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课堂永远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美好,课堂上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发生,面对这些不如意,我们该如何处理呢?A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混乱、喧闹不止……老师:"耳朵聋了,没听到铃声吗?"学生们陆陆续续坐好,并拿出课本,只有一名学生没有拿书。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应从课前到课后,从学生到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在最近的一次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本着"平视互动、快乐评价"的教学理念,开设了一节作文公开课。围绕这一课教学,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课前:预设观察这节作文课具体上什么内容呢?我正琢磨着,意外地收到一封已毕业3年的学生康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是一个动态的师生活动过程。无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预设多么完美,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总是不可避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以巧妙的教育机智艺术及时引导,适当点拨,让课堂在遭遇"意外"中邂逅"美丽"。一智慧,在答案"意外"中闪现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学生答"春天"。这一回答让课堂充满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应一所农村中学的邀请,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在这节课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  相似文献   

5.
在网上看到一堂高三作文教学公开课,内容是叙事类散文的写作指导,执教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青年教师。他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想用自己的写作实践现身说法,告诉学生怎样写叙事类散文。这个构思很好,课堂上开端的创设也很不错。上课后,这位老师由近年来高考中少有考生写叙事类散文说起,指出:如果到时能写出好的叙事类散文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更容易得到更高的分数,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可接下来的环节出了问题——老师发下自己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的发言就让这位青年教师大跌眼镜:“我不喜欢你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王成 《生活教育》2011,(5):54-55
近日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所上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说说对夏天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发言时,一句"你来给我说说"传入我的耳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慧 《师道》2007,(6):25-26
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教师常见的反应有三:置之不理、束手无策、懊恼不已。在这部分教师眼里,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他们千方百计的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正>"慕课"走进中小学,是主攻课堂教改,还是课后辅导?提供的资源应由名师担纲,还是众人狂欢?有助于优质资源共享,还是可能拉大差异?随着"慕课"在中小学的起步,种种争议也浮出水面。而上海大学正在争议中首度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慕课"体验课。课堂VS课下一间"同心圆"形状的教室中两位老师站在圆心位置,学生呈半圆形围坐,每人一台电脑学习"实数"。这堂依托"慕课"平台的课,一上来老师不讲课,而由学生自学,  相似文献   

9.
在一节优秀教师展示课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无可挑剔,听课的教师们也在入神地听,而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几个学生的眼神是涣散的,注意力不集中,目光飘离,还有几个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怎么会有学生在课堂游离?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课堂游离"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的"意外"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外",精心取舍,灵活应对,把"意外"演绎成"精彩"。一、借题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语文课上,我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当时,  相似文献   

11.
<正>一走出教室,我有些郁闷。学生小纯困惑的神情,周围孩子嘈杂不息的议论声,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虽说课已结束,但"课未了"的感觉冲袭着我,逼迫我回首课堂的情景。起先,课堂一直按照预设顺利进行。在"一读"环节中,孩子们能读通、读对《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略读课文。通过"二读"环节,孩子们了解了故事大意,且有  相似文献   

12.
叶国芳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6):28-31,39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因素,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行程."很多时候,由于教师课前作了精心准备,课堂内的"意外生成""激情行程"都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因而这些"美丽的风景"多少也有表演秀的味道.我想尝试去掉这层"表演"的外衣,把原汁原味的思考过程展示给学生.在课堂上我进行一些没有预设的"随意"的发挥,如临场一题多解、临场推  相似文献   

13.
听了特级教师唐爱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她的课浑然大气、挥洒自如,充满着活力和智慧。在课堂中,她不仅能善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更善于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巧妙自然地转化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  相似文献   

14.
丁一 《江苏教育》2012,(35):35-36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无巧不成书,有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执教了同一篇课文——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中的第26课《水》。尽管教学的内容一致,但纵观学生的课堂表现,两节课却大相径庭。一堂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另一堂课呢,课堂气氛沉闷而压抑,课堂发言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我听了江苏省天一中学金灿老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节课。这节课上,学生通过主体"悟性"把"行为与理性"联结起来,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自主性、差异性、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等主要特征,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课堂语言清晰,驾驭课堂娴熟,教学设计肯动脑筋,引题有趣,实验准备充分精细,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6.
“预谋”     
覃军庆 《广西教育》2014,(44):49-49
正电视里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到了地上,磁铁裂成了几块。小朋友怕被大人责备,偷偷地用透明胶把它粘连起来……我心里忽然若有所悟,我不是正好要上《磁现象》这节课吗?这天是我的物理课,我拎着满满一大筐实验仪器走向九年级(2)班的教室。刚进教室,就听到学生兴奋地议论起来:"这节课又上实验啦!""做实验,哈哈!""那不是吸铁石吗?我家里有这个,我会玩!"  相似文献   

17.
【故事背景】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满意的一节课,那是一次研讨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让我领略了新课程的课堂由于开放性而带来的挑战,让我真正经历了一次面对学生的意外想法,如何使它变废为宝的实战大演练。这个课堂故事给我引发了无限的思  相似文献   

18.
<正>以前在讲授北师大七(上)第三单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措施"这一课程内容时,我习惯依据14课教参"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组织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尝试评价秦始皇功过。虽然反复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方法,应结合历史背景,辩证分析。结果,下节课一检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复制"教辅资料上的答案,就是随便摘抄书本文字材料,或者以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为由不完成此项作业。后来,我干脆像大多数老师一样,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别梳理秦始皇功过史实,说明他是一位功大于过的有作为帝王。这样,课是上完了,但课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不出事,很多学校对学生实行了"圈养",取消了学生正常的课外活动,甚至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就连学生们喜爱的体育课,也因为怕孩子在课上受伤,专门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而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三维空间"被移动互联技术再造,传道授业打破了空间限制,你可以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学习哈佛、斯坦福、北大的课程;上课读书挣脱了时间的枷锁,坐车时、吃饭时、候机时……你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手机进入"课堂",聆听老师教诲;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同步课程、在线测试、网络阅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打造出"网络新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