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应用的过程中,应对课前、课上、课后各环节给予充分重视,力图实现教、导、学、习的有效统一。并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贯彻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教师为教的主导,学生的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以启发式和合作探究等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引导学生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创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江阴市青年历史教师赛课的课题为《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有五位青年教师参加了这一角逐,上课教师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也有明显的参差高下。笔者担任了此次比赛的评委.现将能反映上课教师主要精华和明显不足的四个方面呈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一些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于是作者在公开课中尝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基于与西方人打交道的经历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将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概括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是对林则徐积极购置西式枪炮以抗击西方侵略思想主张的提炼和升华。其后,魏源又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近代知识分子自觉的思想观念和行动旗帜。  相似文献   

5.
自高中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所使用的新教材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本论文所述章节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教材的内容,也是2011年广西实行课改将要使用的教材类型。  相似文献   

6.
笔者尝试使用新教材缘于参加赛课,抽签结果是选了人教版的新教材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在教学设计之初对新课程改革不了解,也不清楚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接受赛课任务后,经过认真学习及同事间的反复听课、讨论和修改,才逐渐有了了解。下面结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的几次课程重建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以往,我们更多强调学生课中参与探究、课后参与反馈,忽视了课前参与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经历了由“蔑夷”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演变,思想的变化在推进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当今社会,我们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变化轨迹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自鸦片战争至维新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潮澎湃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会通异常剧烈,因而人们对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把握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由于受篇幅所限,人教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的编写,过于言简意赅,这也造成了有些材料在选择与编译过程中存在语义上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前  相似文献   

10.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下称本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第1课,主要介绍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领域的变迁,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并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所谓思想解放,“是指从封建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中解脱出来,用资本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批判、取代旧思想、  相似文献   

11.
周其霞 《教师》2015,(6):50
“双主模式”追求的是在教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的目标.一轮复习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如何提高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成为一线高三教师始终关注的焦点.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将“双主模式”引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课堂,在“双主合作,有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设计教学环节,并在江苏省淮安市高三教学研讨会上开设了一节题为《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2.
魏源“师夷长技”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师夷长技”论广泛涉及到军事、经济、科技的现代化,并影响到此早期现代化意识向教育、政治领渗透,魏源的民族意识虽还带有华夏中心观、文化主义的情节、但已显露出冲破“夷夏大防”、“摒弃华夷之辨的理性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代初期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设想 ,可分四个方面内容 :1.在虎门外建西式造船厂、火器局 ,仿造洋式舰炮 ;2 .组建用洋式舰炮装备的新式水师 ;3.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 ;4.鼓励沿海商民设厂造船械及其它民用工业品。“师夷长技以制夷”暗合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两大主题——反抗外来侵略(“制夷”)、实现现代化 (“师夷长技”) ,因而也就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救国方案、第一个现代化方案。本文肯定了魏源可贵的探索精神 ,同时指出了其设想因时代局限性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报纸是“一家更比一家厚”,众多晚报、都市报,每份都是厚厚一叠,36版、48版和52版……遇到双休、重大节庆和活动,超过100版也是屡见不鲜。曾经的对开4版或4开8版的报纸在报摊上已难觅踪影,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业已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5.
胡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14-17,50
魏源根据“世界历史”新格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过渡至近代“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因而不愧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慧识。其中含融的近代意蕴为:(1)建构了“文化中国”被“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2)开他最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先河;(3)成为古典历史观向近代历史观质变的中介;(4)代表了民族文化在“世界历史”新境遇中自我保存与发扬光大的正确心路。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此,笔者的理解是: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等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及演变进程;着重理解维新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接力课中,教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础,以碰撞与转型为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生态模式,重新解读鸦片战争后的近代社会,进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为例,浅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是这样介绍《海国图志》的:“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1842年出版时为50卷,后来内容不断增加。1852年出版时已有100卷。”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海国图志》出版之后,在清政府几乎是“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却备受青睐,有人用贵重的黄金购买这本书,赞誉其为“海防宝鉴”。  相似文献   

20.
肖爱招 《文教资料》2010,(26):71-73
《庖丁解牛》中关于“技”与“道”关系的思想内核使我们得到启发:语文教师应努力练就高超的教学技巧,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使语文教学由“技”而“道”,从“有法”到“无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