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一样”与“一个样”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有时混用 ,有时区别严格。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角度分析了二者的差异 ,并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时代》2010,(7):54-55
西子姐姐,我有一个烦恼。每一次考完试。妈妈从来都是只问一下成绩。不管考得好还是不好,她从来都不批评我或者表扬我,要不就是说:“读书是靠自己的。”我每次都因为此事而烦恼。  相似文献   

3.
"一量VP"与"VP一量"是口语中常见的两种句法格式,前者是一种主观语序,其中"一量"具有量小的虚拟性,而后者的量仅是实际的小量,具有客观性.前者是"以小量凸显大果"的对比性结构,而后者是一种动作事件的客观描述.由此造成了两式在结构与表意方面的一系列区别.  相似文献   

4.
"终于"和"总算"是一组意义相近但用法有别的副词.二者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终于"既可以修饰消极事件也可修饰积极事件,而"总算"只能修饰积极事件;其二"终于"具有客观称述和主观评注两种功能,而"总算"只具有主观评价功能;其三"终于"侧重于时间之久,属于"总括扫描",而"总算"侧重于过程之难,属于"次第扫描"...  相似文献   

5.
"一M+X过+一M"不论是形式还是功能,都表现了其作为典型构式的语法特征.句法上,"X"多由性质形容词充当,"一M"的指代功能显著.语义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构式义,分别是递进性差比义和非递进性遍指义,两种构式义也存在着内部的演化规律.语用功能方面,在意义上主要体现在主观性和突显度,形式上体现为紧凑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吧”和“呢”在主观真值度、主观关切度和主观驱动度几个主观量平面上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发现在主观真值度和主观关切度上,“呢”要强于“吧”,而“吧”的主观驱动度则高于“呢”,使用二者时主观量的体现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10.
文章综述当前国外关于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和"主观化(subjectivi sation)"的研究情况,对研究比较集中的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说话人的情感(affect)、说话人的认识(epi stemic modality)三个方面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1.
"X不比YA"句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洁 《天中学刊》2003,18(4):72-74
“X不比YA”作为比较句式“X比YA”的一种否定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它既可以表差比,又可以表等比,这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验证。但无论是表等比还是表差比,这类句式对X、Y有一项共同的语义制约:X与Y的性质是趋同的。心理基础(类推作用的影响)、逻辑基础以及一系列的语用差异促成了它与另一种否定比较句“X没有YA”的共存。  相似文献   

12.
杜勇 《中学生百科》2014,(30):19-20
蒋方舟1989年出生于湖北襄阳;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之后又相继出版《正在发育》《青春后期》等作品,被誉为天才少女;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引起较大争议;2012年从清华毕业,即刻走马上任,成为《新周刊》最年轻副主编。Q:你童年就出名了,太早出名会不会让你常为名所累呢?A:其实小时候写作比较不会为名所累,那时候得到的快乐是很单纯的,就是得到别人的关注,有时倒是会为不名所累。有一阵子,就是签售刚刚结束,  相似文献   

13.
白洁 《父母必读》2012,(4):26-27
白洁是中美台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临床医学(新生儿学)博士,主治医师。最近她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和一名新妈妈,既有专业的知识,又与别的新妈妈一起面临很多的第一次,她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她养育宝宝的体验,和更多的妈妈一起经历养育宝宝的百昧心情,共同关注宝宝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汉语学界传统上注重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分析汉语的反问句.本文从认知理解和话语功能角度首先对反问句进行了概略式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不是X"反问句的主观性及其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应该"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但卢梭自己在<社会契约论>中却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解释.因此,有学者就从霍布斯-洛克式自由的角度理解卢梭的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卢梭在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已经反驳了这种理解;第二,卢梭的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意志上的相互奴役,这根本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由.但应该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这种自由呢?卢梭认为必须到"自然自由"中去寻找,因为"自然自由"的两个特征可以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意志不会受到另一个人的意志奴役.因此,卢梭的"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指的是"自然自由".  相似文献   

16.
"原来"由表示时间的名词引中为表示发现义的副词,并进一步虚化为一个话题标记.随着词义的虚化, "原来"一词的主观性程度不断加强,其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句法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V了和没V一样”这一格式的考察,讨论了其语义自足、不完全自足、完全不自足三种情况,并尝试着对这三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V了和没V一样”这一格式的语义自足与否,是由主语和动词结合所产生的目的和影响决定的。如果目的和影响是单一的,那么格式的语义自足;如果产生主观和客观两种可能,但它们还是能预料到的,那么格式的语义不完全自足,会有歧义;如果目的和影响是多种多样、无法预料的,那么这时格式的语义不自足。  相似文献   

18.
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作为一个新兴的类词缀,构成"被X"词模.这一词模是对传统"被+V"结构的创新和发展,"被X"凸显了一种主观性的语义表达,"X"本来为主动态或事物行为的自然进程结果,却被外界某种力量或原因强加而实现,表现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被X"词的滋生与流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追求语言新奇感、语言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考察"却"的语法化过程发现:"却"在本义"后退"的基础上,受到语言的主观性的影响,通过隐喻由过程认知域映射到时间认知域;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却"逐渐具有了时间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推测动词"认为"是日常交流中一个常用词,用于表达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此前关于"认为"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同"以为"的异同比较而展开的(如李艳,2004;林新宇,2008;代元东,2009;金贞儿,2009;王爽,2010).他们大都只是将"认为"的词义和用法列举出来而并没有对其形成的机制做出根本的或者详尽的解释.基于语言本身的主观性,对"认为"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认为"词义和用法多样性的产生与人的视角、情感、和/或认识情态直接相关.这一探究有助于加深对"认为"的认识和运用,同时对其他推测动词的习得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