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胡顺强  江静 《百科知识》2007,(10S):40-42
张申府(1893-1986)是河北献县人,原名崧年,自改为申府,意思是治理国家。他早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三位主要创始人之一,本应是耀目中国的风云人物,却因时局与个人性格等原因,渐隐于中国政治舞台。抗战期间,他参与组建了民主同盟,但又因1948年10月在储安平的《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受到严厉批判,被民主同盟开除盟籍。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你可能在大人眼中是个“小P孩”,可是你却相信自己已经长大了。你需要独立自主的生活,你想主宰自己的“小宇宙”,你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的你反感别人为你安排一切,指挥你做这做那。可是现在的你是否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4.
5.
有个兽医经常与他的助手一道,到各大农场去为各种动物治病,因医术高超,在当地赢得了名声。而兽医的助手是一个嫉妒心强且野心勃勃的人。他渴望早日自立门户。取代兽医的“招牌”。  相似文献   

6.
王辉  于丹丹  杨栋梁 《科教文汇》2010,(16):153-154
目的:研究高职高专生的烦恼情绪状况,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300名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导致其产生烦恼情绪的原因以及应对烦恼的方法,同时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试其性格特征,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高职高专生烦恼情绪呈现出性别、专业及性格方面的差异。结论:应针对不同的高职高专生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其负性情绪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孝文 《知识窗》2011,(1):43-43
在公园看到许多画家帮人画自画像,你心血来潮也想过过做模特儿的瘾,你会选择哪一类型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诗尤其以其归隐后的田园诗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诗大部分创作于陶渊明归隐时期,这个时期也是诗人一生中最失落、艺术经验最成熟时期。以其作品为重心,从时代社会和个人性格两方面试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吴军 《知识窗》2011,(7):41-41
在奇幻的世界中,长着一棵恐怖的树,因为它有一个血盆大口,可以把人吞下。你认为这棵树是利用什么方法来让人接近,进而捕食呢?  相似文献   

10.
11.
心理测试     
背诵歌,看个性 你与朋友明晚要在一个宴会上合唱一首歌,必须背诵歌词,歌词共分三段。你会如何背诵歌词?  相似文献   

12.
个人差异与外语学习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是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不仅会受到人的智力因素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还会受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制约。因此,要想提高教学产不但要注重教教材法的研究,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因素的研究。本文从四人6方面探讨了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等因素是学好外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嫉妒的伤害     
王国民 《发明与创新》2011,(1):I0063-I0063
嫉妒是一种心理痼疾,深潜于人的内心深处。善妒者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他们不惜采用最卑鄙无耻的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哪怕他是自己的亲人、手足。  相似文献   

14.
<正>不仅医学界人士,就连普通老百姓也老早就懂得一个道理:那些爱生气、嫉妒心强和心黑手辣的人不知为什么总是早早离开人世。显然,这不是别人让他们死的,而是他们自己短命。不是犯心脏病,就是肝脏出问题,要不就是这种或那种病找上门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5.
羡慕嫉妒恨     
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以2:0的比分力克卫冕冠军,成为首个在大满贯赛事中取得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当她获胜后仰躺在红土球场上时,我只能用“羡慕嫉妒恨”,来描述我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肖峰 《知识窗》2008,(12):8-9
说到“心情”,人总觉得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人什么时候拥有什么样的“心情”,恐怕只有自己知道。那么怎样才能对自己“心情”有个具体了解、以便好好地管理它呢?现在就让大家掌握一种办法。  相似文献   

17.
和喜怒哀乐一样,嫉妒恐怕也是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心理本能了。看见谁比自己强,或是原来不如自己的超过自己时,往往心里不好受,嫉妒也像虫子一般立刻骚动起来。从道德观念讲,嫉妒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于人于己都有害,这是人所共知的,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想方设法陷害他,最终全军覆没于孙膑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描述和回顾嫉妒的基本概念及国外的研究动向,并对中西方嫉妒研究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嫉妒的语义和使用范围差别较大,并对近期实证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描述和回顾嫉妒的基本概念及国外的研究动向,并对中西方嫉妒研究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嫉妒的语义和使用范围差别较大,并对近期实证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候一到,一定会报."好些人对此俗语不以为然,说什么那是迷信,世上无鬼神,有啥报应呢!其实不然,善恶必有所报.这是从古至今,人们通过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而总结出的一种人生现象.赵朴初说得好:"佛教没有造物主,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一切事物皆由缘起,蕴含于无始终、无边际的因果之中","佛教讲自净其意,强调主体的自觉,把个人的解脱与度众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