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的道德理想是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大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认知、评判与追求,也是建构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心理基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及其价值观,是正确评价他们道德素质现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亦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一方面,它丰富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容,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它不可避免的滋生繁衍了社会主义道德建格格不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极大地冲击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给大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复杂性的艰巨性。因此,高校要重点围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大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有利学生形成高尚道德的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融通主要是通过个体道德叙事等方法选择,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狄奥 《中国德育》2006,1(9):40-42
中华传统美德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实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就是要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入手,树立大学生正确的道德信念;从培养仁爱精神入手,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从培养人格气节和进取精神入手,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从发扬自律精神和树立自律意识入手,养成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结构。道德需要,道德动机,行为方式是大学生道德践履的行为机制,道德动机可分为认识性动机和实际动机,实际动机受认识性动机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与认识性动机有一定差异。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变迁的原因分析与对策□高素慧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其主流是好的,广大学生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以谋求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要求入党,不少大学生能够从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确立自己的道...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汉林 《中国德育》2007,2(7):41-43,65
学术道德是为社会或特定群体共同期望和遵守的、用以调整从事学术研究的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大学生存在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需要系统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与学术道德环境;强化学校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责任;提升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自律意识;制定严格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分离与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分离与协调○杨芷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道德建设的任务更为迫切和艰巨。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分离现象,使得道德教育的目标难以到位,这已成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应从法律、制度、教育等多方齐抓共管,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推动其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偏离,道德期望与高校道德教育要求背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作者认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的深层根源是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需要严重脱节。确立大学生道德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重构以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切实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来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目前道德教育理论实现了教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应着重从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的培养入手。  相似文献   

13.
以道德认知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现状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最后指出应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加强和完善道德教育等途径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大学德育片面强调社会道德,忽视了个体道德的发展,造成德育的低效和迷失。大学德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重视个体道德的发展,树立德育人性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的个体道德批判和选择能力,建立师生的平等互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在发展学生个体道德的内容选择上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现实道德修养基础、社会道德环境、学校的道德氛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学生群体内部的道德互动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德育分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隐性德育作为完整德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表明隐性德育也是一支重要的德育力量。学校德育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使两者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社会矛盾也日益加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的德育工作者应以敏锐的职业触角去捕捉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教会学生道德选择,承担道德责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道德修养,我国大学应当及时发现其道德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寻找正确解决方法来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张琴 《中国德育》2006,1(7):71-73,79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偏差、道德修养弱化等。社会转型是引发大学生道德状况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必须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课堂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校园道德建设机制,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政治品德、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道德素质的形成、提升及稳固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确立道德导向。但是由于家长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认识和教育上的误区和局限,高校与家庭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平台以及青年大学生自身与家长缺乏沟通等原因,使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家长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高校引发联动作用,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青年大学生积极回归家庭,提升家庭德育在自身成才中的功用,成为教育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吴亚峻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72-173
德育环境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形成,也影响大学生成长的方向与动力。以宿舍研究为例论述了德育环境与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关系,充分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德育环境现状,最后就优化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