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这里所说的"角色介人"拍摄法是拍摄者有意识地介入被拍摄范围(镜头前),成为被摄像机纪录对象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特别"角色""直接介入",体验整个事件过程.在这期间,电视工作者不是匿名的、隐蔽的,而是真实的、明显的(是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的一个人或几个人).与此同时,有一部(或N部)摄像机在旁边纪录下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去年7月份,新乡市郊一农民进市卖西瓜,无端地遭到两名保安队员的盘查.最后被没收两个西瓜才算了事.两名保安队员将西瓜抱到一旁即开始享用.此时恰逢市电视台记者在场,拍下了镜头,并在电视上曝了光.这件事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市长王富均了解这一情况后,对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给以嘉奖,奖给现金500元,以资鼓励.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传播方式中,语言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手段,而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与发展,通过电视镜头来传达新闻事件的方式又给传播过程注入了新鲜血液.镜头语言比起其他语言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直观、现场感强烈,这也是人们较多地收看电视新闻的原因.所谓“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电视将新闻的真实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如何运用好镜头,正确表达事实与情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走向成功     
一期一期地编发这本刊物,一个月一个月地就把这一年给过去了。转瞬间,《记者摇篮》的封面便标上了“2006.01”的字样——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记者摇篮》编辑部给我们最尊敬的读者拜年!诚挚地向新闻同仁问一声:大家过年好,你们辛苦了!做新闻真的很辛苦。长年累月,一篇稿子接一篇稿子地写,一个录音接一个录音地录,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地拍,一期节目接一期节目地做,一块版接一块版地编,一个广告接一个广告地揽,一份报纸接一份报纸地发……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苦还罢了,压力大。过去的一年不管你做出了多大成绩,甚至还没…  相似文献   

5.
《电子出版》2002,(10):J010-J011
分辨率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数码照片质量的全部因素。当然,拥有一台500万像素或者更高的数码相机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不过,如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需要使用到这台相机的最高分辨率,那么我们认为,这样的投资就是一种浪费。在一台消费级的数码相机上,易用性和镜头的优劣是更应该被关注的。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给您的富士胶片生产的FinePix 2800Zoomx数码相机。  相似文献   

6.
作为“集锦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整个片子中最精彩,最引人注意的镜头,应该说这几组镜头是片子的灵魂.最富有表现力,它直接揭示主题,表现冲突,提升兴奋点,调节片子节奏、组织片子结构。像画龙点睛一样,“集锦镜头”的妙用让整个片子更精彩、更好看。更能“提味”、“提神”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身穿中国工人的蓝制服棉袄,用锉刀在认真地“改造”着一块木模。镜头二:她推着自行车,随着人流,走进了一家工厂的大门。镜头三:她在一位老工人家里,与这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有说有笑地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这是中央电视台1月25日新闻联播节目中出现的几个面面。解说词告诉我们:美国《新闻周刊》女记者艾鼎德为了了解和反映改革中的中国工人,从1月18日始到武汉汽轮发电机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她工作在车间班组,吃住在工人家里,实行了名副其实的“三同”。艾鼎德的“房东”说:“我过去从来没在家里接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档案、图书等文献的保护技术工作中,文献载体的去酸、防霉等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也是投入大、效果差的工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关键是在文献载体的生产过程中去除或添加抑制对文献载体的耐久保护产生作用的物质.如在纸张生产过程中添加一种物质,抑制纸张中的酸性物质;在胶片生产中更换胶片中容易产生霉变的明胶等.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自然界找出一种替代物质,这种物质既应具有抗氧性、抗辐射的作用,又具有抑制和杀灭真菌、细菌、霉菌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6,(4)
特别节目江苏广电总台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脊梁》于6月23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7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段播出。《脊梁》是一部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85年来发展进程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创作人员从数十万米胶片中精选了大量从未发表过的独家珍贵历史镜头资料,给观众以极大震撼。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日前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江苏广电总台5月份推出的大型新闻行动《科学发展四优先》。李源潮书记批示:“《科学发展四优先…  相似文献   

10.
杜桂华 《电子出版》2003,(11):45-48
传统相机概述 传统照相机历史已相当悠久,大家也都很熟悉,每一个使用过照相机的人对它都相当了解。其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个不透光的外壳、镜头、取景器、对焦装置、快门、快门按钮、光圈、过片装置、以及胶卷。 传统相机的载体,用得最多的是银盐感光材料,主要是胶片。胶片有很  相似文献   

11.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1987年2月的一天,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一条极为轰动的新闻:一名男子纵身跳楼。屏幕上,历历在目地映现出他从天而降,掉落于地的惊险场面。这不是特技镜头,也不是惊险表演,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画面。连江泽民市长也问电视台记者,这个跳楼镜头是怎样拍下来的。这一天下午,有一不明身份的男子,在武进路聋哑学校的四楼顶上东张西望,上海电视台记者邬志豪得到这个消息便立即前往,这一天细雨濛濛,天色昏暗,武进路早已被围观的过路人挤得水泄不通,邬志豪冷静地分析了可能发生的情况,一面观察那男子的动静,一面利落地拍摄了周围围观的群众,还要注意拿来云梯准备登高援救的消防队员。忽然,他看到那男子纵身跃起,立即掉转身体开机,迅速将镜头对准了空中,一个骇人的跳楼场景就这样进入了摄像机的镜头。事后计算,从发现跳  相似文献   

13.
普通数码相机(非单反数码相机)与单反数码相机的基本区别跟胶片相机的非单反与单反的区别相类似:非单反数码相机采用旁轴光学取景器、LCD(液晶显示屏)取景器或EVF(电子眼平取景器);单反数码相机采用通过镜头取景的取景器,取景视差或时差较小。非单反数码相机多是机身、镜头、闪光灯等一体化的,基本上不能换镜头、取景器,不能加接闪光灯和滤光镜;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内容是一张报纸的内在品质,那么版面就是报纸的相貌.版面有自己的表现符号,甚至字体、字号都起着决定性影响.通常报纸忽略了这些因素,认为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东西,但恰恰是这些细节,从各个角度给读者传达着一份报纸的品质.版面设计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的罗列,如果把一期报纸比作一个产品,那么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这件产品的最终品质,而视觉设计,应该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影视节奏通常是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如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变化、形体动作、影像造型、色彩组合、镜头运动速度和长度、景别变化、语言、音乐等。节奏的观念必须贯穿编辑的整个过程。镜头的长短与影视作品的节奏关系密切。因为剪辑时镜头的长或短,会造成不同的剪接率。而剪接率不仅影响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6.
电影的工艺技术与人的生理结构之间必定存在着同构关系或匹配关系.银幕画面的效果是由摄影机的镜头制造的,它呈现出眼睛知觉活动的基本特征,于是不仅是镜头模仿了眼睛,眼睛在这里也模仿了镜头.在现实里,人的实践活动是整个身体的活动,眼睛是配合身体的;在电影中,人的观赏活动却主要是眼睛的活动,身体反过来是配合眼睛的.摄影机对身体的模仿有着和镜头对眼睛的模仿同等重要的美学意义,因为银幕画面不只诱发眼睛的注视,更进一步诱发了身体的回应.摄影机镜头对眼睛的模仿是直接呈现的,摄影机对身体的模仿却需要意识的投射.摄影机的能力远远超出了观众的眼睛和身体的感知能力,观众因此也就成了一个超验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镜头里的创意大产业是生意,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我们将本着"全球化思考本土化策略"的思路一步步走向成熟。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用镜头里的产业去颠覆去改变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人们朴素而又简单地称之为“海”.一夜涛声起,众人赶海忙.时势推动,舆论喧哗,新闻镜头顺理成章地聚焦瞄准了“海”上.把镜头仅仅对准“海” 上,够吗?  相似文献   

19.
前年9月份,我在采访中听到:温州某中学校长给人大写信,诉说现在好多初中毕业生放弃考高中的机会,流向社会。当时我凭着记者的敏感,跑到温州鹿城区教委采访。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温州鹿城区(即市区)中途辍学的初中生人数相当可观。我作了三个月的调查研究后,决定搞个电视内参。主题定下来了,但镜头又该如何安排呢?当时我们为拍摄镜头伤透了脑筋。一篇好的电视内参应尽量避免图像、文字“两张皮”。于是我们决定先写好内参文字初稿,根据文字要求去拍一些镜头,然后在编辑过程中,重新组织这篇内参的布局结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三联书店出版了"绿家园"创办人汪永晨的摄影图文集<绿镜头>,这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图书.除了选题的特殊以外,它最为吸引眼球的是似曾相识的书名,它将一度喧闹沉寂的"镜头"再次带到了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