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传媒利用自己准政府权力进行寻租的现象愈加普遍,而发生在2008年的几起事件影响则尤其恶劣:4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北京产经部原主任傅桦提起公诉;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河北媒体“集体失语”;同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各路记者向矿主索要“封口费”,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7):24-29
"新闻寻租"是指媒体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分析21世纪传媒公司案等"新闻寻租"现象可以发现,"新闻寻租"产生的根源在于新闻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新闻体制的问题在于,新闻经营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和新闻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导致媒体缺失公共性内核。解决"新闻寻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新闻体制的变革与重构——重塑传媒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媒介形象和公信力;新闻权力寻租是传媒与利益主体的价值同构与共谋,是一种对新闻资源进行错误配置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传媒体制转型给媒介腐败提供了土壤,监管缺失导致新闻寻租的现实可能;遏制和防止新闻寻租,必须创新制度规范,建立传媒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定惩治...  相似文献   

4.
富士康事件报道中传媒人文关怀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到5月,我国的传媒对于富士康公司员工发生的连续跳楼自杀事件,沉浸在"N连跳"中不能内拔,各大传媒关于富士康事件的报道中.不断创造着新词汇,用十几条人的生命铺就了一些传媒狂欢之路.现在冷静下来,有太多的问题值得传媒检讨.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媒体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核心部分。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传媒舆论监督理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守土有责,既守住阵地,监督到位,不缺席、不失语,又守住边界,不借舆论监督开展"权力寻租";第二,介入有据,只对已然发生、证据确实的事实展开监督,只对行为的滥用乃至违法进行监督;第三,严肃对待舆论监督,遵循适度原则,不夸大、不枝蔓,不能将其娱乐化。  相似文献   

6.
2010年的中国传媒业发生了许多的重大传媒事件,中国传媒展现在大众面前的形象依然异彩纷呈,依然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深沉思考.下面要说的"重大传媒事件"指的是媒体自身变革引发的舆论关注,或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震撼的相关事件.我们在同类事件中选择了其中一两件,虽然有些事件很典型,但由于出刊的时效限制,来不及整理付梓,只能舍去.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者戴扬和卡茨把奥运盛会归为最典型的"媒介事件"之一,它的显著特征是经由现代传媒,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以及对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从而在更大范围上体现盛会之"盛";而无论是同期吸引更广泛的注意力,还是打破人们的常规生活,实现超常规的"媒体依附",这一"媒介事件"本身的"垄断性"也造就了与之相关的大众传播活动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闻寻租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詹绪武 《今传媒》2008,(5):18-20
"华南虎照"事件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媒介事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也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这与当前出现的"政府新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呼应,显示着政府与新闻传媒的关系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09,(10):49-51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新闻传媒领域日趋融合,多地域、多媒介、多媒体就同一事件集体发声、共同报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体现在"规定动作"中的重大主题宣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先进典型和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之中.  相似文献   

11.
景熹 《青年记者》2017,(6):41-42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深入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其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出现一些传媒暴力现象.在这些传媒暴力现象中,一些显性的传媒暴力事件(例如利用媒体进行恶意攻击的事件)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一些隐性的传媒软暴力则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其伤害性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世纪之交前后,上市便在出版业内受到普遍关注.2006年.上海新华传媒成功.借壳"华联超市,成为出版发行业的"第一股";  相似文献   

13.
兽首拍卖事件引起了中西方媒体大量针锋相对的报道.本文对中西方传媒兽首报道话语中的意识操纵技巧及其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在这次事件中,法国当事人和西方传媒通过"纵容反道德"、"事件奇观化"和利用拍卖规则这一专业知识所"编制的思维程序"这三种技巧,分别完成了从"道德"到"法律"、从"强盗"到"讹诈"到"无赖"再到"报复"、从"怒贝"到"讽蔡"三种转换,从而达到了显著的意识操纵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本刊"传媒大讲坛"以"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为宗旨,以"发展学术研究、弘扬学术精神、传播学术理论"为己任,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对传媒现象和行为进行理性而实用地分析、评介,记录与透视传媒热点,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探索传播新形态、新动向,彰显《今传媒》的办刊特色和时代气息。新年新视角,栏目组不忘责任与使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  相似文献   

15.
杨柳 《出版广角》2021,(14):75-77
传媒所呈现的公开性、公益性、批判性、多元性等有别于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公共属性.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内容、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传媒业参与社会治理的契合点,也是彰显传媒公共性的有效途径.传媒业可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回应力";通过多渠道实时互动,增强公共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通过监督问政,实现公共服务供给"阳光透明";通过打造开放的公共场域,实现公共服务供给"高效规范".未来,传媒业要坚守公共利益、承担监督职责、搭建公共平台,持续为公共服务创新赋能,实践和彰显其公共性.  相似文献   

16.
蔡骐 《当代传播》2003,(5):32-33
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疫情,人们与之的抗争,并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新闻传媒的表现从事件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关注.媒体在"非典"带来的危机中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信息的传播如何才能做到公开透明,这些话题都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然而,"非典"时期的另一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5月份"非典"流言突然大规模扩散.虽然由于政府与媒体很快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流言迅速被遏止,但是对这一现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反思,无疑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漪 《东南传播》2011,(5):21-22
"乐清事件"在新媒体推动下迅速转化为重大社会事件,再次说明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具有累积效应.本文将以"乐清事件"为例运用阐释学的基本观点来解读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视域不融合现象,并给相关部门和新媒体在应对此类事件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权力寻租"这个词语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笔者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较为人熟知的一种定义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行为."说得通俗一点,权力寻租就是利用公权,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易钱、以权易物、以权易色等等.在权力寻租的过程中,公权被据为已有,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值环节.权力寻租的结果,便是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腐败.而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则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马超群 《今传媒》2016,(1):35-37
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是其"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出人意料.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远大于预知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以我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剖析当今传媒环境下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突发性新闻事件策划与报道的成功因素,从而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以期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技术是推动传媒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不仅使媒介存在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改变着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广电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由原来的"受传者"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参与者"、广电内容的"提供者"以及广电服务的"享受者".同时,在信息泛滥的当今时代,广电传媒不得不以内容的细分来吸引有着不同需求的受众,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已经被"细分化"了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