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释冬虫夏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为虫、夏为草 ,“一物竟兼动植”两性 ,真有如此生物 ?自然界的变化 ,奥妙无穷 ,世界上就有这种一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为夏草冬虫 ,简称虫草 ,全世界目前已报道发现由虫草属真菌Cordyceps寄生于昆虫、蜘蛛和其他生物长出子实体的虫草种类达 4 0 0多种 ,我国已记录 6 8种 ,较常见的是分布于吉林、河北等省的蛹虫草 (也称北冬虫夏草 ) 不过 ,被视为传统珍贵药材的冬虫夏草特指生长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冬虫夏草 ,才为正品 ,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  相似文献   

2.
王琴 《辽宁教育》2012,(1):44-45
“生态”,在辞典上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伦理观”指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协调发展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对自然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生态伦理观教育”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蕈菌俗称为“蘑菇”,它们是指那些肉眼可见、双手可采的各类真菌。在已被人类认识和描述过的7万种真菌中,约有1万种是我们称之为蕈菌的真菌。在自然界,蕈菌不仅作为人类和许多动物的食源,同时还同其它微生物一样,在物质循环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即作为有机残体的分解者。蕈菌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历来就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世界各地还记载了不少美好的神话故事。但在邮票的发展史上,蕈菌邮票的出现却很晚,直至1957年7月才在罗马尼亚诞生了第1套10枚蕈菌邮票,从此以后,便有大量蕈菌进入了国家的“名片”——邮票这一方寸之中。截至目前,全世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现代性问题——“自然界祛魅”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基础上,针对“经济人”、“社会人”已无法充当世界发展所需要的理论前提的情况,提出了“生态人”的理论假设,实现了理论的超越。并依据“生态人”假设重建了人们的生态观和研究范式,以实现“还自然本真之魅”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邹敏华 《生物学教学》2007,32(11):66-66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从“治本”入手,让人人心中都筑起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而这绿色屏障就是生态道德。什么是生态道德?生物和自然界应和人类一样拥有道德地位并享有道德权利,人类应对生物和自然界负有道德义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4月5—10日在巴西北部的贝伦召开了第三次“科学与文化关系讨论会”,主题是“走向生态伦理”。大家都知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当前自然科学的前沿;而伦理学是关于道德及其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准测、人们相互间和人们对社会,国家等的义务的学说,历来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观在把生态和伦理联系在一起,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人类对待自然界也应该讲道德;符合一定的行为准则,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生态意识是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的相处中通过长期原实践和思考而得出的宝贵的经验,“天地人合一”是其中心的思想。本在这一前提下,对古代人们生态意识的内涵作了清晰的分析,力求对今天我们在自然界的行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及海洋动物等,这些生物只发光不发热,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冷光”。大家熟知的萤火虫就是一种发光生物。萤火虫约有1500种,它们发出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发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荧火虫发出的光不  相似文献   

9.
荀子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现实的,自然界依律而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共存共荣,爱护和保护大自然乃“圣王之制”。这一伟大的“自然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二恶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恶英具有挥发性和脂溶性,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它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因而,二恶英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对二恶英的研究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二恶英的性质、来源、分布、防治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25)
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绝技”,伪装术是其中之一。漫长的进化和变异过程,为众多生物赢得了天然“伪装大师”的美称。生物利用自身结构及生理特性“隐真示假”,  相似文献   

12.
动物时钟     
自然界真是无奇不有。某些种类的生物在漫(màn)长的进化过程中,竟(jìng)形成了特异的“时钟”功能,可以为人们义务“报时”。12时虫一种奇异的爬虫,生活在非洲热带的密林中,当地人称为“12时虫”。这种虫子极能变换颜(yán)色,每  相似文献   

13.
伟大导师列宁说:“每一个概念都是处于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一定联系之中。”自然界本是开放、兼容的网络交错的大系统,不存在孤立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严格界线。些知识有机地揉合于自然界的事物中,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将自然科学知识人为地分门别类,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是一篇想像丰富、寓含深意的哲理性散文诗。作品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自然界要保持“进攻和防御的平衡”。即是说,一切生物之间的发展要保持自然的平衡,如果谁破坏了这种平衡,就会导致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论,分析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探讨这部小说所体现出来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用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以求引起人们对于如何看待女性,以及女性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误区之一:拒听。一位老师在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一课时,让学生谈一谈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一位学生说:“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宣称自然界无跳跃,否认自然界存在物种形成的突变,有其局限性的一面……”没有等他说完,教师说:“这个问题太深奥了,  相似文献   

17.
雅称指自然界或科学中存在的生物、结构、物质和现象等,人们根据其功能、规律的特点授予恰当、贴切、形象的别称。或指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及军事家等在某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为了纪念和赞扬他们,授予其美称。它一般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描述客观存在的人物、生物、结构、物质及现象等,我们称之为“客体”,中间停顿,后半部分是根据客体的特殊贡献或功能、规律的重要特点(或称“关键点”),给其一个美妙、形象的称符,——“雅底”。  相似文献   

18.
说摘句     
在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古代诗评中,摘句评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这种诗歌批评的样式,渊源于孔子与下人说(诗)论(诗)的摘句法。而正式形成于南朝萧齐时代。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正式提出了文学批评“摘句褒贬”的命题。①梁钟保(诗品序)说到“张际(视之异体字)摘句褒贬”。人们怀疑张际似有以“摘句”批评的专书,惜未见其书。不过,说明南朝晋宋以还,“摘句褒贬”已经形成一种可与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曹丕(典论·论文)相提并论的批评时尚,这种批评的样式很是盛行。南朝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先土茂…  相似文献   

19.
紧跟新世纪到来的脚步 ,大量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被推向市场。现在 ,人们开始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破坏感到担忧。于是 ,“基因污染”这个词出现了 ,并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能通过花粉 (风扬或虫媒 )所进行的有性生殖过程扩散到其它同类作物上 ,这已成为事实。这是一种遗传学上称为“基因漂散”的过程。而这种人工组合的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它栽培作物或自然界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 ,在环境生物学上则称为“基因污染”。地球现存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估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批评理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来分析《灵感女孩》中的生态思想。着重以主人公艾丽维亚的精神疾病的病症为出发点,探析导致她“精神污染”的深层次原因。即“物”的丰收,“心”的意向的迷失。人们开始了与自然的疏离,与人的疏离还有自我疏离,这些都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病症。而治愈此病的良方在于寻求,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人内心世界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