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丽君 《现代语文》2006,(12):10-11
中国历史上的女诗人本就屈指可数,载于史籍的则更少,但《全唐诗》却花了足足93字记载了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女诗人薛涛的生平:“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八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笺,时号薜涛笺,有洪度诗集一卷。”事实上薛涛在中晚唐诗坛占有很高的地位,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薜涛与方干、贾岛等同列。今天看来,历代对涛诗的研究字虽说不少,但多从其生平及诗的内容角度切入。其实,薛涛诗为时人及后人看重,我认为首先还是诗的形式问题,尤其是押韵的工整严格。  相似文献   

2.
女性情怀辉映男子气概——试论薛涛诗歌中的双重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女诗人薛涛,一生命运坎坷,但她以诗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薛涛的诗,是其经历的文学记录,更是其心声的表露。一方面,她的诗是其女性情怀的表露,这是她遭受男权世界压迫的曲折表现;另一方面,她的诗又表露出强烈的男子气概,这与她长期与男权世界中的精英人物酬唱有关。全面认识薛涛,应该认识到薛涛诗歌情感世界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3.
喜竹当源于少时读书成长的故乡锦绣成都,从川大后门便可直接进入那个叫望江公园的地方。园中有一片小竹林,不远处便是薛涛井。薛涛自幼随父薛郧入蜀,因其姿容美艳,性敏人慧,8岁能诗,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幼时因倾慕才女薛涛,读过她的不少诗作,并在母亲的引导下,以其竹咏诗《酬人雨后玩竹》为范本习古诗,只是愧于疏懒而至今不达韵律。但薛涛的那首诗我至今还依稀记得: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可以肯定的是,是薛涛的诗引导我喜竹、知竹,最终对竹的独爱。竹,夏不畏于酷…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夏,我去成都游览了一次望江楼公园。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名胜之地,因此,它与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齐名。望江楼公园如今也是薛涛研究的中心,园内辟有薛涛资料陈列室。据研究资料介绍,薛涛(781—832)系唐宪宗时人,字洪度,相传有诗500首,但大半散佚,目前所见只有90多首。她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张籍、杜牧、刘禹锡、斐度等著名诗人均有诗唱和,唐代张为认为她的诗“清奇雅正”,现代学者郑振铎则说她的诗“轻茜而艳丽”,她在中、晚唐诗坛中的名气是不让须眉的。薛涛不仅以诗传世,还以她所创制的精美的“薛涛笺”留名…  相似文献   

5.
张伟光 《阅读与鉴赏》2009,(11):41-41,40
薛涛的《十离诗》历来被认为是诗意乞怜、诗格卑下之作。但联系诗人的特殊经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薛涛虽然身份特殊,处境独特,却没有被命运击败。在《十离诗》的字里行间委婉地传达出了她对命运的抗争,这种抗争精神是值得佩服的。  相似文献   

6.
在古老的西南文化名城成都,继汉代才女卓文君之后,又出现一位唐代女诗人之冠薛涛。薛涛,字洪度,生于唐代宗大历五年,死于唐文宗大和六年。原籍为长安人,幼年随父薛郧宦游成都。就教于父。从九岁时就能作诗,聪颖机敏,颇为父母所钟爱。父死,家境困窘.母蜗居,扶养薛涛,薛涛少年有诗名闻于外。性格豪爽,喜与文人交往。十六岁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召她侍酒赋诗,参与幕府宴饮游乐。遂入乐籍。韦皋曾罚她去边地松州,被召回成都后,愤而脱身乐籍,隐居成都西郊烷花溪。但仍不能完全摆脱侍宴官僚的生活境遇。晚年迁居城西北隅碧鸡坊…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中唐后期的薛涛是唐代三大女诗人(薛涛、李冶、鱼玄机)中最杰出的一个.她曾与当时诗坛名家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唱和,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王建赞她“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寄蜀中薛涛校书》),元稹诗云“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寄赠薛涛》).后人对薛涛诗也颇多褒扬之词.如南宋晁公武称涛“工为诗”(《郡斋读书志》),明末胡震亨赞其诗“无雌声”(《唐音癸签》).薛涛著有《锦江集》五卷,诗500余首,惜已亡佚.今人薛篷舟著《薛涛诗笺》录其诗91首,是目前搜罗最多的本子.从内容看,其诗以酬唱、送别、咏物为主,而以咏物诗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吴丹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25-128
在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中,薛涛榜上有名。她活跃于中唐诗坛,是唐朝女诗人中的领军人物。她虽沉沦为地位低下的乐籍,但才华横溢,深得当时诗人、名士、官吏的赞赏。她的诗既有作为女性诗人少不了的柔情缱绻,但又能用诗发豪迈之音,论及家国大事起来丝毫没有柔词软调,字字铿锵。薛涛的诗情引得许多文人与她诗歌相酬,流传下来众多佳作。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中,男性诗人的诗歌占绝大多数,以薛涛为首的女性诗人却在他们的光环下大放异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薛涛是唐朝百余女诗人中留诗最多的一位,她的诗作原有500多首,现存91首。她的成就可同蔡文姬、李清照比肩,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翘楚。她身世凄凉,16岁沦为乐伎。4年后自赎脱籍,自食其力,创制名牌红色诗笺——薛涛笺,交往皆一代名流。薛涛终生未嫁,爱请诗和边地诗真切感人,体现其贞魂慧性,值得我们珍惜。  相似文献   

10.
李冶和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二人都大量写作酬赠诗,但面貌各异。李冶擅长融己情于诗句,故往往语深情浓,真切动人,且诗格品格清迥出尘,自抒怀抱而思致深刻。薛涛则语工辞巧而多客观观照,多取巧讨好成分,故显才情有余而真情不足。  相似文献   

11.
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王鸿《柳絮泉》:“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诗中的“扫眉才子”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该诗前两句甚赞其文才,后两句隐括其人品:“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不愧“一代文宗作女师”。有《漱玉词》、《易安居士文集》、《李清照集》问世。“扫眉才子”,出自唐代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苑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是唐成宗时的女诗人。幼时随父薛郧入蜀就教,少便聪…  相似文献   

12.
杨秀峰 《学与玩》2022,(12):26-27
<正>薛涛是唐朝盛名远扬的女诗人,但她留名青史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会写诗,更是因为她改造和发展了造纸工艺,生产出了一种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纸质细腻、风格独特的笺纸——薛涛笺。薛涛擅长写短小的绝句和律诗,但当时用来写诗唱和的纸幅面很大,与小巧精干的诗不配不说,还非常浪费。于是,多才多艺的薛涛开动脑筋,用木芙蓉的树皮做纸料、成都浣花溪的水和芙蓉花汁染色,做成了精巧柔美的笺纸。如今,我们要准备这些物品并不容易,但可以用身边寻常的物品来替代,通过简易的方法来仿制一下风雅的薛涛笺。  相似文献   

13.
诗词包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人。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后一直客居于此,其姿容美艳,性聪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世人称之为"女校书"。这首绝句前两句写送别时间地点景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  相似文献   

14.
薛涛是唐代诗名最盛的女诗人之一,虽然她的诗没有李冶、鱼玄机那样泼辣的笔锋,要轻巧灵秀得多。她出名的缘由大概有二,一个是她的身份是乐妓,与很多高官文人有交往;二是她特别机敏灵慧,善于即席写诗酬唱。薛涛主要活动于贞元、元和年间,那时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蜀中生活尤为富庶,简直日日笙歌,薛涛常被召去侍酒赋诗,于是结识了许多上层人物,她留存的诗,大多是与这班高官名流的唱酬之作。成都望江楼公园是为纪念薛涛而建,这里有副楹联的下联是这样写的:“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元相即元稹,韦公即韦皋,这两人与薛涛的关系最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中,薛涛榜上有名。她活跃于中唐诗坛,是唐朝女诗人中的领军人物。她虽沉沦为地位低下的乐籍,但才华横溢,深得当时诗人、名士、官吏的赞赏。她的诗既有作为女性诗人少不了的柔情缱绻,但又能用诗发豪迈之音,论及家国大事起来丝毫没有柔词软调,字字铿锵。薛涛的诗情引得许多文人与她诗歌相酬,流传下来众多佳作。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中,男性诗人的诗歌占绝大多数,以薛涛为首的女性诗人却在他们的光环下大放异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细斟薛涛十六岁到二十岁入乐籍期间所作的《十离诗》和其他咏物诗之创作背景与情感内容,前人有关薛涛“诗格卑下”“殊乏雅道”的评说是欠妥帖公允的,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薛涛是唐朝中期的名女诗人。这首题为《井梧吟》的诗,据说是薛涛八、九岁时与她的父亲薛郧合作的。有一天,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指着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随口吟出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薛涛续成一首诗。于是薛涛应声回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就成了上面这首《井梧吟》诗。  相似文献   

18.
薛涛生卒众说不一,今分析三个关键时间人事,对“770年-832年夏”一说之言不说明处作疏通充实,肯定其定断。参稽多种资料,勾勒了薛涛生平轮廓。指出薛涛诗艺术上细腻清拔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薛涛所写的《离诗》,是《五离诗》,而非《十离诗》。写《离诗》的原因是得罪了韦皋,而非得罪元稹。  相似文献   

20.
张羽军钮秀①张翚,字羽军,一字舒采,吴县人。工诗善琴,而豪于饮。性善交游,重然诺,即利害无所避。年十八,从其父游于京师。闻旗人有法宝者,才而好士,以诗谒之,一见倾倒。宾于家,礼意优渥,往来酬唱者半载。翚父促归,宝以五百金为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