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中职语文教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选择适当的方式,让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美育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文学作品为美育提供了素材,语文教学活动则为美育提供了一个平台。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美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将美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于培养学生美的情怀,感受美的基础,提高审美能力。笔者在本文简略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与美育的定义,随后提出几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的感染、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关注。美育已成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学,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以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蕴含着美,处处体现着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而美育会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巩固既得语文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美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建国 《新疆教育》2012,(17):64-64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8.
屈静 《宁夏教育》2000,(12):15-15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调剂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英 《中国德育》2005,(7):53-53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可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0.
不忘语文科的德育、美育优势,渗透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的因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从《背影》、《我的老师》等文中去真诚地体会那种表现在家庭和社会之中的人间真情。这样,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智力和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忘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并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并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我从教会学生自学一篇课文入手,进而教学生掌握学习一类课文、一单元课文乃至…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美育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泛美化”倾向,危害甚大。“某某美”名词满天飞,其结果是败坏了“语文教学美育”的声誉,误导了语文教学美育的走向。它给人们一个强烈的错觉:语文教学美育就只是罗列、展览或者至多是赏析教材中的“美”。诚然,语文教学美育应该而且必须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仅仅停留在此,又是非常不够的。如果说,利用教材中的“美”元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那是“美的发现”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美育至少还应包括“发现的美”,即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发现,让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发现的“惊…  相似文献   

12.
李满才 《甘肃教育》2009,(19):25-25
美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而且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语文学科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点,较之其它学科有更多的美育因素。挖掘这些美的因素,不仅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强化语文的美育功能,探索语文教改的新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采取课前孕育美育渗透、课中实施美育渗透、课后巩固美育渗透的策略,有效落实美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有的特点,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而且还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体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课堂。美育是语文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因此,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借助语文这一学科来渗透美学知识、接受美学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86):48-49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到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要适当渗透语文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当前,人们对"语文美育"的具体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大体上同意这样的主张:"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华礅《试论语文美育的内容及其原则》)本次论文我从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主导作用到小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从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训练到作文教学的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学为研究背景,落实美育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证研究的手段,在仿写课文片段和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基础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渗透美的教育。发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美育的主要渠道作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地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遵循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将美育与语文教学任务统一起来,即以美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又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收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一些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它时刻充满着美育教育。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教学里应创造美的环境,让学生在美不胜收的环境里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20.
周辉凤 《广西教育》2006,(7A):76-76
学生语文课文中蕴含有许多美育的因素。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高尚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起伏明快的节奏,深邃的意境等都是美育的好教材。充分发挥这些审美因素的美育功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下面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