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椿彪 《新教师》2019,(9):35-36
“1+X”群文阅读模式是传统阅读教学拓展的一种新形式。所谓“1+X”群文阅读模式,即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依托教材中原型课文的“1”,再加上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的“X”。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完美地避开过去阅读教学课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1+X”群文阅读呢?  相似文献   

2.
在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及模式难以满足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在群文阅读视域下,阐述了“1+X”的概念和学理分析,通过课内教材中的“1”篇课文链接出课外“X”篇群文的阅读教学建构,不仅打破了教师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思维,而且创新了群文阅读在课内与课外多文本比较模式,指向了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的多维核心素养。精心选取3篇以北京胡同为抒情对象的散文群文,在挖掘胡同文化内涵及其意义价值的同时,搭建群文阅读下的“1+X”教学体系,以丰富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群文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全新模式,会以选择特定的文章为前提,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共同构建阅读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桎梏,让阅读更加有趣,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参与度,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阅读教学也有极强的实用性。随着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盛行,更为细致的、基于不同方向或角度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被提出,例如“统整”法、“迁移巩固”法、“冲突”法、“1+X”法等。本文从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1+X”法的现状和价值,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以期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红色”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1+X”阅读教学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建构统整模式,将“1+X”阅读教学与“红色”作品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红色”作品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发现,“1+X”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使学生在感悟“红色”作品的同时,培养多层次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自新课改以来,“1+X”多元阅读的方式和理念就开始逐渐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此,文章以部编版教材为载体,理性地分析了“1+X”多元阅读教学的内涵与重要性,并从“定点发散式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读写联动式阅读”“立体全面式阅读”四个角度提出了“1+X”多元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文章作者通过策略的尝试,以探寻适合学生高效进行“1+X”多元阅读的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1+X”群文阅读模式,是指以“1”篇教材教读课文为起点,整合单元其他课文组成群文阅读,再向课外延伸,形成发散性阅读,以“X”为代码,构成完整的阅读学习程序体系。高中生有比较成熟的阅读思路、阅读方法,为“1+X”群文阅读模式教学奠定了基础。鉴于此,教师要从“听说读写思”等方面展开设计和组织教学,启动“1+X”群文阅读模式程序,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扩充学生阅读量和阅读兴趣提出了"1+X"群文阅读模式。以统编初中教材中的《卖油翁》和《卖炭翁》两篇文章为例说明"1+X"群文阅读模式中"1"和"X"的选择应以议题为中心,具有主次之分和扩大选文范围,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1+X"模式在教学中的三种策略:聚焦议题,从"1"而终;问题指引,从"问"出发;对比阅读,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8.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1+X”群文阅读教学有三种模式: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文、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外文章、一个单元带动多篇课外文章。结合已有理论及课例和自身教学实践,“1+X”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应指向人文主题、本体知识、阅读策略和思维认知。  相似文献   

9.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以教材单元主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同时开发出校本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教学时对三本教材进行整体设计,进行大单元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阅读教学的五倍以上。因而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书,摒弃传统课堂的分析讲解,要以读带讲、以读代讲(统称“以读dai讲”),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群文阅读作为课内单篇阅读教学的补充,有效衔接了课内外阅读教学,有力推动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发展。“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借助单篇教学的“1”,拓展到同一主题下多篇阅读的“X”,以精读课文的有效延伸及单元主题的有效拓展作为群文阅读的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群文阅读教学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时,要充分分析教材内容以及学生阅读学力基础,以便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1+X”群文阅读是比较典型的学习模式,其应用效果显著,教师适时引入“1+X”群文阅读模式,从阅读导学、方法传授、鉴赏组织、训练设计等角度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以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  相似文献   

12.
王妍 《家长》2023,(33):150-152
<正>“1+X”阅读教学指的则是通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1”)外加相关的拓展材料(“X”),而形成的一个完整教学单元,能够在帮助学生更为轻松理解教材中文章内涵及意义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的相应知识面,并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切实地担负起神圣的教育职责,重视落实“1+X”阅读教学模式在日常的应用,以此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真实状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确保更为高效、高质语文阅读课堂的良好构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讨,培养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3.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风潮,目前群文阅读教学在写作方面还没有深入开展。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教授在“立足教材的‘1+X’教学设计”的专题发言中指出,阅读还不只是阅读的事情,还要和他的生活建立联系,读是吸入、吸收,同时要转化为输出,所以阅读与写作之间还有很多课题有待我们研究。笔者深受启发,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1+X"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对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有着积极的帮助.在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中,首先要合理选择精读课文,其次要合理选择略读文,最后以有效手段将两者融合起来,最终发挥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文章对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模式进行论述,对"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教学过程。教学中可以围绕教材文本大量地引征课外阅读资源来辅助课堂教学,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内外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是课内外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学者近年来关于外国阅读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何谓“阅读”、对阅读及阅读教学的高度重视、各国阅读教材的选文标准、国外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比较研究、阅读补救模式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须达到五级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单词。以上。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不仅是完成阅读材料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P-W-P[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阅读教学模式在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教师青睐,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课堂动态生成”这一教学理念。本文以新目标英语教材8年级上册第10单元SectionB为例,探索P—W—P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基于新课改的大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不走寻常路”。教学工作者应基于教学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认知,积极尝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其中1+X多元阅读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效果的验证。要想实现1+X多元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导入,必须要求教师明确其教育意义,探明其模式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和群文阅读相互补充、彼此促进,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它们有效整合。温儒敏教授提出的“1+X”是整合的模式,整合的原则:一要有全局观念;二要聚焦,一课一得。整合的策略:以教材的单元选文为群文组织教学;以教材中的单篇文本和课后推荐的文章组织群文阅读教学;以议题为核心,打破教材单元界限,组织群文教学;以教材单篇和教师自选的文本组织群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想】“1+X”是统编教材的阅读理念,以此方式可以进行同主题、同题材、同体裁文本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比较阅读。比起单篇精读教学,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关联、迁移、类比、贯通式的思维,形成文学眼光,提高文化视野。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将《望海潮》《扬州慢》两首宋词编写在一起,连接点是“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