅力。青海的“花儿”是一种极具自身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民族歌谣,但是由于民族性较强、文化较为小众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力、影响力不够高,再加上新媒体时代新颖的音乐形式逐渐充斥音乐市场,使得新业态趋于饱和,其传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本文对青海民族歌谣“花儿”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探究了新媒体视域下“花儿”的传播现状及困境,并针对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我国民族歌谣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杏兰 《现代传播》2017,(11):158-159
一、泛化和共融概念的提出 1.泛化指地域新闻和地方媒介平台的泛化 泛化指的是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现象,其与细分相对应。细分要求准确集中,强调的是目标人群的聚焦和集中;泛化则要求广和多,强调将范围人群和覆盖面扩大。泛化同时也是一种状态,表示事物正在不断变化之中。本文所说的泛化指的是地方新闻原有的区域性被打破,地方传播平台与外域平台不断对接、融合,并走向一体化后,地域新闻实现泛化。  相似文献   

19.
符号:广告传播的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进  白丽梅 《现代传播》2006,(4):164-166
索绪尔指出符号学是“关于符号及人类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研究”。①符号学作为一种新的人文社科的方法论,主要是运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整个社会文化现象作符号意义的研究。符号学的思想之所以成为新的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核心在于它用有意义的符号为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提供了一套新的媒介系统和分析方式。广告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和由符号构成的文本,符号对于理解和研究广告传播,开辟了一条柳暗花明之路。一、传播中的符号分类基于不同的标准,对符号有着不同的分类。传播学里最常见的划分方式,就是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一种,在科学技术条件甚少改变的漫长的前现代时期,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主要是口头语言和书写语言。而现代科技所孕生的电子技术创造了一种视听兼备的“语言”即“电视”,即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这种合成性表达语汇,是可以当做一种“语言”来看的。这种语言即可形象直观地“描述”形象,同时解说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