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次庚辰,中国农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龙年。“龙”是华人心底的宠物,中国人自豪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龙的故乡”,把自己誉为“龙的传人”。这已不仅是图腾崇拜,或追求生机勃勃、无往不胜的吉祥物。它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沉积,已经成为深深印烙在每个炎黄子孙心灵上的一种丰厚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知道英语中“龙”是用dragon来表达的,那么中国的龙和英语的dragon是对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母婴世界》2012,(1):26-43
今年是农历的龙年,选择在今年生孩子的夫妻格外多,“因为龙在中国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的确,在中国文化中,龙很特殊,虽未真实存在过,但几千年来却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今天,其象征意义虽未见得还是“权力”或者“财富”,但作为文化图腾的地位一直未变,而中国人心中的恋“龙”情结也一直未变。前几年曾有人说过龙的形象不够友善而建议修改,结果被网友群起攻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相似文献   

4.
龙年话龙     
2000年(农历庚辰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的起源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龙的传说,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绚丽光环。  相似文献   

5.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的集合体,是中国先民在生活的体验中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神兽,象征吉祥如意,反映出我国文化中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但近年来,具有积极美好意义的龙被译为西方邪恶代表dragon,产生了文化误读。本文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以中国龙的重译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际形象的重塑做出贡献。研究发现,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考虑,使用异化方式翻译龙,选用译本loong,有效避免了文化误读,并为其他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龙在西方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为邪恶的怪兽。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龙的客观阐释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诉求。在中西文化交流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保持自我文化独立,重构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7.
中华龙文化     
岁次庚辰 ,中国农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龙年。“龙”是华人心底的宠物 ,中国人自豪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龙的故乡” ,把自己誉为“龙的传人”。这已不仅是图腾崇拜 ,或追求生机勃勃、无往不胜的吉祥物。它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沉积 ,已经成为深深印烙在每个炎黄子孙心灵上的一种丰厚的民族文化。封建时代 ,至高无上的皇帝是国家的象征 ,是龙人当然的代表 ,龙的化身 ,叫真龙天子。他生活的环境 ,上从屋脊 ,下至御道、梁柱、器皿、服装 ,无不以龙装饰。他的衣服叫“龙袍” ,鞋子叫“龙靴” ,坐椅叫“龙墩” ,高兴时叫“龙颜大开” ,发气时叫“云遮…  相似文献   

8.
戴维撰文《民族图腾与国家标志: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就中国龙在西方文化中建构的文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就中国龙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来看,中国龙形象多由西方主导构建,中方往往以“沉默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自我发出的声音很小。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类似,中国龙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长期处于“被塑造”的地位,甚至沦为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作为东亚的两个重要国家,中国和日本都有龙文化。日本“和龙”在继承和吸收中国龙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对两者的异同进行研究,有利于从文化边缘地区研究中国龙文化,同时研究日本龙文化也是对中国龙文化的肯定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中“龙”的基本神性体认在通天、善变、征瑞、兆祸、威吓、祈福、祥和、美满等诸多审美苑囿。因此,华夏龙图腾信仰标识可谓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的演进历程中不断吸收、综合、融汇其他文化并在原来“龙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完善和拓展。它历经弘萃通远、源远流长、温雅畅融的历史积淀演绎业已成为张扬国人性灵的丰厚纯真的民族文化情愫,从而彰显着中华“龙文化”崇奉的生命勃兴。  相似文献   

11.
龙是中国人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自古以来,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是“神龙”。华夏民族自称“龙的传人”。自汉代以后,龙被帝王所利用,成为帝王的化身。龙文化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和积淀。今就龙文化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2.
<正>甲辰龙年,让“龙(龍)”字成为热点汉字。本文就来说说“龙(龍)”及以“龙(龍)”为偏旁的字。壹“龙(龍)”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最早的“龙”是甲骨文,字形像兽首蛇身的动物,头顶上还有“辛”字饰物。金文和甲骨文字形相似,只是龙口形状中多出尖牙。小篆则变得更加繁复,分为左右两部分,在“龙身”上加“匕”加“彡”,表示龙有利爪、背上长鳍。  相似文献   

13.
周赛琴 《考试周刊》2011,(68):92-93
2005年11月11日,备受关注的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最终揭晓,它们是五个福娃,形象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而呼声很高的中国龙最终落选了。专家解释说“龙”最终落选的原因是龙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4.
10道龙考题     
今年是农历龙年,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辰",一天十二时辰中的"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又称"龙时"。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8的年份,都是龙年。因此,从2012年1月23日开始,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壬辰龙年。中国被称为龙的故乡,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看成龙的传人,中国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龙的历史……关于龙,不知道您究竟知道多少?1.中国最早的龙形象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5.
以“统一场论”(把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起来,作综合考察排比,以求得较正确的答案)的研究方法,由《左传》记郯子关于少氏“以鸟名官”的谈话,探讨龙凤形象的文化内涵及东夷文化的流变.太氏所在的东方(东夷)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龙的形象的产生,是东方人对人类起源的解释.龙的形象是古人对雷电现象所作的观察,但闪电(长条形张牙舞爪状)不是生物,作为一种图腾,鳄鱼则是其具体生动的代表,故龙的形象是用互渗律虚构的产物。后来龙成了帝王和封建皇权的象征。凤鸟,或曰凤凰,也是现实中没有的,凤凰的原型是野鸡.凤鸟作为一种吉祥物,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固定下来.龙与凤二者连在一起,由帝王渐进民间,却成为美好婚姻的象征.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东夷文化是中国当时最发达的文化,它影响和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东夷文化在商代是自愿融入文明洪流的,在周代却是被迫的.当申原文化在吸收了东夷文化的营养而崛起之后,东夷文化的领先地位也就丧失了。  相似文献   

16.
<正>1987年,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虎"蚌图惊世出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龙年。期间,围绕这一重大发现展开了一系列不断深化的龙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有4次全国性龙文化研讨会,其中有1次"龙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术讨论会"是在上海召开的,其他3次都是在濮阳召开的。历次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都以"龙"为主题,对濮阳市进行文化定位和文化产业展望,期盼龙文化研究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互为推进。一、中华第一龙,无愧第一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思想源远流长,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和谐思想”内容,它寄托了无数仁人志士对心中美好社会的幢憬和向往。这些思想与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有着不可割裂的渊源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白族的水神文化融合了外来龙文化,逐渐形成了白族龙文化,集中表现为对龙的崇拜。白族的节庆活动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主要是祭龙和龙本主崇拜。在白族龙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崇龙意识寄托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族龙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至今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龙年话龙     
2000年(农历庚辰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的起源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龙的传说,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绚丽光环。有关龙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中。传说中的龙是一种硕大无朋、能飞善游、会兴云作雨的  相似文献   

20.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由于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在内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直接采用西方文化中“dragon”一词来表达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龙”会在西方人中产生误解。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首先比较了这两个概念的在内涵上的差异.然后分析了很多学者和网友提出的用“loong”这一词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龙”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最后指出该词要真正成为“龙”的英文对等词不仅需要学者和网友的呼吁.更需要我们的相关政府机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