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志 《新闻知识》2002,(6):25-26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立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立意即主题,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古人说:“意在笔先”,意思是在动笔之前应将文章的主题考虑清楚,否则写作就会迷失方向。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辛辛苦苦将素材采访到手之后,整理成文,却又常感到文章  相似文献   

2.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3.
李涛  王晓阳 《新闻界》2001,(1):50-51
去年四月,为做好绵阳市第五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思想发动工作,绵阳日报社派出记者组成采访组,由一位副总编带队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异地采访活动,先后深入成都、柳州、温州、乐山、德阳等省内外十一个城市,采访报道他们在改革发展方面的经验,为绵阳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采访结束后,从 5月 18日起,《绵阳日报》在头版开辟“看周边,学外地”专栏,历时两月,先后发表大型系列报道 23组,近 10万字,每篇典型报道还配了点评。这组报道在绵阳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绵阳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成功的大型系…  相似文献   

4.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注定人们需要简洁精炼的信息。本文就广播新闻信息如何做到精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广大读者的新闻写作水平,我们特聘请新华社高级编辑秦殿杰开设新闻写作讲座,这里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6.
“写稿不易、见报更难”。可“难”在何处?一些同志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责怪埋怨编辑缺乏“慧眼”.似乎“难”是编辑造成的。于是我想:为何有的人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端,而有的写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稿件却石沉大海,病根和原因何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作对作品的推敲不够、考虑不周,给读留下了太多的问号。如果在发稿前将这些问号留给自己,并努力拉直它,那结果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7.
8.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会发生一些由非人为因素或自然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如水灾、火灾、雪灾及地震等等,我们姑且称之为“自然性灾情”。由于其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很多表现为负面影响,因此,关于此类灾情报道,国家职能部门有过专门规定。那么,如何在这些可以公开报道的“没有刀光剑影,却一样惊心动魄”的战场上捕捉新闻,把灾害的真相告诉读者,唤起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调动大家关注灾情,和灾区人们心连心的热情,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而又十分神圣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10.
我是一名护士,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喜欢写写画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闯入新闻写作天地,从此再也放不下手,笔耕不辍。不到半年,我在《解放军报》、《中国军工报》、《解放军生活》等报刊发表稿件近20篇。回想半年来的写稿经历,对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团站领导教育我必须时刻牢记遵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13.
14.
部队中心工作,是部队新闻报道工作的重点。但部队中心工作报道流于一般,就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报道好中心工作呢?今天,我们请空军部队部分解放军报社特约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业务研讨,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5.
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按照“充分运用新闻宣传推动各项建设”的思路,狠抓新闻报道工作,有效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该总站连续4年夺得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前进杯”、连续4年被军区政治部评为电视宣传先进单位,连续8年被沈司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17.
骆赤明 《新闻知识》2002,(12):39-39
奇闻,可说是新闻中最能吸引读者的文体之一,但很多奇闻离奇古怪,并没有什么新闻价值。要对奇闻做报道,以丰富版面内容,吸引读者,很重要的一着是要透视奇闻本质,提升报道价值,以达到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目的。 有的新闻现象与新闻本质是一致的,但有的新闻现象却把新闻本质掩盖起来,尤其是奇闻、趣闻更是这样,其本质或意义都被其离奇、趣闻所掩埋了,要深挖才能露峥嵘。下面,就以几则奇闻做例子,谈谈如何透视其本质,做好奇闻的采、编处理。 “天价荔枝”是商业炒作,揭露本质,毁弃寄闻 7月1日,深圳、广州各大报都报道了《1颗荔枝竞拍到55.5万元》的奇闻。该文说,增城挂绿荔枝今年拍价竞卖,1号的1颗荔枝,拍卖到55.5万元。1颗荔枝怎能卖这么多钱,真是从没有的新闻,令人目瞪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