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乎每部介绍元代历史或中西交通史的书籍都会提到马可波罗 (MarcoPolo ,1 2 54—1 3 2 4年 )及其举世闻名的游记。但早在 1 9世纪 70年代 ,学术界就有人指出《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的记载有不少遗漏 ,如英国的亨利·玉尔 (HenryYule ,1 82 0— 1 889年 )在其翻译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中就曾指出波罗遗漏了诸如万里长城、茶叶、妇女缠足、鸬鹚捕鱼、印刷、汉字等足以反映中国特色的事物和风俗① 。 2 0世纪 60年代 ,德国著名的蒙古学家傅海波 (HerbertFranke)在其《蒙古帝国时期的中西接触》一文中 ,…  相似文献   

2.
3.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数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4.
提高教科书编写水平的方法有很多,但如何融合史学研究成果无疑是其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成为教科书编写中的薄弱环节。台湾南一书局的历史教科书使用普遍且编写质量上乘,可读性强,更重要的是融合了许多较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本文就选取台湾南一书局2012年第三次修订出版的高中世界史历史教科书,论析南一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是怎样融合史学研究成果的,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以资大陆教科书编写参考、借鉴,探求一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老师意识到必须从史学研究中去找寻中学历史教学的突破口。然而,如何将史学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有机结合起来,深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尝试的问题。下面就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探究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07年普通高考已有四个省市(区)按《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命题考试;与此同时,全国普通高考其他文科综合卷或历史卷的命题,也或多或少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和特点。因此,比较分析高中历史新旧课程的异同,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对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分为原始资料性质的古代典籍和后人的研究性作品两类。由于受知识结构、阅读习惯、流行阅读趋势、媒体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青年学生的个性阅读与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出现疏离。以通俗史学为中介,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课堂讨论、比较阅读、考试等方式,把史学专业学生停留于通俗史学作品的浅阅读引向史学研究性作品、古代典籍的精阅读,可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意识主要是指教师教什么的意识与怎样教的意识。当前多数高校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为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应建立促进历史学科教师课程意识生成和转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应对教学决策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审视,树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高校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考核内容的管理和对考核方式的管理.以<中国古代史>课程为例,考核内容的确定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对课程主线与体系进行的新的探索与发现.具体考核方式包括平常考核与期末考试,要克服以往操作中的不足,在平常考核中要做到"四要"、"四不要",期末考试时要求遵循三个"做到",三个"避免".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新年伊始,今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专题第一辑向读者奉献4篇文章。前两篇,是有关20世纪学术名家的治学风范和学术成就的论述。后两篇,则是有关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两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的论述。2013年10月22日,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先生,以102岁高龄在北京溘然长逝。侯先生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后因参加禹贡学会,本科毕业后留校作顾颉刚  相似文献   

11.
日本历史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反映了日本当前的主流历史观,也预示着日本在将来对于本国历史和他国认识的导向趋势。为使我们能够对日本教科书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本课题对日本教科书涉及中国的内容按事件顺序以主题形式逐一整理、归纳,并在客观立场上对其分析.从中考察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中国观。由于日本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是以日本的发展为主线.世界史只选取和日本相关的史实作为理解日本的背景而出现。通过这一线索,可以探究日本人是如何审视他们的国家和中国所共同走过的那么多年的历史的.找寻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根源所在.起到促进中日沟通的桥梁作用,达到双方坦诚相待、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自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了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版本,其中对于传统体育的内容反映,不仅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状况记述过于简约,反映不出中国古代体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而且对新的学术观点和结论吸纳也过于谨慎.建议在中学历史课本中适度增加传统体育内容,重视对于体育史研究新结论的吸纳,在低年级历史教科书中增加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内容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史是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内容,物理教育中融入物理学史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载体,应从物理学史素材的选择、编写及呈现形式等方面综合考虑物理学史的融入,为教学过程提供资源和引导,以便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中学历史新课程教科书是按模块、专题、中外历史混合编写的,这种模块专题体例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弊端。本来人类历史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到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地发展着的,但新课程教科书的模块体例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横向联系,割裂了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使很多完整的历史事件呈现在不同的模块中,造成了历史事件的支离破碎,造成了知识点的分散、重复、缺失,学生学起来好比盲人摸象,弄不清事件的原委,说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专题体例又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纵向联系,使很多历史事件在缺乏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孤立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能孤立地一个一个地硬性接受历史知识,弄不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这种模块专题体例,又打乱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先发生的后发生  相似文献   

16.
林先生,您是我国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从上世纪50年代您就开始发表史学研究的文章,至今已经半个世纪。您在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方面所做出的建树,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今天,想就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与您讨论一下。不过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我想请您谈一下您走人史学这个殿堂的背景,也就是说您是如何成为一个史学家的呢?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作为学校组织化了的合法知识体系、传播知识的重要栽体,在近现代改造社会文化、塑造新型国民、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社会转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教科书的学理性研究却长期处于缺场的状态。《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教科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推动我国教科书事业的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材难易度国际比较研究”是由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审定组组长)教授主持的国家哲社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来自西南大学、华东师大、重庆教科院等近10个单位,包括正副教授30余人,中小学高级教师10余人,研究生近40人。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小学数学教材特色比较、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模型构建、中外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等。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教材研究”栏目陆续展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的空无内容是指教科书中应该呈现却没有呈现的内容.这些被教科书排除在外,但又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课程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分析,发现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在实验安全意识、生态伦理以及性别意识等方面也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存在空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是我国政治、经济风云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逐渐走向规范化、成熟化的关键阶段.将这段历史时期分为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中国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表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中国地理》教科书从传统地方志大而全的思想中不断挣脱,逐步开始向现代教科书形式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表现在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表述中,也体现在图像和作业的类型、形式中.在这一过程中,地理教科书的“地理总论”部分分量减小,内容简化;“本国地理”初高中开始分化,区域思想加强;教科书的呈现日趋合理,图像增加显著.总体而言,本时期《中国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地理教科书向真正现代意义的教科书迈进的步伐,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