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语讽刺     
反语,实际上也是语义双关。它和一般的语义双关的区别,在于它是语义相反的双关。而它的相反的语义,一般来说,单从它本身是看不出来的,或者说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构成语义向相反的方面双关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出现和形成。鲁迅自称“好用反语”,因为反语有力。我们就先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反语来表达讽刺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对这个句子怎样理解,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反语,句中“文明人”实质上是“野蛮人”、“伟大”等同于“罪恶”,鲁迅先生在此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见《中国教育大辞典·语文分册》“反语”修辞一栏)。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它应是一个正语,理解为: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句中的“这”是复指主语,复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攒射中”这一场面,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肯定刘和珍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好这些课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鲁迅作品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教好鲁迅作品,教师非系统地学习有关鲁迅的知识不可,可是,目前又非常缺乏可供教师进修的书籍。现在,我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唐弢同志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写的关于鲁迅的部分:“鲁迅——文化新军的旗手”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唐弢同志是鲁迅研究的著名专家。这本书反映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扼要地叙述了鲁迅一生的革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是不争的事实。教鲁迅作品应该教什么?我以为应当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情感;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思想。下面笔者就以教学《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例,谈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引论:一个峻急而沉重的教学话题“20世纪中国有了鲁迅,这是我们民族的大幸”然而,鲁迅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对鲁迅已经全面深化的认识并未及时渗透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层面。鲁迅作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最好的文化大餐之一。从整体上感悟、把握鲁迅作品,与文化大师进行对话,应该是学生一次愉快的精神漫游。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苦读”鲁迅作品的当代中学生却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一种深深的隔阂,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排斥心理。这当然谈不上品读、鉴赏鲁迅文学作品,无法感受鲁迅人格魅力——鲁迅精神对他们心灵…  相似文献   

6.
郭尧  刘腾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36-138
在鲁迅的作品中,“坟墓”这个意象频频出现。对于鲁迅来说,这一意象中包含着两大主题信息——“埋葬”和“留恋”,这两种共存的情感在鲁迅作品中有明显体现。通过解读鲁迅创作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对鲁迅作品中“坟墓”这一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挖掘出鲁迅作品中一系列“坟墓”意象传达的关于生命、生存的意义和苦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人们认识鲁迅、学〉-7鲁迅作品的主渠道,然而在一些小县城的职校或农村中学,却出现了“学生厌读,教师怕教”鲁迅作品的现象,笔者究其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韫睿 《林区教学》2022,(10):72-75
鲁迅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其多次被编入语文教材的原因之一,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殊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字背后复杂的情感思想使得部分学生叫苦不迭。利用分“镜头”阅读鲁迅作品,分析鲁迅作品与“镜头”语言的共通之处,引入“镜头”对比教学思路,并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此体现“镜头”对比思路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可行性与直观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品的教学,语言是一个难点。鲁迅成功地运用了白话文,但是,他又充分地吸取了文言文的营养,甚至直接运用文言文的词语、句式,以丰富他的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对鲁迅作品语言的教学,应该注意它和文言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界,一方面,大家都承认鲁迅及其作品的伟大,另一方面,却有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喜欢鲁迅和他的作品,认为其作品“深奥”“难懂”“怪僻”;其人尖刻,爱骂人,动不动就对人“打棍子”“扣帽子”。所以,有一部分教师比较抵触鲁迅作品,对鲁迅作品教学不是积极钻研,而是消极应付,以致中学鲁迅作品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序言里曾经指出:“《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安特莱夫的艺术风格有着什么特点?它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了哪些影响?安特莱夫和鲁迅作品的艺术风格又有什么不同?思考并解答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学各年级语文课本都选有鲁迅作品。如何教好这些作品,是很值得研究的。今就管见所及,简略地淡一个问题。鲁迅作品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学好不容易,教好就更难了。我觉得教师要教得好一点,首先要学得好一点。特别是对学术界尚有  相似文献   

14.
“本期关注”今期刊发三篇文章,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鲁迅作品的教学处理问题,一个是课文解读如何掌握度的问题。鲁迅作品进出教材,现在成了社会热点,本刊是语文专业期刊,我们还是关心在现有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遇到了什么困难,该如何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张正平老师的文章,比较客观全面地探寻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困境的原因,值得大家参考。朱小闯老师的文章,认为造成现在对鲁迅作品的曲解,缘由在于对其作品的过度解读。文章延伸出一个问题:如何解读文学作品才是适合的度?这是一个难题。洪方煜老师的文章,主要是给大家一个讨论的样本:这样对鲁迅作品的解读,是过度了呢,还是适合度呢?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6.
传播鲁迅作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在鲁迅作品的受众中,中学生应该是一个最主要的群体.他们中的有些人正是因为在中学接受了鲁迅作品的陶冶,对其以后人格的生成和学养的提高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教材是传播经典的有效途径,鲁迅作品不仅教人如何作文,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而且教人如何做人,提高读者的道德情操;单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鲁迅作品也堪称范本.所以,鲁迅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被选入语文教材不仅是出于编者的慧眼,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民国时期,鲁迅作品被选入教材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新中国成立后,而且在解放区也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文革”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收的鲁迅作品,约占全册课文的1/30至1/16,大多为全文,也有节选.“文革”期间,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仍占据了显赫的位置,不过,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很多作品遭到了实用主义的解读.进入新时期以后,在多元化语境中,鲁迅作品中表达的一些信念和原则经常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是否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讨论,反映了不同意见双方对当今时代的不同认识和对当今需求的不同理解.由于鲁迅作品中语言文字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复指性,意义具有的不确定性;又由于讲授这些作品历史情境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因而对同一文本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不过,新时期的鲁迅作品教学无论在观点和方法上都有很多新的突破.鲁迅作品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也不同程度地被选入了教材,尤其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对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语文教师来说,尽管入选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实在是很有限的,但他们却能自觉地用“鲁迅”为语文教学“补钙”,形成“鲁迅教学的批评化追求”。文章首先对“鲁迅教学”和“批评化追求”这两个概念作出界定,并在概念界定的过程中论述了这样做的原因;然后从运作策略上提出了榜样示范、学识积累、思路点拨和思维拓展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式设计。全文融理论阐述、经验总结和操作设计为一体,对鲁迅作品和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李梦清 《学周刊C版》2013,(2):155-156
鲁迅作品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鲁迅作品,要教出鲁迅作品的特色来。就鲁迅作品本身而言,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也应该有不同的教法。笔者现就鲁迅杂文来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大部分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的眼中,“鲁迅”几乎可以和“枯燥”画上等号。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懂、读了有什么用;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了有什么用……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片面认识、教师对鲁迅作品的处理不当,使鲁迅作品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钱理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兼具丰富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厚语文教育理论知识的语文教育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原则,提出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应当(一),从鲁迅思想实际和作品实际出发,悉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是教好鲁迅作品的重要前提;(二)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实际和认识水平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程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