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且重要的作家。除农民形象和女性形象外,赛珍珠还塑造了一系列既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又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滋养的中西合璧的青年男性形象,《大地三部曲》中的王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试从王源形象出发,深入探究赛珍珠的文化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赛珍珠对中国社会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人民有着自发的情感,她以一种跨越国界和种族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客观描述.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的心态有着细腻、直接的观察,她准确地把握住了“土地”这一中国农民的生存基础和文化命脉.在其代表作《大地》中,赛珍珠饱含女性主义的同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兰、王龙等一批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她的作品既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人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人的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农民热爱土地、珍视土地的“大地情结”,从而开启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之门.  相似文献   

3.
杜鹃 《海外英语》2012,(6):176-177
《大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赛珍珠凭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赛珍珠从平等的角度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形象,介绍中国文化,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就“篇名”栏检索“赛珍珠”并含“大地”出现了116条(篇)论文。中国大陆学界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作主体的研究,主要从赛珍珠的特殊西方身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多元文化身份、思想倾向、在东西方协会的工作等方面展开分析;二是对《大地》主题的研究,主要从“史诗”意义、土地乡土情结、女性主义视角、政治文化视角、生态学视角、中西文化交流视角、宗教视角、儒家思想视角、东方主义视角、后殖民主义视角、神话原型视角、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文学人类学视角、婚姻视角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三是对《大地》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性格塑造角度、具体形象、群体形象展开分析。相对来说,对《大地》艺术特色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形象”书写与塑造的话语权在过去长期由西方人掌握,然而,赛珍珠却以独特的视角书写中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本文通过对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中王龙及其父亲两代人进行比较,深入解读王龙的抗争者形象,包括与自然的抗争、与他人的抗争及与自己的抗争等,挖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个特殊的西方作家如何通过自己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观察改变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并体现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大地》对中国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以王龙一家人的生活为主线,为读者编织了一幅旧中国农村社会广阔、独特的民俗长卷,塑造了全新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形象。赛珍珠运用中国人的视角,以文化为切入点描写中国农村和城镇生活,从中国小说的艺术特点、中国人的根本价值观等视角向西方阐释中国,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从赛珍珠的书信出发,对她小说中“中国人”这一中国元素进行了研究;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研究了《大地》、《母亲》、《龙子》、《同胞》等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坚强和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脱离群众;最后总结性地提出赛珍珠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和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大地》,作家以流散作家美国视角,用母语文化来审视中国文化,界定了她独特的叙事者角度。该书勾勒出的中国形象,说明当善意的西方观察者用眼睛过滤所见所闻后,捕捉到的多是与自己母体文化形成反差的成分。通过分析作品去发现哪些中国元素先进入西方人的视野,从而看出中国文化是怎样一步步被西方世界所了解的,进而反映出中国文化向西方世界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熟悉中国妇女的赛珍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灼灼生辉。阿兰是赛珍珠成名作《大地》中的重要人物,分析阿兰这一女性形象是了解封建社会下中国妇女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现代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和《群芳庭》以及论文集《论男女》为研究对象,聚集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即女性如何平衡女性自由与家庭义务这一论题,探索赛珍珠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对其女性思想的影响。三部作品就书写对象而言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对位,在文类上形成虚实对照,共同展现了赛珍珠与中国妇女的对话、协商、认同的动态过程。她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有别于其她西方女性主义者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并以此反观中国妇女,将理想的女性形象投射到作品中的中国妇女身上。本文借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阐释赛珍珠在跨文化书写中体现的自我他者化的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在其创作的儿童小说《于兰:中国的飞行男孩》中,塑造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爱学习、爱劳动的中国男孩于兰的形象,和一个了解中国人、乐于帮助中国人的美国士兵吉米的形象,打破了中美两国人对于彼此的刻板印象。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来看,该书表现了赛珍珠力图消除文化偏见、提倡文化移情、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和推崇多元文化求同存异的思想,使她无愧于“文化人桥”的赞誉。  相似文献   

14.
《大地》以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作为背景,讲述了王龙一家在各种灾难中挣扎抗争的故事,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面貌以及人与土地的密切关系.本文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从《大地》的主题、女性地位以及生活文化等方面分析作品的后殖民主义特征,并从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探究了她创作的动机,最后指出《大地》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伟大作品,它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恋土:中国农民的传统价值观──赛珍珠作品主题分析尚营林赛珍珠的多数以中国农村为背景的作品,如《大地》三部曲、《龙种》和《母亲》等,都深刻表现了中国农民与黄土地的血肉关系,她更以“大地”作为其代表作的标题。她在塑造王龙(《大地》①)、凌丹(《龙种》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是历史上首位通过创作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作品中渗透的儒家思想向西方世界展现了有灵有魂的中国。赛珍珠的四部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群芳庭》、《我的中国世界》,分别蕴含了儒家家礼中的"孝礼"、对国家的"忠义"、推己及人的"爱人"精神。而这一切又都归因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研究赛珍珠作品中的"仁爱"思想对于如何在对外文学传播中凸显中国文化精神特色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的道路"并且"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未来的期望"①而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共有的特征:善良、坚强、勤劳、勇敢,而且塑造了两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我们将1931年出版的《大地》与1934年出版的《母亲》作比较,不难发现《大地》中阿兰表现出一种介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间的沉默,《母亲》中的"母亲"则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反抗精神。无论是沉默的阿兰还是勇于抗争的"母亲"都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存现状,都展现了中国女性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概述十三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中“中国形象”变迁的背景下,基于赛珍珠双重的文化身份和在中西文明碰撞中的成长背景,解构了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固有看法,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共融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对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对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