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质疑     
这一天,一个11岁的小女孩来到养蜂场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却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想起教科书上和《十万个为什么》上关于蜜蜂等昆虫发声的原理,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上说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可现在蜜蜂的翅膀并没有振动却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这声音到底是哪来的呢?她问老师,老师说书上说的怎么会错呢?于是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  相似文献   

2.
有意味的语言体现在用得极为精确或传神的词语上。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让学生探究"闹"字的妙用,问"闹"字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闹"字,可让其想象蜜蜂忙碌,一派喧闹、热闹的景象,悟出"闹"是春天生  相似文献   

3.
校园逸趣     
罗马帝国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道“: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学生答道。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相似文献   

4.
曾在一所学校看到一位老师教学《蜜蜂》这一课的场景。到自由讨论的时间里,该老师请学生自由质疑。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蜜蜂是怎样传播信息的?蜜蜂为什么飞行时是呈"8"字形的?一只蜜蜂一生会活多长时间,它会产多少蜜?……面对这些"大问号",该老师显然准备不足,出现短暂的冷场,但他还是"机智"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告诉同学们这不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眼中求知的热情顿时暗淡了下来。一些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抱怨说课堂不好控制,如完全放开来,一些学生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冷不丁地冒  相似文献   

5.
很多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师生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就响了,学生会有"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的感觉。这说明学生进入了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是人在活动中作为主体时才有的一种精神形态。它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种生成性的精神资源。没有状态,其他的资源就会像蕴藏丰富的金矿,虽然存在,却是沉睡着的。《学习的革命》曾指出:"这个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怎样才能打开"状态"这扇"门",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去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6.
日行一善     
老师问两位学生:"前几天上课时提醒你们要日行一善,今天你们有没有做到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呢?"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12,(9):70
日行一善老师问两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嗯,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学生:"因为那位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的。"  相似文献   

8.
蜜蜂在一扇玻璃窗上爬上爬下,左冲右闯想飞出去,可老是飞不出去。它急了,嗡嗡地嚷嚷:“别挡我,破璃窗,我要飞出去采蜜!”“这里飞不出去!窗关上了。”玻璃窗这样回答。“那前面的蓝天、花草树木不是都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的成长,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忙碌"的,甚至会出现"劳而无功",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慢一些。通过起点教学慢一些、让学生回答过程慢一些、教师的思维慢一些、辅导过程慢一些等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快",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开心巧克力     
《科学启蒙》2013,(6):56
校园里的小笑话起立某班长上课睡觉,叫同学下课叫醒他,同学A恶作剧喊班长:"起来,下课了!"班长揉揉眼睛:"起立!"此时只见十几位同学睡眼惺忪地站起来说:"谢谢老师!"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  相似文献   

11.
调皮表姐     
我的表姐是个看上去文静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但实际上她是一个调皮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可她却一向不喜欢老师家访。不过,如果老师要到你家去家访,你不喜欢,那么难道他就会不去吗?当然不会的。这样,从小到大,老师还是一次次到她家去家访了。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外地调来的老师。老师问她:"到你家怎么走啊?"她知道老师要到她家去家访了,就笑嘻嘻地说:"你出校门笔直往前走,然后左拐,再笔直走,看到铁路后,沿着铁路走,走到看见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必要性一位数学教师,无论他在何所学校任教,教的是何班级,他都会非常重视一个问题——"如何教数学?"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孩子跟各自的父亲去公园游玩。孩子们在花丛中追逐着美丽的蝴蝶,嗡嗡的蜜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回家后孩子们向各自的父亲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蜜蜂飞时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而蝴蝶飞时却不发出声音?第一位父亲说:管那么多干吗?读好书就行了。第二位父亲回答说:因为蜜蜂的翅膀抖动的快,而蝴蝶的翅膀抖动的慢。  相似文献   

13.
《小站》中有这样一句描述:“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蜜蜂的歌舞和小站的宁静相映成趣,富有诗情画意。“点缀”一词如缕缕情丝联系其间,牵动全篇。如何使学生对这个词的感情色彩有敏锐、丰富的感受呢? 一位教师首先让学生运用字典,懂得“点缀”的本义是装饰或衬托得更美好。然后,启发学生把词放进原句里加以理解。师:“在这一句中是讲什么‘点缀’着什么?”一学生答:“蜜蜂嗡嗡地飞舞点缀着宁静的小站。”显然,对这种复述性的回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对几个整天在读啊、写啊的自学小组成员说:"那么多的作业,你们学得好苦啊!"小朋友们天真地说:"作业多一点好,学习就是苦的么.老师说,不苦不成才."回答多响亮啊!这是老师教育的结果.然而,它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最近看到某教师把"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成"乐"字,这一字之改,很有见地.学习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小学生学习只知其苦,而没有胜利的欢乐作为"反馈",尝不到"苦学"后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一旦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就会产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件真事儿:两名高中男生围殴老师,还对着镜头嘶吼:"我是学生,你们能把我怎样?"唉,这就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喂得无知无畏的初生牛犊啊!下面的三个故事来自一位老师的讲述,发人深省……1我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可走路总是慢慢吞吞的,经常迟到,同学们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他的经历,对他触动很大。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和幼儿园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常常让孩子"玩得好",而小学则转向"学得好"了。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升上来,对小学学习环境既好奇又感陌生,存在诸多不适应,课堂上也会状态百出:有时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没有进课堂;有时老师刚提了一个问题,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有时课堂上教学兴致正浓,却有学生吵着要上厕所……面对这样的课堂怎么办?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地组织教学,既要重视培  相似文献   

17.
并非戏言     
《师道》2016,(4):64
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再过几年人们见面寒暄会说:"你的孩子是我在朋友圈里看着长大的。"看看试卷上的名句默写,就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学生需要的是精彩的课堂,享受学习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获取知识的幸福感,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需要每一位老师深入研究。那么如何激活化学课堂,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需要利用好以下四剂"催化剂"。催化——需要"兴趣"为核心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做为第一剂"催化剂",能快  相似文献   

19.
最高的奖赏     
每当春风吹绽一树树的桃花李花,勤劳的蜜蜂就会嘤嘤嗡嗡地忙得忘记早晚。它们在采花酿蜜,也是在为人们酿造甜美的生活。当人们品尝着香甜的蜜汁,都会赞不绝口地说:「多甜啊,多美啊!」每当朝霞映红天际,花园里的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慢工出细活",这话大有学问.在进入高三复习时,基本上都是习题课,由于要赶进度,好多老师都求"多快好省",而往往"多快"而未"好省".就拿笔者自己来说吧,讲起题来,也想"多快好省",结果最多能"快","多"与"省"尚且不可得,遑论一个"好"了.的确,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能取得骄人的数学成绩,但如果我们急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