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对这些资源的充分挖掘,为中学生历史小论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中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乡土历史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研究作为一门课程的乡土历史的教学策略,是优化乡土历史教学过程、提高乡土历史教学效益、保证乡土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教学环境的构建策略:发掘、整合各种支持要素,构建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乡土历史课程是立足于本地历史文化的课程,课程资源丰富。其一,学生家庭中的家谱,不同时  相似文献   

3.
刘亚东 《成才之路》2010,(15):72-72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杨芳 《甘肃教育》2014,(16):122-122
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搜集和挖掘地方乡土资源,把乡土资料恰当补充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体会。一、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材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在时空上  相似文献   

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教学中对乡土资源利用得不足,再加上没有一本合适的乡土教材,因此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是一项空白。新课程改革中,笔者对历史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了一些收获。一、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开展历史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王锋 《中学文科》2009,(3):35-35
历史学科因其独具的学科性质,有着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乡土历史教材、历史类音像资料、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遗迹、网络历史资料,等等。概而言之,所谓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因素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历史课程物质资源和历史课程人力资源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说:“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从近到远地了解历史,能缩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时空距离,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中的活生生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实际有意识挖掘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能帮助学生体味历史、感受历史,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道贵 《中国德育》2007,2(1):83-84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乡土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的:“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江苏省句容市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值得历史教育工作者去发掘。  相似文献   

9.
正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同时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学校要积极主动开放,走进社区,挖掘多种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要,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长汀,被尊为世界客家首府,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充分挖掘整合长汀乡土人文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史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增强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重点阐述如何运用乡土人文资源开展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1.
乡土历史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乡土课程资源只有真正进入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乡土历史文化课程的价值所在,乡土历史融入教学的过程就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不断完善和开发的过程,也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96年6月,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十多年来,许多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专著、研讨会等大量涌现,基础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关课程资源、乡土历史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尤其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上取得了较大成果。本文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入手,对遵义市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从纸质资源、历史遗存资源、口述史料资源、音像网络资源方面进行分类并对这些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这说明了乡土史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乡土历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乡土知识与课内知识的有效融合,在严肃的历史学科知识与可亲的地方史之间建构桥梁,其内容形象具体,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从而使乡土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搜集和挖掘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乡土校本课程,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拓展和整合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积极地开发并合理利用好这些历史校本课程.福清乡土历史资源极其丰富,据史志记载和建国以来考古发现的遗物证明,早在4000-6000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劳动、生息和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得天独厚的条件给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课程资源.近年来,我们践行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以历史学科课程"二次开发"为着眼点,充分整合福清乡土历史资源,开发校本历史课程,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感悟大有裨益。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诸多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但由于初中历史教学任务重,我们必须巧妙地将乡土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真正发挥乡土历史资源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嘉定区素有“教化”的美誉,“教化嘉定”的历程使嘉定区内各种乡土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建构各类区本和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整合了区内乡土资源与区内各校校本历史课程优势,率先编写了区本初中历史拓展型课本《嘉定乡土历史》,为上海市的区本历史课程树立了建设样板。现将该区本教材所具有的几大特点与学校以本校特色为基点整合区本课程的实施案例一并呈现出来,以期对读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而乡土史(地方史)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以培养合格初高中历史教学人员为目标的我省高等师范院校却差强人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增强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管理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多渠道展开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地方资源开发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有关乡土历史的课程与教学信息的素材和手段.其内容一般包括历史沿袭、风土民俗、文化传统、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重要人物和事件等[1].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支配,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忽视了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中学历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利用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本文拟以衡阳乡土历史为例,结合笔者从教十余年的教学经历,浅谈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