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低视生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盲校开设的低视班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盲生和低视生的"混合班"。合班分类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盲生又要兼顾低视生,教学的困难可想而知,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并总结出低视生汉字教学的几点方法,写出来与同仁共享。一、低视生汉字教学的原则(一)保证写字时间,加强写字指导写字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磨练,低视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付璇 《小学生》2022,(10):94-96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小学低学段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低学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在字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低学段学生的这一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培养、训练。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低学段字词教学中形象思维训练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思路】汉字,是世界上独有的文化符号,内涵深、意蕴丰,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像是一个富有生命的生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见,认识汉字、书写汉字不仅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还是阅读和习作的打底工程。怎样避免机械识写造成大量无意义“符号”的堆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的“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5.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尤其是农村识字教学大多数处于一种机械的教学状态,高耗低效,学生错别字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的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的有关精神,切实搞好识字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和语文素养。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阶段目标中还具体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7.
张健 《小学生》2013,(10):86-86
学习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目的汉字。可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语文知识积累很有限,如果教师突然让他们掌握大量的汉字,学生会感到很害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出现错误,学生还会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不利于教师展开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教师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汉字,学生在底下跟着念,教师布置抄写作业让学生反复的抄写汉字,这是使用强迫记忆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汉字。经过实践可以知道强迫记忆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学生如果被迫记忆大量枯燥的汉字,就会发生上面的情况,他们会对学习语文产生恐惧、对自己的能力开始否定,学生就不会愿意自主的学习汉字。教师要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  相似文献   

8.
陈春祝 《云南教育》2004,(11):15-16
“引导自主学习”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贯穿于教学的生个环节。主要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进行超前性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讨论;然后辅以分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视觉障碍儿童的流行率逐渐下降。低视力儿童的入学安置较少地采用独立编班的形式,多与盲生混合编班。而低视力儿童学习汉字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较之学习和使用盲文,低视力儿童的书面语明显落后于盲生。因此,为保证低视力儿童汉字学习的正常进行,保证低视生和盲生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步开展,教师需要单独辅导,个别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识字”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对于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组织教材,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识字。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记得牢固呢?在研读《新课标》之后,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放手让…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  相似文献   

12.
“理”即字理,指的是汉字的理据性;“趣”是说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汉字特点,理趣交融,让识字写字教学更有味儿。  相似文献   

13.
“理”即字理,指的是汉字的理据性;“趣”是说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汉字特点,理趣交融,让识字写字教学更有味儿。  相似文献   

14.
戴汝潜 《广西教育》2011,(28):10-12
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字的掌握水平。有些人认为“汉字难学难认”,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虽然汉字有近五万个之多,但现代常用字主要有3500个左右,其中的2000—2500个使用频度较高。可见,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频度差异”的规律性。冈此教师在从事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要有“序化”意识,也就是说,使用频度高的字要让学生早学、先学、多学,这样新学宁的复现率就会在常态下呈现多发状念,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复习、巩固的机会,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成效,使阅读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学生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写好端正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有教师认为应该取消齐答或是尽量少用齐答。但我觉得不可因噎废食,要视情况将齐答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17.
以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尚勇 《广西教育》2008,(14):39-39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视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学思想。不言而喻,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会大大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谈不上让学生形成渴求学习的欲望。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作风,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供可能性,同时还要诱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形成正确持久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都在高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天,新课标再次明确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及教师在教学这个神圣的舞台上所应扮演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然而,众多的语文教师依然摆正不了自己的位置,语文课堂上“越俎代庖”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主体地位”的权利经常遭到侵犯。君不见:阅读教学公式化,他们把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分解得肢离破碎。师问生答,让学生在寡然无味的语文课上忍受煎熬。这乃是当前不可回避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语文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让学生在一接触汉字时就喜欢它并主动去识字,关键还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持续上.  相似文献   

20.
马国兰 《宁夏教育》2013,(12):38-3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积极寻找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