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前特殊儿童生活课程的建构是从特殊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立场出发的,主要以富于启蒙性、趣味性和教育价值的教育形式引导特殊儿童认知生活内容、积累生活经验。学前阶段根据特殊儿童成长特点开设生活课程,创建多元的生活教育活动情境,采取差异性生活教育指导策略,注重与五大领域活动的融合,引领家长发挥生活教育支持作用,有助于特殊儿童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并通过学习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2.
杜威教育本质思想的当代启示为:教育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充分尊重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融合儿童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加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经验及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活动教学,改变传统教育忽视生活经验的做法等。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县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的总目标?充分体现了曾在促进儿童人格整体发展的时代要求。为避免以往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知与行脱节.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等弊端,笔者借鉴各地的有益经验,让活动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经验课程观强调儿童在课程中的中心地位,注重经验和活动对儿童生长与发展的价值。这种课程观视课程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这种课程观从人的本性出发,强调以人的内在天性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自我实现或经验课程观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课程(1—2年级)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责任感地生活,为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3—6年级)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幼教普遍存在幼稚园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分离的现象。张宗麟坚持以"儿童中心"和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提出幼稚园课程社会化的思想。他主张用单元活动编制幼稚园课程,促进幼儿自然经验与社会经验的习得与增长,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国民。其幼稚园课程社会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是我国近代幼稚教育改革的重要经验积累,对当前学前课程的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课程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杜威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整地确立起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  相似文献   

11.
当前品德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本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程、教材本身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品德课老师更应具有教材再次开发的自觉和能力。一、应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一)捕捉生活经验捕捉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让这些问题和现象所亟需揭示和传达的生活准则等成为教育主题。如我们在品德教学  相似文献   

12.
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和他的学生克伯屈.卢梭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儿童中心论,倡导做中学;克伯屈则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设计教学法,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必须与个人经验相联系,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没有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王世朋 《辅导员》2010,(20):50-5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课程意在通过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4.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由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为儿童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不仅反动了当时幼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而且对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形成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是把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然后分别独立分成多门学科教给学生,而这种知识往往会与生活脱  相似文献   

16.
一、杜威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组织教材,并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把教材变成直接的个人经验。(一)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社会要求学校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而传统教学不能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派”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与之相对  相似文献   

17.
其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教育要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影响,就必须关注现实生活,使儿童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但传统的课程局限于学科的疆界,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基本构成,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造成教育中生活意义的失落。研究性学习针对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弊端,冲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努力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这种回归意味着“研究性学习”是“在生活中、是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其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超越了以文化符号为…  相似文献   

18.
正《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围绕教材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为此就需要我们采用一种不显露的间接方式,对儿童心理及行为进行暗示和影响,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一步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创设情境能够使儿童通过曾经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能使儿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应当成为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活动化教学”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该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活动呢?一、活动坚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是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在以往的思品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教学和儿童生活脱离,以教材知识为内容凭空说教,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应从学生的生活、心理出…  相似文献   

20.
马宏  丁成浩 《辅导员》2014,(24):32-33
札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而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但是在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更不能是对辽的,只有学校所有面向学生的教育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整合,才能对学生形成最有效的教育。课程综合化正是当前教育探索的重要趋势,所以,结合学科教学研究活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方法很有价值。一、教育即生活,活动即课程。巴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