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以气为主”(曹丕).“文章最要气盛”(刘大槐),“文气”是作家创作的基础,“文气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以及写作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根基,其精华对当今的作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中学生作文“文气”是指由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情操、学识水平、情感体验、生活阅历、认识感知能力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写作精神,它是影响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写作学中有一个重要理论,叫做“文气说”.作文教学也必须改变观念,回归其本位,即从培养“文气”开始.因为文气是作文的重要根基,其次,培养文气也是摆脱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有益尝试,“文气”是写作的必要条件,是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语文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很少用到“文气”一词.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语言流畅”、“结构紧凑”,反之.则为“语言不通”、“结构松散”等等。在著名语文学家夏丐尊先生所著《所谓文气》一文中提到,古人评论文章,常用到“文气”一词,在国文教员批改学生作文时,也有“文气畅达”或“气势欠流利”等评语。究竟“文气”如何理解.恐怕很难说得清晰,即便能说出一二,也是玄之又玄,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教育电视《写作与作文评改》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作文评改”这一编中的第一章第二节。作文评改的原则包括批改作文和评讲作文所应遵循的原则。作文评改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四项。 (一)文道统一的原则文道关系是我国古代文章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文”,通常是指文章,但往往也指文章的表达形式,主要是指语言文字;“道”,古代指圣贤之道,即儒家们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则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所谓“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称,它应该是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现的个人思想情感、写作意图及理念内容的总和。中学生作文不能忽略“我”的存在,应强化写“我”的意识,这对解决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中写“我”的作用一、就作文结构而言。“我”在叙事性作品中的作用主要是安排写作内容和顺序。作者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出来,按照观察、认识和思考的顺序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两种类别:一是“我”即作者,这类文章往往包括自述性文章和书信、日记、游记等。二是通过“我”把故事讲给读者,“我”只…  相似文献   

6.
对于写文章,从来人们都是十分看重的,大家都熟悉的,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就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自然,中学生的作文,与这里所谓“经国”的“文章”。似不能相提并论,但据此也足以说明作文的重要。不是么?文章历来都是权衡语文水平(甚至人的智能)的一个重要尺度。远在封建时代开科取士的依据,就是文章:“文革”的高考检验考生语文能力也主要是一篇作文;即使是现在,考查学生语文成绩,作文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考是十五分之六)。 学生作文如此重要,照理说,作为语文教师,毫无疑义。应予以特别重视。但究诸现状,却不尽然:甚至还很有些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文章要有“文采”。所谓“文采”,包含了“文气”,是对文章的语言要求之一。那么好文章究竟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又怎样做到以气胜人呢?1、关注生活,注入人气“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气”说到底还是由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性格决定的,“文气”只是作家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气度、气质决定他的人生,也决定他的文字,即“人气”。“寻寻觅觅”的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交替的动荡不安的时代,是个性情中人,但命运多舛,使她写出了“知…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的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古往今来,人们对写作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一是“文有定则”;一是“文无定法”.就文章规范为普遍性而论,确乎是“文有定则”.就表达方法的特殊性而论,又确是“文无定法”.用辩证观点来分析,上述两种见解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所以,一般写作是先有某种思想体验,然后诉诸文字.而中学生作文大多是“遵命作文”,因而,中学生作文综合训练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道德修养和写作技巧,就要遵循写作训练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夫文章之道,自古称难”,中学生更是视作文为天下第一难事。作文难写原因很多,其中,偏重写的知识或技巧的传授,忽略对学生作文激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究竟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夫文章之道,自古称难”,中学生更是视作文为天下第一难事。作文难写原因很多,其中,偏重写的知识或技巧的传授,忽略对学生作文激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究竟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题目,人有喻为“文章的眼睛”,有人说是“文章的眉目”,可见其显著的位置和作用。中学生作文,就题目而言,有两类,一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即根据给定的题目作文;二是命意作文,即给材料、限条件作文,包括看图作文,理解材料(如短文、故事、诗歌、名言、观点等)内容后,自拟题目作文。命意作文的第一步,就是渎懂材料及要求,确定好一个作文的题目。因而,自拟题目的快慢、好坏,往往就直接体现出了作文的水平和功底。同时,拟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怎样快而好地拟定题目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写作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化,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理想追求。所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与写作的过程是中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对高中的作文教学与写作指明了方向,也是高中生作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们写文章,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目作文,也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供材料作文,都必须“立意为上”(清人王夫之语)。然而,有些中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不大讲究立意,或者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立意。基于此,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立意方法: 一、伸向时代焦点。时代孕育了作者,时代孕育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易言之,任何一种思想或观念都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魏巍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山西省榆次市第二中学曹军利与一般写作相比,中学生作文有自己的特点。一般写作是先有某种思想体验,然后诉诸文字,而中学生作文大多是“遵命作文”,因而,中学生作文综合训练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必须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文章要有“文采”:所谓“文采”,包含了“文气”,是对文章的语青要求之一:那么好文章究竟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怎样做到以气胜人呢?  相似文献   

16.
田福 《教育革新》2009,(7):43-44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其实是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健康、高尚、先进”的思想和人格,也就是“文以载道”“文如其人”。但在现代语文教育理念中,这种观点似乎脱离了时代的需要,因为它把语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在日益频繁的社会交流中培养人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中学生作文中的假话现象,我们还是有必要回过头去,从几千年优秀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寻找解决的方案。毕竟,文如其人,先有合格的人然后才会有合格的文章。为此,我们呼吁——作文教育要“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17.
文道统一的原则不但应当在课文教学中贯彻,而且必须在作文指导中贯彻。从当前中学生作文在思想内容方面所反映的情况看,如何结合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谈到中学生的作文现状,人们的指责很多。常听到的是:错别字多,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思路紊乱,等等。人们针对的大多是字、词、句等表达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四人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的写作情境备受关注,而作为写作任务的“写一篇文章”却常被忽视。近年在作文评价上,呈现出以“文风、文脉、文气”作为要素的评价动向。这是顺应写作任务的应然变化。依循文章学和写作学的渊源,借鉴文章学的理论,将标题、立意、行文、风格等文章要件落实于写作的“四句话”中,以期更好地体现作文教学中“考—评—教”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翻阅大多数省份的作文考纲,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有这么重要的一条——“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就要求在文章中要自然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真诚中轻松作文。而反观近年中学生作文,常常是历史题材追风,虚构感情成风。鲜活靓丽的生活远去了,真实诚挚的情感淡化了,学生作文成了“学术论文”,的确不能不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作文在中学语文里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地位非常重要。作文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在现代社会里是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形成中学生比较出色的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要十分重视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