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雍 《历史档案》2001,(2):114-119
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此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民间有很大潜在势力的会党有何图谋,会党有何表现,战争的结局对会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中国近代会党史应当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期把会党史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房永兴 《兰台世界》2006,(11S):60-61
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民族战争虽迭遭挫败,但尤以1894年甲午战败带给中华民族的撞击最为剧烈和惨痛。正如张季鸾在《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序言中指出:“国家之可危可耻龠年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一旦而败于蕞尔,且靡有孑遗,浸至赔饷巨万万,割全台以求成,言之真可谓痛哭流涕者矣”。“甲午中日战争为我国转变的一大关键”.不仅震动了古老的中国社会,而且使中国对外局势急遽恶化,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关于翁同觫、张謇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与影响,历来瓠贬不一,毁誉参半。笔者不揣翦陋,拟就二人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与功过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拒俄运动(1901-1905)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付诸实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其间除了国内的斗争情况外,中国留日学生在海外的斗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以各方资料之相互印证,对清末留口学生拒俄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大致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1895年中1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它不但打碎了洋务运动三十余年的幼稚梦幻,更给坚守传统知识体系的守旧派造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打击",进而"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1]154.  相似文献   

4.
早期上海电影业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大都市之兴起及其飞速发展,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在西方列强压迫下被迫开关以后之短短数十年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多、工商业最为发达、对外交往最为密切、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大都市,并可执东亚都市现代化之牛耳。近代上海之现代化进程表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向为历史学家所关注,并已成为目前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热门领域之一。本文以早期上海电影业之兴起与发展为主轴,期能以其发展历程,作为讨论近代上海现代化进程之一侧面。[1]一、电影进入上海电影是我们唯一可知其确切发明年代的艺术。1895年,电…  相似文献   

5.
110年前的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那一年,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同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斗,最后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告终。通过《甲午海祭》,我们看到,北洋海军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图强的突出成果,北洋海军的兴衰也成为中国近代一场军事变革成败的缩影。我们探究清末这场军事变革的进程与影响,对认识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的军事变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北洋海军就是一场被逼出来的军事变革所产生的最突出的成果对“变局”的一致认识,逼出了清政府军事自强的思想。所谓“变局”,最主要的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  相似文献   

6.
李红兄 《大观周刊》2011,(33):266-266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车国主义道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进行镇压屡遭失败,请求清政府派兵。日本政府决定利用这一事件侵略朝鲜进攻中国。6月,日本以保护日侨和使馆为名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战争一触即发。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相似文献   

7.
1902年初,章太炎第二次东渡日本.4月26日与秦力山等人在日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章太炎用典雅的文笔为纪念会起草宣言书,控诉清朝民族压迫政策和罪恶统治,大声疾呼:"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无忘郑成功.  相似文献   

8.
赖晨 《湖北档案》2012,(4):41-42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的战地救护工作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医疗救护资源严重匮乏,现代化医院规模小,医护人员少,远远不能满足战时救护的需要。"东北军事当局没有向伤员提供任何可行的应急措施,既无战地医疗队,也无军医。"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纪录片现代化进程三大因素的理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 20世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有着起决定性作用的三大因素,而中国纪录片的理论界对此尚未作出明晰的甄别和理性的判断。本文旨在对这三大因素作理性上的思考与分析,使我们对纪录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今后中国纪录片的选材、定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宪民 《图书馆杂志》2000,19(10):56-59
介绍了梁启超所从事的图书馆活动,探讨他在图书馆学尤其在目录学方面的成就,阐明了他在近代图书馆事业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魏聚刚 《兰台世界》2012,(25):36-37
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间,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中国的结果,使得中国朝野认识到,只有学习与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在列强环伺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半岛的行动,直接加剧了中国国内学习西方现代制度的紧迫感,同时也使日本成了一条更易被接受的通向西方化的道路。学生的出国始于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太远,代价高昂,于是出东洋留学,学习东洋近邻日本的军事、实业领域的经验,便成为一条捷径。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留日学生中产生了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一代领袖。  相似文献   

12.
革命(revolution)这一概念出现于15世纪的意大利,专指用暴力推翻统治者(政变)一事。它源于占星术家在行星处在某种特定位置时所预言的命运之突然转折。1662年它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克拉伦登伯爵爱德华·海德用它来形容国王查理二世的复位,此后这一术语又被用来指詹姆士二世的退位。由此便首创了这一概念,即通过这类革命性的变化以获得一种理想的秩序。  相似文献   

13.
由于缺乏对新时期广播地位、作用的应有认识,农村广播事业受到了空前的冷遇,而这种多年的冷遇更使得这张本已陈旧的网络更加支离破碎,农村广播事业的基础已变得虚弱不堪。这种状况也严重地制约了广播事业进入新世纪后应有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广播节目从业人员办好广播的热情。我觉得,农村广播在进入新世纪后不仅没有相形见绌,反而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它的固有魅力在新世纪的阳光下不仅没有丝毫逊色反而更加楚楚动人。  相似文献   

14.
英国方德万教授所著的《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一书,从中国近代海关入手,着眼于探讨晚清以来海关在中国风云变幻的政局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对海关与中国现代性起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著作史料丰富,论述宏大,体现了国外学者对中国近代海关研究的独特视角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于西藏的理解,就像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理解。”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廉湘民,对西藏长期以来所遭受的误解非常感慨。  相似文献   

16.
“卫生的(全球)转变”,催生了《穿蓝色长袍的国度》等一系列关注卫生的书籍,这些事实构成了《卫生的现代性》诞生的西方语境,  相似文献   

17.
叶建 《中国出版》2012,(19):60-62
19世纪末期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大批中国青年赴日留学,并在日本逐渐形成了一股政治、学术力量。20世纪初,晚清留日学生创办了大约97种学生期刊,[1]并通过多种渠道将期刊销售到国内外华人世界中去,进而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学术格局。关于晚  相似文献   

18.
秦曼 《大观周刊》2012,(45):26-26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有了多次转换: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由君主制自上而下的渐进改良型的现代化进入到共和国体制下国家重建时期;二十年代末开始了国民党统治下仿效德国保守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以1949年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仿效苏联模式的激进型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同盟会是历史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压迫,陷于苦难深重与极度屈辱深渊中。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仁人志士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但都失败了。可是民族意识磅礴于全国,反清思想已深入于秘密会党之中。中日甲午之战后,帝国主义划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张謇、盛宣怀、荣德生等为代表的近代苏商试图通过其不懈努力,营造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促成社会的文明进步。近代苏商在中国图书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显示出相当的现代性,也表现出一些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