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8月18日写的一篇评论.本文和《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四篇文章,都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8、9月中分别为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沦.这些文章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美帝国主义的幻想,并且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总体提示] 一九四九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更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就于八月五日发表,在这个臭名昭著的文件里,美帝国主义既无可奈何地承认它侵华的失败,又鲜廉寡耻地诬蔑中国共产党以及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并把希望寄托在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身上。为了驳斥白皮书的谬论,为了教育当时的一部分人,新华社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至九月十六日连续发表了五篇论文。《别了,司徒雷登》是其中的第三篇。  相似文献   

3.
一、“预习提示”中的错字和注释中的病句。 1990年11月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别了,司徒雷登》的“预习提示”第一段第五行将“戳穿”写成了“戮穿”。“戳”,读chu(?),左“翟”右“戈”,这里意为“说(破)”、“揭”;“戮”,读l(?),左“翏”,右“戈”,意为杀。二者不容混用。该册第2页中注解①有这样一个句子:”其中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句中着重号乃笔者所加,下同)“充满”不能与动词短语“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搭配。“充满”的义项有二:“①填满;布满;欢呼声充满了会场。②充分具有:雄壮的歌声里充满着热情和力量。”(见《现代汉语词典》)它只能与名词或名词短语搭配,不能与动词或动词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中选进的毛泽东同志的《别了,司徒雷登》,是一篇很典范的政论文。尤其在语言表达上,不仅具备一般议论文准确,严谨的特点,而且还表现出一般议论文不多具备的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这主要是该文在一些地方借助了  相似文献   

5.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发表于1949年8月18日。文中高超的论证技巧,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美国白皮书的发表和司徒雷登滚出中国,是美国侵华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接着,再正面立论,论证了美国侵华政策的实质是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即“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入,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毁灭共产党’,企图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在论证这个问题时,分析了美国侵略政策的三个组成部分。指出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是它世界侵略政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教导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按,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毛主席又在同一篇文章中批评说:"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予先研究,不要予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以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  相似文献   

7.
从1840年起,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帝国主义者们就开始了对中国的无休无止的侵略战争,一直到1949年8月2日以司徒雷登为代表的最后一起帝国主义侵略者滚出中国止,才终于结束了超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网报道:五十多年前,因为毛泽东主席的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而闻名于世界的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先生的遗骨于2008年12月初被安放在杭州安贤陵园里。  相似文献   

9.
《别了,司徒雷登》结构的新认识李德积《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道思考练习题是问“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用什么作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对此,《教参》的答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揭露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实质,另一方面是教育我国的一部...  相似文献   

10.
《别了,司徒雷登》是一篇杂文味较重的政论文,正因为此,对它的中心论点,出现了下列几种不同的理解:一、根据“预习提示”。似乎是“美帝侵华政策必将失败”。二、陈效忠同志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部分论证了美帝侵华政策的实质,后一部分主要是说服教育某些知识分子丢掉幻想,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见《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1期)这与教学参考书的说法一致。三、程功明同志认为文章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三册别了,司徒雷登【课文题解】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评白皮书的五篇评论的第二篇。标题中的“司徒雷登”是当年美国大使,在这么个人物之前,加“别了”二字,并用标点隔开,既生动含蓄,又不失大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文题字面是在呼告一个人物(美国大使...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在分析《别了,司徒雷登》一课时,“题解”部分有一段话:“本文的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义双关已使题目十分生动、形象、醒目,主谓倒装,更使题目增加了表达效果。”说题目“主谓倒装”,显然是把“司徒雷登”当作主语,把“别了”当作谓语,为了加强语势,“谓语”提前,“主语”  相似文献   

13.
《别了 ,司徒雷登》一文的题解 ,在教参上有一句颇具权威性的说明 ,“语意双关已使题目十分生动、形象、醒目、主谓倒装 ,更使题目增强了表达效果” (见《教学参考书》 (高中语文第三册 ) P4)。对此所提的“倒装”一说 ,我颇有疑议。关于此处的“别”字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分离”的意思。既是“分离”,那么此动作应涉及到双方 ,所以在“别”的后面还隐藏着动作的另一方 ,根据课文交代 ,这一方应为“我们”。如此 ,标题的理解应为如下 :1 .司徒雷登别了我们。2 .我们别了司徒雷登。如此理解 ,均为一句平直的叙事 ,仅仅告诉了人们司…  相似文献   

14.
这天上午,高适在家里哭得天翻地覆,死去活来。为啥?他的好朋友董大就要远行了,他怎能不伤心欲绝呢?就在此时,高适腰间的手机响了。他抹了一把眼泪,掏出手机:“喂,哪位?”“欢迎使用大唐网通,谢谢您的支持,特奖励免费点歌。”手机里传出甜美的声音。高适想:董大要走了,我为他点首歌吧!于是他对着手机说:“我想为董大点首歌……就点《朋友》吧!”董大呢?他正在家里跷着二郎腿,用手机上网。忽然手机上出现了一行字幕:“尊敬的董先生,您的朋友高适为您点了歌曲《朋友》。请欣赏。”听着慷慨激越的旋律,往日与高适一同饮酒、吟诗的欢乐情形又浮上…  相似文献   

15.
霍懋征老师紧扣这一组课文阅读训练重点项目“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在读书之始便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随即板书“抒情”,并在课题的“爱”字底下加上着重号。这就直观而明确地向学生揭示学习的重点,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中的思维方向,做到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16.
燕京大学90周年纪念活动前不久在北大校园里隆重举行,近千名燕大校友欢聚一堂共叙旧情,共同缅怀这所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大学。过去的莘莘学子已成垂垂老者,最年轻的也已到了古稀暮年.可能这是他们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大规模聚在一起了。不过,老人们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大学,只有在未名湖畔铭刻的“原燕京大学未名湖区”石碑上,  相似文献   

17.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本文再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司徒雷登,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据报道,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下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这是司徒雷登的遗愿。美国现任驻华大使雷德出席当天的骨灰安放仪式,杭州市民以及中外友人参加司徒雷登骨灰安放仪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课文内容的分析,不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言文字;只讲语文知识,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现象.这是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去年暑假,我们有机会听北京海淀区讲学团柳文华老师教小学语文第九册30课《别了,我爱的中国》,深得教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课文:五年制第九册30课《别了,我爱的中国》是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了作者在解放前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惨案后,被迫赴西欧前的离别情景。作者郑振铎通过即将离开祖国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愿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的决心。全文可分为三段,课文的第一、二段是叙事写景抒情,第三段是作者的联想。课文提示的第一题,是让学生理解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的;第二题是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