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荒诞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荒诞”主题,国内外评论界虽偶有提及,但并未做深入的挖掘。本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可能被读忽视的细节和意象,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哲学主题所作的隐喻性的阐释。认为,小说中的“荒诞”主题揭露了西方社会道德与明的荒廖和虚假,反映了奥氏本人自觉的批判意识和高尚的人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朝辉 《英语辅导》2008,(6):134-136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南方女作家。从小受到天主教的影响,她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救赎色彩。在她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中,她通过隐喻与象征来抒写寓意深刻的主题,让读者从字面意义之外看到其最后的、神秘的宗教含义。  相似文献   

3.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二十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通过一幕外出度假的家庭悲剧揭示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和信仰危机,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并且以暴力和死亡作为手段,表达了作者寓意深刻的宗教主题——罪恶,赎罪和得救。  相似文献   

4.
张玉芬 《考试周刊》2011,(70):35-36
《好人难寻》是一个在暴力中戛然而止的故事,在这个短短的故事中体现了美国近代南方社会的传统梦想与严峻现实的对立。这些对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以及如何在暴力中得到救赎与重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是奥康纳最受推崇的短篇小说之一,自发表以来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作品暴力救赎的宗教主题、荒诞的艺术特色已成为评论家的热点话题。而作品中人物所展现的种族和文化优越感,"另类"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以及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对话"的失衡却被人们忽视。论文以后殖民批评理论为指导,深入文本,分析人物,从而挖掘该作品所折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荒诞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普遍主题,《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应属于这一主题范畴。根据主人公生存的徒劳、沉重的孤独感以及小说寓言式的叙事方式,本文从内容到形式,将作品同最典型地直喻人类生存之荒诞本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西绪福斯的苦役”作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作品的荒诞意识。作品强烈地表达了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彻悟又是超越的起点,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和超越的努力,正是主人公“硬汉子精神”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电影《可可西里》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引人深思的大片。它用几近自然主义的风格给人们讲述了一个类警匪式的事件。匪盗羊,警捕匪,但警败匪赢了。这就不得不引人注意。其实,影片的表现有悲壮,有荒诞,也有锯裂。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信仰的丧失、本人的不治之症以及巨大的社会动荡对弗兰娜丽·奥康纳宗教宿命论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她在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文本中的情节和意象是其宿命论的外在表现,宗教原因、社会现实、原罪、人的不完善及人物间扭曲的关系解释了其本质。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先知"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其作品绝少有赞美与歌颂,大多数都充斥的是暴力死亡,常以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结尾.在她的著名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奥康纳巧妙地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各种宗教原型及宗教伦理观融入小说的具体情节中,现通过《好人难寻》中大量出现的宗教情结与怪诞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探析其隐喻和象征意象,以揭示小说深刻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间隔》是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最重要的一部剧作,它寓严肃于荒诞,用荒诞的形式表现严肃的主题,其表现手法多样,场景设置独特,角色精心选择,语言组织巧妙,主题开掘深刻,效果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11.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南方乡土气息和暴力宗教阐述而闻名于世界文学界。本文旨在运用创伤理论剖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人物所受到的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从而得出在南方文化的残酷的侵袭下,暴力和死亡才是人们获得解脱和宗教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13.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以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目的为本体,探讨人的生存本质,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探讨这部经典文本的存在主义主题:人生的荒诞与存在的虚无,以及面对这种荒诞与虚无中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4.
李婷  王海萌 《英语广场》2023,(16):48-52
《好人难寻》是美国作家奥康纳最难解读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反映了20世纪的美国南方社会生活。小说讲述了一家人旅行途中的遭遇,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启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好人”的定义作出反思。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空间、小说中角色的心理空间以及空间与人格的重构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小说中人物的遭遇、空间之下人物的异化和畸形以及人物在人格重构过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电影<可可西里>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引人深思的大片.它用几近自然主义的风格给人们讲述了一个类警匪式的事件.匪盗羊,警捕匪,但警败匪赢了.这就不得不引人注意.其实,影片的表现有悲壮,有荒诞,也有锯裂.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死亡与偶然组成的终极宿命前,所有的事物都变得面目模糊,所有的行为都变得没有分别.没有终极救赎,没有超越性意义,所有的存在都被宣判为无意义.在这样的境况里,一切都是一样,人类所有的行为不过是徒劳,并且无意义,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可逆转的通向那最终的虚无.而接纳我们的世界,对于世人的挣扎与煎熬始终保持着最初原的冷漠.它无保留的呈现自己的内在,给与各种条件,暗示着生命里各种可能性与美好.却丝毫不参与人类的命运.温柔的冷漠.荒诞的揭露并不导致生命的悲剧性,也不导致主人公境遇的悲剧性.在这部作品中,悲剧诞生于主人公看清荒诞后的自由选择和这个世界不自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大二心河》是海明威反映尼克思想意识产生重大转折的重要的短篇小说.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从荒诞意识的觉醒和对荒诞的反抗两个方面,阐述了尼克思想转变的历程,从而说明:尽管人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所作为,相反,只有在对荒诞世界的反抗中,人才能够确立自己的存在价值、寻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立足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但又不拘泥于这一传统。本文主要研究哈代的小说《苔丝》中反映的生命中荒诞的一面。人生的荒诞和人类不懈的反抗与追求构成了悲壮但不乏激情的生命乐章,像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高潮与低谷的巨大落差中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生动诠释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本文试图从加缪的荒诞哲学角度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内容及成因,从而揭示主人公的等待看似荒诞,但其本身就是反抗,就是西绪福斯式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