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文人学者,从来都把人品和文品的完美统一,看作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所谓人品,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政治品质,道德水准、思想境界;所谓文品,是指文章的格调和艺术特色。一般说来,人品和文品是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的关系。一个人的人品高尚,其文章格调就高,一个人的人品低下,其文章格调就低。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人们知道,一个企业没有名牌产品,企业就叫不响,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同样,一家新闻单位,如果一年两年出不了几篇精品佳作,或上不了几个名牌专栏,在当前激烈的新闻宣传竞争中是很难立稳脚跟的。但是,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出精品固然重要,正人品却更重要。如果“人品”不正,文章就会偏离方向,写得再好也是枉然。所谓“作文先做人”、“文若其人”等等,讲的就是“精品”与“人品”的关系问题。 那么,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人品”?依笔者所见就是新闻工作者的人格、品德、作风、正义、诚实,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正风气的影响,有的新闻工作者在人品方面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为争版面发新  相似文献   

3.
孙祥凯 《军事记者》2009,(12):60-60
祢衡,字正平,东汉时人。据《后汉书·文苑列传》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因孔融举荐,他先在曹操那里供职,后又到荆州刘表帐下服务。“刘表及荆州士大夫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论,非衡不定。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客观。表大悦,益重之。”  相似文献   

4.
“刀斧手”的雅量陈其浩编辑对来稿有删削、裁夺之“生杀大权”,故我的几位文友私下曾戏谚称其为“刀斧手”。此称呼虽不甚中听,但却是实在话。写了十多年文章,我因而结识了不少编辑;通过文字交往,对一些编辑的学识与人品也便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我常这么想:好的编...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后世对其人冠以“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的高度赞誉。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政治、经济、军事才能,还在于其自身的廉政建设下显示的高洁的人品。从其死后薄葬之风,显示出其崇高的人品,其作为,为廉政建设做好了表率。  相似文献   

6.
“名人茶馆”值得一“坐”有“读报协会”作了一个测验,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之一就是人品可敬的作家所写的关于现实的“直言妙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浮躁的空间,这个空间实的虚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谈论新闻工作者的文品和人品时,常常有“文如其人”和“风格即人”的说法。由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不够,加之思想方法上的简单片面,在文品和人品的关系上,逐渐形成了一种误区:文品就是人品,人是什么样子,其作品的品位和格调就是什么样子。 其实,文品和人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品是新闻伦理学的范畴,而文品涉及的是新闻业务领域。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就是把新闻业务领域的风格论混同于伦理学、行为学范畴的品行说。 我们在阅读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作品时,常常为渗透其间的作者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固然,人品是构成文品的重要的甚至是带关键性的因索,但并不就是构成文品的唯一因素。如果文品就是人品,那么纷  相似文献   

8.
讲“庄严”     
“庄严”这个词,大约在东汉末才定型。荀悦(148—209)所著《汉纪》卷十四“武帝纪”中记有:“[南越]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可是班固(32—92)等所著的《汉书》卷九十五“南越传”中记同一事,写作:“王、王太后饬治行装。”不过,  相似文献   

9.
刚踏入新闻职业门槛那阵儿,说不清前辈们教导了多少次,记者要有人品,要念"真"经,决不能做虚假文章.经过几年实践,看看走过的路,望望圈中的事,琢磨来琢磨去,这才有所感悟:记者要写出经得起检验的真实文章,确实需要下一番真功夫才行.  相似文献   

10.
人品与文品     
初学写作的人,多在技巧上下功夫,凡是谈首尾开阖、长短节奏之类书籍,皆奉为珍宝,翻得烂熟;殊不知技巧乃是枝叶,根深才能叶茂。这“根”,便是人品;文章的品位,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人的品位。此说虽然早有定论,可惜有些人总是不相信,依然围绕着枝叶转圈子。近日翻到一段记载,觉得很能说明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唐朝大诗人李白与彰明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一句话,叫“文如其人”,西方理论家的说法是,“风格即是人本身”。意思都一样,强调的是人品与作品的统一。确实,道德与文章、做人与作文常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文章、作品往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道德与文章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占人说:“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作者高风亮节,他写出的文章就像雪似的洁白;如果作者不努力陶冶和培养自己的品德,他写出的作品就不会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只能是雕虫小技罢了。“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道是文章的骨骼…  相似文献   

12.
人品与文品     
古往今来,人们评论作品,往往把文品与人品联系起来看,人品贵,文品美,才相得益彰,足以称道;倘若人品丑,文品美,就不足取了。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般说来,人的品格风尚与文品是紧密相联的。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光荣职责,因此,更应注意砥砺  相似文献   

13.
换房如换妻     
“我最近在玩一种换妻的游戏。”一个美国朋友对我说。“什么?”我吓了一跳。他大笑起来:“我在换房子啦,只是把它比喻成换妻。”“换房子怎能跟换妻比呢?”我问。  相似文献   

14.
一位高级编辑这样讲:“你要写份稿,老婆喊三声,一洗衣二做饭三出私差,那你将一事无成。”我写稿才六个年头,却小有成就,这也得力于妻子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是给我腾出时间。妻子原来是吃皇粮的,整天是忙了公务忙家务,对我从不攀扯。每当我的作品在媒体上有字有音有像时,她还甩给我抿嘴一笑,促我辛勤写作。二是帮忙给我采访。妻子历来对人热情,不管什么样的来人她都礼貌相待。我们夫妻俩不在一个单位工作,当来客触及到的新点子,她定会刨根问底,帮我采访,在写稿时,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坚持“三贴近”,真正地“沉”下基层,深入采访,写出的文章才“鲜”才“活”,才具有思想性、亲和力、生命力,才能让读者、群众、领导满意和喜欢,从而为提高报纸的质量,为报社的发展作出较好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人品、人格小议某书店的同志尖锐地批评一出版社时深刻地说:“出版工作者维护自己的形象,就要注意人品和人格!”人品、人格,通常指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种种表现,是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声誉和作用的统一体。这些年来,我们不少同志由于放松了政治学习...  相似文献   

17.
“深入进去,抓精品力作,这是写出好的作品;扎扎实实,不怕困难,这是好的人品。好的作品和好的人品成就好的记者,这两点缺了哪个都不行!”——王喜民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3)
要“以文论文”不要“以人论文”文/张治国当今新闻出版界的编辑在用稿方面存在着两种倾向性,即“以文论文”和“以人论文”。所谓“以人论文”,即编辑在审稿用稿时着眼点首先在文章的作者身上,其次才是文章本身;“以文论文”则恰恰相反,编辑把目光焦聚对准文章,其...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角度感知汉语,一是视觉(文字、书法),二是听觉(有声语言),缺一不可.然而综观汉语研究的历史,我们发现,东汉已有《说文解字》,而南北朝才讲四声,《切韵》到隋朝才定下来,宋朝才有《通志·七音略》.我国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学科“诗学”“词学”“汉语音韵学”,直到20世纪后期专门研究“有声语言”的“朗读学”“朗读美学”才建立起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重形轻声”“重文轻语”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倾向;而当今,广播电视业内“重采编轻播音”;各类学校“重作文轻朗读”;大众传播“口语至上”,所谓“怎么想就怎么说”,认为有声语言是“不学而能”的;人们更关注新闻传播内容的社会功能与政治意义,而忽略了新闻播报中有声语言传播本身的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焕香 《中国广播》2007,(11):13-15
当记者十几年,我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做人”在前,“做记者”在后。做人,首先是人品,人品包括正义感、责任心、上进心等。一个人,品格好,人气高;私欲膨胀者,注定不会有好人缘。而一个记者,要建立信息网络,开掘新闻源头,写出精品佳作,更离不开好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