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柳宗元(773-819),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曾贬官柳州,故又称“柳柳州”。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作品在语文课本中选用得较多,有《黔之驴》、《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等,课本在题解中都注明“选自《柳河东集》”,可见此书是柳宗元的作品集。柳宗元的作品集为什么称作《柳河东集》呢?原来,古代作家除了有姓、名、字以外,往往还有号,即称号、别号。柳宗元,字子厚,世人又给他一个别号叫“柳河东”,因此,他的作品集被命名为《柳河东集人以作者的号给作品集命名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唐代诗人杜甫世称“杜工部”,作品集为《杜工部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号陶庵,著作集称《陶庵梦忆》。那么,“柳河东”…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小传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县人(今山西永济)。公元773年出生于小官僚家庭,793年中进士,798年考取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正字(当时为封建王朝编纂校订图书的一种职务)。因为他是河东人,后人称他柳河东。又因他在柳州做过刺史,也称他为柳柳州。他是唐代有名的政治革新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尊法反儒倾向。他一生写了大量宣传革新,反对儒家学说的战斗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封建论》、《天对》、《天说》等。他死后,作品被收集在一起,编成了《柳河东集》。  相似文献   

4.
人物链接: 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 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因任过柳州刺史,又被称为 柳柳州。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 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 造诣。他的作品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蕴含深远 的情思。有《柳河东集》传世。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 ,无论题材特点、思想方面和体制风格都与现代的和西方的迥异。特别是古诗 ,在整个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盛唐是诗的天国。如果说 ,其诗国的天空是星汉灿烂 ,光辉照人 ,后来者没有飞光耀采的才华就会相形之下而黯然失色 ,那么 ,中唐前期的柳宗元就确实不愧是盛唐之后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柳宗元 (773— 81 9) ,字子厚 ,河东人 ,其诗文集名《柳河东集》。他被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也称柳柳州。其散文和翰愈齐名 ,在当时的诗坛上最负盛名而为人们所并称的是韦 (应物 )柳。他因为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  相似文献   

6.
罴说     
【题解】柳宗元,字子厚。唐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官柳州故又称柳柳州。有《柳河东集》传世。永贞改革失败后,柳宗元横遭贬谪,饱受摧残,像一只“羽翼脱落”的笼鹰,过着形同禁锢的生活。由于“罪谤交积,群疑当道”,他不能畅所欲言,直陈政事,所以常取材于飞禽走兽和身边琐事,将情与事、理与物四者熔于一炉,透过平凡与微末,揭示真谛与本质。“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刘大鏪《论文偶记》)《罴说》就是这类借此喻彼、以小见大的杰作。本文先以勾连笔法,描述鹿去来、虎往罴至四种动物逐一制服的特点,然…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自己也说:“河东,古吾土也。”(《柳河东集》)卷三十二《送独孤申叔序》。以下引(《柳河东集》只注卷数和篇名)《旧唐书·柳宗元传》说“河东人”,《新唐书·柳宗元传》说“其先盖河东人也”。他的文稿在其临终前交好友刘禹锡整编,名《河东先生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名《柳河东先生全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名《柳宗元集》,收录文同《柳河东集》)。可“河东”很大,唐有河东道,是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河东道道治,在贞观时治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原镇),开元时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最大时有今山西全省及河北东北部内外长城间之地。可这里所谓“河东”,不是指唐河东道,而是指秦汉以来的“河东郡”。  相似文献   

8.
诗人逸事柳宗元(773-819)是唐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大书法家柳公权(778- 865)因任河东郡公,亦被称为柳河东。二人都擅长诗文,书法也称绝一时,但其命运不同。柳宗元屡遭黜罚谪降,柳公权官至太子太师, 二人并无往来。元和十一年(816 年),岭南节度使要筹建一方大鉴禅师碑以纪念禅宗南派创始人惠能和尚,特意请柳宗元撰文,柳公权挥毫,两个“柳河东”联手,遂成名碑,并传为佳话。其碑当年就立于广东韶关曹溪,北宋苏东坡称此碑“妙绝古今”,可惜后来失落,仅有拓本传世。  相似文献   

9.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刺史。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经典】《柳河东集》原名为《柳先生文集》,又称为《河东先生文集》,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集,由他的好友刘禹锡编成。为什么柳宗元的作品集会称为《柳河东集》?古人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号。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河东人,世人给了他一个别号叫"柳河东"。所以他的作品集就叫做《柳河东集》。这本集子一共有四十五卷,外集有两卷,收录柳宗元的全部诗文。在文集前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柳宗元(773~819),中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公元805年因王叔文集团案遭到迫害,分别被贬永州和柳州.在被贬期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诗文名篇.  相似文献   

12.
<正>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散文写得好,作诗也十分出色。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经常在自己的临江花园里种植柳树。他有一个叫吕温的朋友写了一首诗来开他的玩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柳柳拂天。这首诗妙在作者把柳宗元的姓(柳)、他被贬的地方(柳州)、他所种的树种(柳树)和种树的地点(柳江)全都隐喻在诗句里,更有趣的是,它们都有一个"柳"字,真是妙趣横生。因  相似文献   

13.
(一 )旧时 ,称呼人 ,或称其名 ,或称其字 ,或称其号。后来 ,有人认为称字、称号还不够尊敬 ,于是 ,称官衔、称谥号、称郡望或称住地、任职所在地。如杜甫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便称他为杜工部。王安石 ,临川人 (今江西临川 ) ,便称他为王临川 ;晚年 ,他曾退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 ) ,封荆国公 ,因此又称他为王荆公。柳宗元 ,河东人 (今山西永济 ) ,因此称他为柳河东。王夫之晚年居住在湖南衡阳石船山 ,学者便称他为船山先生。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 ,故称他为南海先生。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表示尊敬 ,然而 ,清末有一副对联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用…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种柳诗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散文写得好,诗也写得很好。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经常在自己的临江花园里种植柳树,他有一个叫吕温的朋友便写了一首诗来开他的玩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柳柳拂天。  相似文献   

15.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看两个例句:①谁?就是范灵芝那个流氓吗?(华宏仪《汉语词组》)②人家见他放牛,就叫他牛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问答》在例①中,“范灵芝那个流氓”华老师认为是“复指词组”。在例②中,《提要》说“他牛郎是双宾语。于是有人问:认为“范灵芝那个流氓”是复指短语,是对的;“他”和“牛郎”也同指一个人,共同充当“叫”的宾语,为什么不可以叫“复指短语”呢?这个问题很有意义.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复指短语作宾语和这类双宾语的区别.这里的双宾语,其谓语一般是“叫”、“称”一类的动词,双宾语一般表称谓。例如: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因曾为官柳州,人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同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永贞元年(805)九月,因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同年十一月再贬为永州司马。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与评析     
【译文】有位先生 ,我们不知道他是哪个地方的人 ,也不大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在他住的房子旁边 ,长着五株柳树 ,于是 ,就以“五柳先生”为号。五柳先生是个闲适安静 ,言语不多的人 ,不追名逐利。喜欢读书 ,但又不刻意去咬文嚼字 ,每次自然地领悟到了文章的妙处 ,就十分高兴 ,甚至连饭都忘了吃 ,他生性嗜酒 ,可家境贫寒 ,不能经常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一点 ,有时置办些酒菜 ,就请他去喝 ,他每次去喝酒 ,总是尽自己的酒量 ,打算醉饱而归。他一醉饱了就回家 ,从不与人讲究礼节之类的小事。家里四壁空空 ,穿的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粮食也…  相似文献   

18.
一个面包师长时间从他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三英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分量都不足。他特别生气,就闹到了法官面前。“你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有很准的砝码吗?”“我不需要砝码,法官先生。”“那你怎么称黄油呢?”“这好办,”农民回答说,“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同样磅重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于是,法官判…  相似文献   

19.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解说:第1点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这是根据这篇游记写景状物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的。)自读程序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20.
自刘禹锡编纂《柳河东集》后,历代都有新的版本问世。为了向柳学爱好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柳宗元集》,于是《柳集》的版本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在此,对刘禹锡所编的《柳集》,以及南宋早期的“柳州本”《柳集》和“永州本”《柳集》进行了考证,对各家注释本和当下流行的几种较好的《柳集》版本进行了指认,并对“世綵堂本”和三种明代刻本进行了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