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源于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它的核心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它的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这里的“一体”,是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活动中的语文训练为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课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2.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源于已故的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它的核心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它的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这里的“一体”,是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活动中的语文训练为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  相似文献   

3.
孙阳 《现代语文》2014,(12):41-44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著名期刊《语文学习》曾连续地在封面上印上了这句话。这也是我们通常认同的大语文观。今天再谈大语文教育,读者不能不对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实验有所了解。对张孝纯的主张,温钧陶作过很好的概括:“‘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大语”教育观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不能把学生的语学习禁锢于校园之内。因而,我们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课外活动和良好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教学体系。对此,作为语实践活动中的引导教师,则可以借助学生的兴趣让语新体系的两翼齐飞,学生的学习小卡片就是让两翼齐飞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是我们中山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在20世纪60年代“大量识字、提前读写”和80年代小鹿文学社“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基础上,从90年代末开始,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弊端,根据母语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的教改资源,从社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力图构建起一个以语文课堂教学主阵地为基础,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教育环境为两翼的全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大语文”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沃土。因为语文源于生活,而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离开生活来谈语文学习,其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它生长、发育的沃土。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论述不仅论述了语文学习内容容纳了整个生活,而且表明了语文学习对生活的依赖性。 我国著名大语文教育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他认为,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他设计了“一体两翼”整体教学结构模式。“一体”,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就是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语言环境、家庭语言环境、社会语言环境的利用等。这一模式从实践上总结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著名语言学家刘国正说;“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语言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语文教学也要同生活相联系,脱离了生活,就变得呆板枯燥”。 有识之士的种种论述,雄辩地论证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确切地把生活视  相似文献   

7.
很多专家提出“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强调社会环境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制约和影响。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实践、是补充、是延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制约,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面对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小语”教学单一封闭、高耗低效的窘状,自1995年9月始,我们开展了“‘大语’教学探索”课题实验。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质”目标出发,构建了以语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课外活动和拓宽语学习环境为“两翼”的“大语”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纠偏除弊的语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即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工具;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象;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尝试了在因特网环境(或虚拟因特网环境)下,把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组成一个个网页,然后用超级链接的方法使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并设计、编制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件的教学新模式,在品尝到了“试新招”甜头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小…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法宝。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最佳状态。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1.
“大语文”的“两翼”指的是: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和语文教育环境的营造。“两翼”的具体内容体现在“六个结合”上,也就是说“六个结合”是“大语文”“两翼”得以伸展的具化形式。下面介绍一下“六个结合”的具体内容与做法。  相似文献   

12.
《华章》2007,(Z1)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语文”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渠道,优化语文教学合力。阅读教学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型,创造开放型,把语文阅读教学纳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和拓宽自能阅读环境为“两翼”,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其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学习与应用、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堂,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外活动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展 ,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就是说语文要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课内学知识 ,课外求实践。《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文规定 :“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开展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加强指导。”所以说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课外活动 ,实施执行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符合语文教育目的 ,切合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可喜变化。然而,我们不少教师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认识模糊,造成教学实践中“语言学习”与“精神培育”的割裂:或一味地强调“感悟”,得“意”忘“言”;或一味地注重“实践”,只见“语言”不见“精神”。甚至因为过度追求“丰富的人文性”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滑向了丢开文本,  相似文献   

15.
胡海瑢 《中学文科》2007,(5):99-100
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整合”,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类语文信息进行整理与合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中心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整合”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引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学生整合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试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萌 《教学随笔》2016,(8):23-23
小语文教学不应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应仅仅是培养本学科解题的能力,它应该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以培养和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的学科。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扎实课堂教学,延伸语文课堂,让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小语文教学不应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应仅仅是培养本学科解题的能力,它应该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以培养和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的学科。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扎实课堂教学,延伸语文课堂,让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显出来.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语文教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繁杂,工程非常浩大而艰巨,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不得不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块广阔的天地,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必然要发生很大的变革。变革不只是教学方法、手段、媒体的更换,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观念、思想、理论的现代化。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教育争鸣、国家教育导向来看,语文教育将在以下几方面发生变革,形成语文教育的基本走势。一、语文教育社会化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社会特色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课程。欲达语文教育目的,就离不开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一体”是指课堂语文教学主体,“两翼”是指语文课外学习和社会语文教育。具体地说,从横向看,它包括家庭语…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起来呢?我是这样思考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