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用典"是一种重要的"诗法"。它使诗词内涵丰富,意蕴含蓄,表达精炼。"用典"类别多样,技巧丰富。古诗词用典的手法精彩纷呈,通过探幽发微,复活古诗词的艺术生命,能让学生深入领悟作品的魅力。用典教学不应是单纯地解释源流和含义,典故在教学中可派上多种用途,巧妙设计,典故会有助于使诗词教学趣味横生。一、典故用于教学导入古代诗词教学的导入方式很多,对一些用典突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旧体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在积极创作旧体诗词以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强化作品讲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适当加以考核;同时,还应提倡使用新韵以降低写作门槛,明确规定记诵任务以打好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继承与创新是旧体诗词创作的两个根本途径.启功先生在这两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成为当今旧体诗词创作的典范.前者表现在词汇、用典、对仗等语言、形式、学力诸方面,又表现在立意、格调、韵味等情感、气质、才情诸方面.后者首先表现在新观点、新思想、新内容、新情感的展现,其次表现在新语言的成功运用和幽默风格的全面发展与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诗刊》自创刊起,就发表了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大量旧体诗词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事件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并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旧体诗词写作。在诗歌观念上,改变了人们新旧诗对立的思维模式。还使得报刊杂志成为当代旧体诗词重要的传播媒介,旧体诗词获得更多公开发表的机会。《诗刊》发表旧体诗词,使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实现了互利双赢,提升了旧体诗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含蓄,立意要精深。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此境地,因此,诗人常借助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正因如此,用典也造成了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语言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诗词用典往往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了解诗词用典的一般方式以及用典的好处,对促进学生理解诗词、激发欣赏兴趣和提高欣赏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诗词用典往往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了解诗词用典的一般方式以及用典的好处,对促进学生理解诗词、激发欣赏兴趣和提高欣赏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白话文逐渐代替文言文成为社会通用的语言工具。旧体诗词选本中也出现了以白话这个语言介质作为编纂标准的选本。这些白话旧体诗词选本拉近了读者与旧体诗词的距离,实现了旧体诗词的曲线传播,也为步入创作窘境的新诗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同时,选家以白话为标准观照古今的诗词创作,也是探寻诗词创作规律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旧体诗词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这三十多年的旧体诗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旧体诗词发展的纵向研究;其二是对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前景的探讨;其三是对新时期旧体诗词创作困境及改革发展方向的研究;其四是对新时期旧体诗词的个案研究。梳理总结新时期以来的旧体诗词研究,对于重建旧体诗词文体的文学地位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在旧体诗词创作渐趋复兴的今天,周啸天的〈欣托居歌诗〉取得突出的成就.该诗集视野开阔,多取材于新事物,富有时代气息.作者以鉴赏家的眼力铸诗,追求诗的趣味性.在写法上,好发议论,善于使事用典,具有"以鉴赏为诗"的特点.七古最能代表作者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解读旧体诗词的几种方法□湖南刘中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几十首旧体诗词,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但一些中学生不懂旧体诗词的语法特点,学习时常遇到困难,甚至闹出笑话。古人有所谓“诗家语”之说,指的是诗词语言与散文语言相比有许多特点,比如,由于字数的限制,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著名画家汤沐黎先生工于油画,擅长旧体诗词创作。收录于《汤沐黎诗词画选》中的旧体诗词,体现了作者沟通当今社会的创作思想,而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侨新报》载文对其诗词用韵问题提出批评,则多偏颇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一直论辩不止,迄今没有达成共识,而实际上,一部分文学史家早已将其编写入史。需要讨论的不是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入史的问题。这意味着文学史如何书写旧体诗词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而李遇春的《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在这个问题上予以了新的思考和回答。《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以新文学名家的旧体诗词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助于重塑现代作家的当代文学史形象,有助于重织新诗与旧诗、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纽带,还有助于重构新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述史情节。  相似文献   

15.
张文苑晚年致力于旧体诗词的创作,他的诗词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其诗词创作艺术成就也灿然可观.虽然鲜为人知,但对于研究或写作旧体诗词的作者,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中,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典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诗词中很多"用典",诗人借助典故来创设意境,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诗词含蓄但立意深刻。本文就宋代诗词中的用典进行列举分析。  相似文献   

18.
《烛光集》以旧体诗词形式(兼有部分新诗),描绘了改革开放时期卢阳江岸的新风貌-崭新的事物,人物和自然风光,洋溢着积极奋发,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本文对其思想内容,审美价值进行评析,对其创造性地利用旧体诗词表现新时代的风貌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唐海琴 《英语广场》2022,(25):37-40
典故运用是毛泽东诗词的重要创作手法。通过对各类典故的正用或反用,毛泽东创造性地构建起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概念合成理论对语言现象、意义构建乃至思维活动有很强的解释力,特别适用于解释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机制和过程。诗词用典也是概念整合的作用和结果。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将概念合成理论应用到毛泽东诗词用典的解读中,分析和解释毛泽东诗词用典的心理空间及其在线运行机制,从认知层面来理解诗词用典。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发挥旧体诗词的娱乐消遣性,底层作家或业余作者创作戏仿诗词主要利用其快速便捷性。而这三种情形的区分是相对的,三位一体是常态。在戏仿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经典诗词作品的模仿、改造、颠覆三个步骤建构新的戏仿诗词文本,同时借助现代报刊传媒的广泛传播实现戏仿的意图和效果。从文学史的效应来看,戏仿是中国现代旧体诗词文体演变和文体革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改造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而且扩大和提升了旧体诗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为旧体诗词重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