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关培训与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相关性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同时期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素质结构和培训需求,新手期与"高原期"是产生专业新飞跃的培训关键期。培训的体制、形式与内容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教师职后培训改革的方向是:确立新的培训理念与机制,设计针对性培训方案,建立小学、教育部门与院校培训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受教师评价体制、在职培训学习的质量,以及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破解制约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要完善教师评价体制,激励农村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探寻适应农村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优化工作环境,推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省教育厅召开小学教师培训经验交流会 去年底,省教育厅在淮南市召开了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省教育厅长朱仇美同志传达了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师资培训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召集十二省关于贯彻中央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情况汇报会的基本精神。提出,要端正进修院校的办学方向,坚持在职培训为主,通过函授、短期培训、电视进修等形式培训和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在五——七年间把我省绝大多数教师培训提高到岗位合格的水平。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观摩了淮南市小学教师电视进修学校语数两科的面授辅导教学课。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最近提出,到2007年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要完成三项任务。(1)实施1000万中小学教师新一轮全员培 训,每位教师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在职培训。(2)实施200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到2007年底,小学教师专  相似文献   

5.
章简要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地区小学教师的需求变化,以及小学教师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发展。指出了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对2l世纪昆明地区以及其它西部不发达地区小学教师学历培养的思考和建议,着重提出了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同样仅仅是不发达地区的一种过渡,而本科及更高学历才是2l世纪小学教师的学历培养目标。章也同时强调了这一类不发达地区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短波     
利用视听技术提高师资水平省教育厅最近决定,今年下半年在各地州市五十个点举办电化教学班,对三千名左右小学教师进行达到中师水平的系统培训,学员经考试后合格者,发给中师毕业证书。我省小学教师中师毕业的仅占百分之四十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基本上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由于教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县教师进修学校一般只能举办短期、单科培训,步伐缓慢。省举办电化教学班、可以集中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全面开设英语课程对小学教师的配备和要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入手,剖析培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调查西南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目的和内容包括: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各种继续教育方式的认可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比例和教师继续教育遇到的困难。有效地推进西南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消除“班级承包”现象;构建高师院校高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和城市优秀教师支教系统;增加对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充分挖掘教研活动潜能;将新课程培训建设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改革在职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三、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比较研究 1、各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概述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即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活动的组织结构,它与培训过程中的诸多变量,如培训目标、培训所依据的理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4662名乡村小学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乡村教师性别比例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学历提升明显,但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在职培训活动开展普遍,但效果与期望仍有差距;培训内容较为全面,但层次不高;乡村教师发展亟须外界的支持,期待培训的即时可用。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需要应对教师需求,建构多维度、多层次的培训系统;加强制度建设,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强化培训研究和管理,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教育(即我国所称“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本世纪50年代以前,各国一般只重视职前教育,即招收新生进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认为就可以胜任教师职务。50年代以后才普遍开始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发展中国家力求普及教育,中小学生剧增,师资不足,不得不吸收大量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员伍教,这些教师需要在职培训,使之达到师范院校毕业标准。发达国家50年代中小学生增加,师资也短缺,到了60—70年代由于出生率降低,入学生减少,师资供过于求。美、加、英、澳等国的小学教师大多达四年制师范大学水平,也仍然十分重视在职教师培训。原因有:  相似文献   

12.
汪恒 《教育教学论坛》2012,(20):266-267
美国是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发展较早和较成熟的国家之一,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最终培训目标,使用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职培训在学生学习、教师成长、家长沟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成功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教师也是影响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质量维系着小学教育质量,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小学教师质量保驾护航,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为了大力推进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需要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引领。在培养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方面,要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学科教学专业的能力,善于组建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勇于创新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4.
提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具体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拓展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无非就是听报告、听课,只有少数的在职培训需要受训教师完成培训作业.显然,在如今这个不断变革学习方式的新时代,当我们在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努力时,也应该努力为教师的在职培训改变一下培训形式.教师在职培训需要由如今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双向交流互动,让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是提高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们注意发挥中心小学在教师、设备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它为中心建立在职教师函授培训网络,使教师在职培训落到了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文化业务素质的提高。一、加强函授培训管理,把中心小学建成镇函授培训的组织管理中心。我们在中心小学建立函授站,负责管理全镇小学教师的函授培训工作。以教学片(或联校)为单位成立了6个中函自学小组和12个初函自学小组,形成了以函授站为中心的管理网络。中心小学校长兼任函授站长,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抓函授培训工作,包括负责制定培训规划,组织面授辅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训观念与方法落后、教师自主性不足、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对应用型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高校应重视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创新,应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进行与适应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创新,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西藏自治区的三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在职培训现状和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存在形式缺乏针对性,内容缺乏专业性;培训有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与教师实际需求不符和缺乏有效培训评价机制等问题。教师对特殊教育学科指导和技能培训需求较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师资在职培训的三点建议:提高在职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丰富培训形式;建立系统、有效的在职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与职前师范教育相比,中小学技师在职培训(进修)的目标要复杂的多。这复杂多样的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就当前的情况看,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有: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中心(或以学校定向)的在职培训;以大学与中小学协作进行的培训;以“教学法中心”进行的培训等等。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是一种传统的在职培训模式。各国一般都采用这种模式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这种培训,按时间分为“长期课程”培训和“短期”培训。“学历培训”和“学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桂林市6所民办幼儿园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新手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情况,发现新手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中存在参加培训的动机不强、外出培训的费用高、园本培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于是针对问题提出调动新手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积极性、确保培训经费充足、完善园本培训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受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指引,教师的在职培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组织制度不健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完善以及培训形式、内容机构的单一等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重视教师在职培训的立法化,寻求法律保障;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丰富培养内容和坚持培训机构多元化。希望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培训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