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融媒体产品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而且改进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创新是融媒体产品与生俱来的标签,如何加强融媒体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达到"刷屏"的传播效果,成为主流媒体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实践出发,提出了融媒体产品内容创新的着力点和形式创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我国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从编辑部层面开始进行各种类型的新闻创新和传播尝试,以在新技术背景下取得传播话语权。在这一时代,新闻编辑室如何借助技术力量进行转型,融合创新是重要的路径。融媒体新闻产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各种媒体端创新性地出现了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直播、动漫、H5等技术打造的融媒体产品①。  相似文献   

3.
媒体技术作为出版与传播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日益凸显着融媒体环境对出版与传播的功能和应用的重构作用,正在成为变革与重构出版与传播模式的关键要素。正确理解与把握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的创新途径、实现方法和应用方式,构建数字化的融媒体技术平台,将成为有效应用最新媒体技术手段来打造出版与传播独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抢占媒体技术高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时代发展,融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本文将探析融媒体的具体内涵,并研究在融媒体背景之下新闻传播的特点、时代变迁下新闻传播产生的变化以及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之下创新性的发展新闻传播,让新闻传播更加个性化的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峰 《新闻世界》2023,(1):7-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党报和新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党报融媒体从传播形式上适应新媒体的转变,然而党报融媒体编辑思想正经历碰撞和调整。本文以安徽日报媒体融合实践为例,指出党报融媒体编辑思想仍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报道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指导性,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新传播技术优势,创新报道手段,提高话语构建能力,增强传播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是新时代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出版和文创的实际需求,出版产业应积极创新产品技术和工作方法,以实现出版产业和文创产业的共同发展。基于此,出版业应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在融媒体环境下积极开展产业创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出版创作,通过融媒体有效传播出版产品,从而实现对我国出版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发展迅速,县级融媒体建设已在全国展开,但普遍存在内容原创性不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县级融媒体内容传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析当前县级融媒体本土化传播策略,以期为县级融媒体内容传播提供新思维、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融媒体的发展背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同步发展,使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传播主体更多元化、传播效果更扩大化、传播形式更具互动化。为了进一步推进主流媒体政治传播效率及舆论引导功能,传播者应在融媒体下创新传播途径、渠道及方式,以实现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本文对融媒体和基于融媒体的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利用融媒体建构与当地本地相互支撑的省域形象,逐渐成为区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省级党媒强化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向。湖北日报立足湖北省域形象特色重点打造的创意融媒产品《潮涌荆楚》,为省级党媒开展融媒体背景下的省域形象宣传提供了创新启发。本文以《潮涌荆楚》为例,结合该产品从策划、生产到传播整个过程的具体实践,浅谈融媒体视域下省域形象宣传的创新探析,旨在为省级党媒提供省域形象宣传的融合传播借鉴,从而增强媒体开展融媒体视域下省域形象宣传的主动性,更好地展现省域良好形象、服务地方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网络应用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影响巨大。传播方式也由原来的传统媒体,变成了现在的融媒体为主。在媒体融合语境下,融媒体工作室生产的新媒体产品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和喜爱。专业工作室的兴起,对新闻生产与创新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关注度在稳步提升,有利于构建立体多元的融合传播格局,也对新时代党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形成的融媒体目前已经有了更好、更优的发展途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其重要的传播平台。融媒体新闻的选题、内容以及互动性程度直接影响移动终端客户的直观体验,因此,融媒体要通过有趣、新颖的形式将新闻内容信息进行高效传播,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用户对融媒体传播的融合度,以此实现多维度、多终端、多点击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是出版产业与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用于重构出版、文创领域的内容产品、传播功能及其应用.只有正确理解与把握融媒体环境下出版和文创的内在关系,才能以满足出版需求和创造文创需求为目标来重构出版产业链,打造出版产品融媒体化与可视化平台,实现出版产品技术途径、编创方法和应用方式的创新,开创出版与文创双赢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臧海萍  邓博 《传媒》2021,(1):48-49,51
随着一系列新技术、新媒介不断被用于融媒体传播,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正处于不断创新变革之中.本文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创作的MV《七子新歌》为例,分析了MV对融媒体传播的特殊作用,并通过对《七子新歌》MV的具体分析,提出了MV在融媒体传播中的创新思路.文章认为,在MV用于融媒体传播的同时,还要重视新媒体矩阵传播、联动传播和专业化媒体平台的助力传播,以此提升新闻传播活动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自媒体、新媒体深受大众关注,直接改变了当前信息传播形态和媒体舆论格局。因此,优化信息内容,积极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丰富传播形态,适应全新传播生态,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媒体平台,就发展成为当前传统媒体适应媒体融合环境的应对举措。研究以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为基础,分析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新变化,结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融媒体时代下,传播方式、舆论生态、媒体格局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怎样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推进融媒体时代政务化传播,促使其亲民落地和发挥及时性效能,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相关部门人员需要充分运用融媒体的优势,依靠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来完成融合发展目标,建立起亲民有引导力、及时传播迅速、影响力广泛的政务媒体,贴近人民生活,反映民生,为人民提供所需服务,传播时代最强音。本文基于此,先概述融媒体时代政务化传播的必要性,然后分析融媒体时代政务化传播的特点,最后以日播新闻资讯节目为例,提出融媒体时代政务化传播亲民落地和及时性效能发挥的办法,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御凤  冯莽 《传媒》2018,(1):57-59
2017年,全国媒体都以高度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十九大的宣传报道.在这次报道中,"现象级"产品频出,融媒体发展的趋势日显.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等中央媒体十九大报道进行总结,并对各大媒体在融媒体报道方面进行的很多有益的尝试进行梳理,以证明融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和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7.
侯月飞 《视听》2021,(1):23-24
地方媒体的广播访谈节目要增强传播力与影响力,除了议程设置要有合理性、嘉宾选择要突出专业性,还应使话题安排注重差异性、传播平台追求多样性.只有及时根据当地受众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节目的内容与形态,并实行线上线下的融合传播,广播访谈节目才能成为融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参与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媒体融合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以及主流思想舆论得到巩固和壮大。本文通过阐述融媒体的内涵,分析目前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以探究县级融媒体转型的必要性,并以此提出县级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策略,重塑县级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以期为县级融媒体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栾轶玫: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媒介生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播手段与平台都不断迭代更新。中央有“央级融媒体中心”、各省有“省市融媒体平台”,具体到“县级”这一基层宣传阵地,在媒介新生态的情境下也要转型,通过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横向整合县级宣传渠道,纵向对接省级乃至央级融媒体平台,上下齐动、全面整合,才能最终实现自上而下的融媒体转型。作为基层传播阵地的县级融媒体,是实现融媒体传播自上而下全面融合的重要一环。如果中央、省市都已建立了融媒体机制,而处于基层的县级媒体还是彼此分离的媒体机制,显然很难顺畅对接,传播的力度、效度也很难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22全国两会是主流媒体创新报道理念,应用前沿技术,革新报道样态,竞相展现媒体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本课题组连续8年观察全国两会融媒体产品,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四家中央主流媒体及政务新媒体中国政府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客户端发布的两会融媒体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综合参考全国各层级主流媒体、政务媒体以及商业平台的典型报道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对8年来全国两会融媒体产品的发展变化进行特征和创新趋势总结。研究发现,2022年两会融媒体报道呈现技术“X”变量持续赋能、对话式报道加强、液态化融合、媒体跨平台协同合作等特征,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我国时政报道和政治传播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