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4,(12):25-27
正2010年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出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2014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将实行"瘦身版"的高考加分、保送等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省份陆续撤销了"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加分项,北京、浙江、四川等16个省份依然保留了这些项目,这一保留引发社会热议,而且一些地方一加就是20分更令人惊诧。鉴于一些地方的品德加分政策已经发布,社会上有不少质疑,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姜泓冰 《教育文汇》2013,(24):13-13
今年高考报名期间,全国各省份相继公布了调整后的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减”字当头的枷分新政对加分项目、分值大幅缩减。此次“瘦身”行动,是政府为整治饱受社会诟病的高考加分乱象而下的一剂猛药。  相似文献   

3.
常生龙 《中国德育》2014,(12):22-24
正今年高考前夕,各省市纷纷修改并颁布了新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加分项目大幅"瘦身"的同时,16个省份继续保留有关"思想品德"的照顾政策,有的省份将原本用在其他项目上的加分政策集中到了"思想品德"上,几个省市最高加分可达20分,体现了对"品学兼优"这一价值导向的强调,对引导学生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14,(13):16-18
与2014年高招工作同步,全国31个省份2014年高考政策也适时出台。与往年相比,今年多个省市加分项目大幅缩水,进一步增加了报考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高考加分政策已实施近30年,为我国选拔特殊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同样出现了许多问题,调查了解社会各界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看法和建议,梳理和分析高考加分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对于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即,如何有效地保障考试公正,饱受诟病的高考加分政策能不能改,如何改,又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语:从今年起,全国正式执行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高考新政中,体育、奥赛加分大幅"缩水"。与此同时,北京、浙江、四川等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有的省份甚至奖励加20分。浙江省对"见义勇为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增加10分投档。北京市将"高中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纳入到教育部确定的"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应届毕业生"加分项目中,增加20分投档。"品德加分"引来众说纷纭。赞同者认为这是倡导崇德扬善、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鼓励青少年尚德、行德,成为有  相似文献   

8.
《教师博览》2008,(4):19-19
4月9日。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确定。为畅通社会和考生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渠道.浙江省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考“阳光工程”制度化。 据悉.浙江今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省教育厅不再评选“省级优秀学生”。对政策加分考生.今年首次实行考生所在地和省考试院两级公示和省级主管部门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14,(28):31-31
正每年高考过后,分数与录取都会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内有31个省份均出台了新的高考政策,其中各地的高考加分大瘦身最引人关注。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上,多地奥赛获奖者被剔出保送行列或加分名单。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对此加20分。特长加分与品德加分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有利于多元选拔人才,弘扬社会正气,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近年来,高考加分曝出不少丑闻,某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将小部分人送进象牙塔的同时,阻  相似文献   

10.
张永飞 《教育》2011,(25):41
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倪乐向人代会提出建议,呼吁取消或者改革高考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为弥补中国招生制度中的缺陷而设立,政策规定对一些有特长的高考学生实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张永飞 《教育》2011,(9):41-41
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倪乐向人代会提出建议,呼吁取消或者改革高考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为弥补中国招生制度中的缺陷而设立,政策规定对一些有特长的高考学生实行必要的照顾。然而由于高考加分制度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在其实施过程中,对一些较弱势的考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呼吁改革和取消加分制度,挤掉高考水分,已经成为教育界近几年一直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高考加分政策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21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惊曝群体作弊丑闻,把高考加分政策推向风口浪尖。为何高考加分丑闻,诸如孝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造假等事件延绵不断?本文通过案例回顾,分析得出产生争议的原因:一是高考加分对象、加分项目、加分衡量指标随意性大;二是高考加分政策程序不透明,从而导致权力寻租。笔者认为,由于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具有合理性,不主张将其取消,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趋于完善,使之回归公平。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教育》2010,(1):27-27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考“进一步缩减、调整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的规定要求,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经省招委会研究决定,我省普通高考从2010年开始取消以下五大项政策性加分照顾项目:省教育厅评选的“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得者;团省委、省教工委、省教育厅、省学联评选的“全省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得者;团省委评选的“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者;  相似文献   

14.
最近,连续有好几则关于加分政策的消息——2008年起,浙江省高考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省教育厅不再评选"省级优秀学生";湖南省日前正式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定;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宣布,深圳市"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的规定从2008年开始停止执行.  相似文献   

15.
【典子的话】 将品德与人才选拔考试相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早有先例。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即各地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荐孝子和廉士。察举之后.是否选用其人,还要经过考试,而后才能量德、量才录用,史称“公府复试”。  相似文献   

16.
许波 《甘肃教育》2011,(21):14-14
据信息时报报道,日前,广东省教育厅负责人做客中国网教育频道谈及备受争议的高考加分政策时,直言“高考加分很公平,取消没有意义”。此言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获得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可以享受增加20分、10分或者优先录取等不同档次的投档照顾。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3,(7):27-28
《教育》旬刊:高考加分本意是为了保证公平,怎么反而成了不公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恢复高考45年来,高考招生的准入政策在考前学历要求总体上相对稳定的同时,在年龄、婚否等规定上经历了从限制到放开的变化,在禁止高考移民的同时逐步放开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限制;高考招生的照顾奖励政策经由“加分投档”“降分投档”,演变成高考加分政策;高考加分政策经历了从发展到调整规范的过程。这些变化在表面上形成了反向运行或钟摆现象。在实质上,无论是高考准入、加分政策的变迁,还是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完善,都受制于四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第一,为国选才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外部联系规律;第二,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教育规律;第三,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与高考招生的考试规律、评价规律;第四,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与公共资源分配规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引领和统帅高考招生政策变迁和制度演进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涂皓 《教育》2013,(7):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