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侠 《现代语文》2013,(12):42-44
课例呈现:“燕然未勒”的苦闷与无奈 ——《渔家傲·秋思》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一首词——《渔家傲·秋思》。  相似文献   

2.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 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唯欲 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 家。 从晚唐五代以来,文人们受"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的局限,总是把词当作"诗余"去抒发男女相思、风花雪月的绮靡之情。北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9):41-42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重古诗词积累,但在实际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门槛却不低,如何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从而产生共鸣,获得熏陶?本文就统编教材下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再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中的两首诗。本案例以李杜二人对彼此的评价“作诗苦”与“思不群”为线索,整合相关教学资源,逐步引导学生鉴赏两首诗作的景物差异、情感差异,继而深入探究李杜“思不群”与“作诗苦”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它风格豪迈,气势磅礴,读起来给人以昂扬振奋、痛快淋漓之感,这与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是分不开的.   描写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种.   ……  相似文献   

6.
对于蒙古民歌《牧歌》的欣赏有很多的角度,欣赏者也是见仁见智,本文试图从《牧歌》的歌词、旋律、意境、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来分析其蕴藏的和谐美,以及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侦探小说侧重于呈现案件的犯罪过程和侦破过程,“惩恶扬善”是小说文本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受多重因素影响,“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侦探小说书写的基础上,其本文表现和精神特质等方面产生新变。“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在“惩恶扬善”的思想意蕴之下,深入挖掘案件背后的罪与恶。  相似文献   

8.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来表达三世变迁、物在人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的散文。若能理清《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也就走进了归有光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闺怨词是《花间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词,它通过特殊意象的寄托、环境气氛的渲染,及以第一人称口吻描述等表达方式,由浅入深地刻画了深闺女子寂寞愁苦的内心世界,着重渲染了浓郁的凄婉哀怨的情感氛围。其艺术上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命途多舛,“乌台诗案”后他像一只凄惶的孤鸿飘零到黄州。但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挫折后,他并未被灾难击倒,而是完成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为历史奉献了著名的“一词二赋”。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用豪放词风为北宋词坛注入了一股雄风,其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词人登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上册收录了辛弃疾的这首词.此词所含典故甚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典故内容的全面解读、典故运用的深层含义以及典故串联的行文思路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有效抓住这首词中典故的特色,以典故解读为切入点,抽丝剥茧,寻踪觅源,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与词人情感.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是北宋中期一代文坛宗师领袖,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革新的主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他是最早从事豪放词的创作并为豪放派奠定基础的大词人。他的词具有教育的文学艺术成就。抒真情,感天地,泣鬼神,意境深邃,语言精妙,妙在成为千古佳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1076年作者任密州知府的时候,本文从气韵美进行分析。作者长年积郁难发之气,才有了词作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直干云霄的一“问”,作者积怨而发,可以说是“问”得惊天地而泣鬼神,气势悲愤而恢宏,作者仕途多桀,人生失意,对影自怜,对月把酒…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在文章中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缜密精巧的艺术构思、独特细腻的语言魅力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崇高地位。如果将现当代散文当成一座大花园,那么朱先生的文章可堪大花园中最耀眼夺目的一簇鲜花,而《荷塘月色》可谓是里中“花魁”。朱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可堪情感真挚.构思纤妙之精品。  相似文献   

14.
《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光源氏虽然具有“多情”的特质,但他的“多情”更多地具有“渔猎女色”的成分。虽然他在得势之际修建六条院将众多女性接到其中供养,似乎有“博爱”的味道,但并非是对所有世人的广济,而且,他让众多女性不同程度的遭受了“情感暴力”。  相似文献   

15.
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风趋向成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现行"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初中教材经典篇目。这首词风格独特,难度适中,是一线教师上展示课时常选择的篇目。翻检近十余年来的研究论文,笔者发现教师教法五花八门,学术界的研究视角与实践者的教学视角不在一个平面上,且两个层面没有交集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文献,以深入探讨。一、2000年至今学术界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研究的内容焦点  相似文献   

16.
读罢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之后,我认为前人对这首《卜算子》的评价“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的精巧”,十分中肯。这首词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百读不厌,感受良多。在这首词里,“长江水”三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全词的抒情线索,  相似文献   

17.
夏目漱石的《心》这部作品揭示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与传统伦理道德间矛盾冲突下知识分子内心的孤独、纠结和痛苦。在日本盲目的近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重视国家利益的国权论思想和排斥国家主义,重视个性和自由的民权论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我"的叔父、"我"的父亲和"先生"、"K"分别是这两种对立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本文将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分析来探究《心》中人物形象的对立,加深对其"明治精神"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先生在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诗歌翻译"三美论"。这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作品,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运用"三美"理论对比赏析《红楼梦》2个经典英译本对《葬花词》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探讨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便于论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孙雪芳 《学语文》2003,(5):16-1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好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好一首孤独的伤感诗 ,好一曲柔肠寸炀的游子吟…… ,全篇仅五句 ,二十八个字 ,没有大起大落 ,只有寥寥数语 ,既无夸张 ,也不用典 ,好似信手拈来 ,小巧中透露的伤感却折射出那个社会时代的风云 ,其表现在 :第一 ,奇巧的构思中隐藏着作者内心深处的伤感《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中隐藏着马致远的内心深处的伤感 ,仅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足矣。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 ,少年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 ,半世蹉跎 ,而善于从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从战场上回到农村,看到农村这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而写下的一首词。听了吉老师今天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被她扣住词来教词的方法折服,使我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的醉在“词”中。原来词可以这么教,下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