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一刹那犹豫而自责 今年6月15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9项措施。其中,第5项是加强采供血管理,加强血站建设,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第6项是落实对艾滋病患者的救治关怀,落实好“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等等。今天读到这些使我备感亲切,回忆起两年前的一次采访活动,更体会到这些措施的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肖建生 《新闻天地》2006,(9):20-21,32
2006年8月8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病房里的娄底贫病女弦黄婷与前一个月相比,尽管还没有完全摆脱病魔的折磨.但较之一个月前,她呼吸轻松了许多.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的养父、娄底市残疾人黄福春一个劲的握着新华社记者刘非小、湖南工人报记者肖建勇和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的手.感谢三位记者救助了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养女黄婷。  相似文献   

3.
记者生活辛苦而又丰富多彩。几年来,我采写的诸多作品在全省,全国获奖,而我自己也于2004年荣幸地被评为第五届福建省“双十佳新闻工作者”,并出版了35万字的通讯散文集《神灯和女神》。但我觉得,最舒心的还是采写那些基层先进人物,特别是挖掘和反映了那些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顽强自立的生活亮点。  相似文献   

4.
地市党报是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阵地.以仙桃日报社为例,近年来,陆续从不同高校招聘应届本科新闻毕业生20多人.从学生到记者,年轻人在角色转换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迷茫和彷徨.有人很快进入角色,挑起重担;有人一年半载甚至历经多年依然业绩平平;有人甚至不能胜任工作.年轻记者如何脱颖而出,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5.
在我近40年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四次给我写信。第一次,他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第二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第三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第四次,信末落款就只署了自己的名字。他每次来信,我一般都回信,于是,我们之间发生了一段书信交往的情缘。  相似文献   

6.
报业存知己,宜(昌)宛(南阳)若比邻。 案牍之间,常忆起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心中,总是萦绕着南阳日报社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山高水长情。  相似文献   

7.
前面的话周锡生,新华社高级编辑,享受国12月底出任新华社网络中心主任兼新华网总裁至今。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978年8月毕在短短的几年里,新华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8-1981年留学于2004年全国百强网站评比中进入前10强,在全球1000多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系,历任新华社国际部编万个网站的综合排名进入前50强,被专家和网民评为辑、雅典分社记者、首席记者,环球杂志总编辑兼总“中国最具影响力网站”,这对一个原先不熟悉互联网、也经理,华盛顿分社副社长兼白宫、五角大楼记者,联不懂技术的英文记者出身的总裁来说确属不易。因此,我合国分社社长兼华尔街记者,国际部副主任,1999年们的访谈也就从他怎样“入网”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位普通的基层新闻记者,将目光长期投注在贫困的家庭和遭遇不幸的人身上。他用自己的泪水、困惑、苦恼和感动,诠释着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和良心。本期"新闻茶座"讲述《一位基层记者的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9.
为扩大、强化媒体在地方的影响,增强与地方的贴近性,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不少媒体都在辖区所属的各个行政区域设有记者站或分社。随之,便形成了驻站(分社)记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郭震海 《新闻天地》2004,(10):26-28
小男孩的父亲第一次找我是在2002年12月23日上午。  相似文献   

11.
一位记者与一个贫困村的故事人民日报记者吴焰编者按:四月初,福建省六位老新闻工作者特地致信本刊,建议转载这篇报道,两天后,中国记协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扶贫座谈会,本报道的主人公王绍据被作为新闻扶贫的先进分子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谢谢这六位老同志...  相似文献   

12.
荆州日报社晚报新闻编辑室编辑王芸,是在记者这一身份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青年作家。记者与作家的双重“位格”在她身上合而为一,构成一对互动因子,共同丰富了她的人生积淀、她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周爱宝 《青年记者》2002,(11):33-33
写过舆论监督稿件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监督到位的报道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改变整个事件的发展,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但是如果报道出现纰漏,就不可避免地陷入麻烦和尴尬中。记者如何做到既让稿件发表,又能全身而退,的确需要费很多思量。  相似文献   

14.
美保子的回忆 1945年8月,12岁的美保子在睡梦中被母亲粗暴地摇醒, "战败""回国""快"这些词语在慌乱的父母口中反复出现,美保子和姐姐一起匆忙地收拾着远行的包裹.家里好多东西根本带不走,江渡一家老小背着简单的行李随着"开拓团"的其他家庭一路向南没日没夜地奔跑.年幼的美保子累了、困了、脚上磨出水泡了,但是平日慈祥的父亲就像一只愤怒的狮子,不允许他们有一刻的停留.他们身上的包裹随跑随扔,到最后已所剩无几,父亲和母亲怀抱里还有更年幼的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档案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三十年。我原来是个利用档案资料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后来成为本市一个区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可以说我与档案工作有情有缘,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周迅 《中国记者》2012,(10):76-77
冒昧登门喜获教诲 恩师钟敬德于2009年4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73岁.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怀念他,我走上新闻工作之路,与他的悉心栽培分不开. 20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当记者和作家.师范毕业后,我回到衡东,在乡镇中学执教初中语文.登上讲台,有了铁饭碗,我仍然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91年12月10日,是中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的日子。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为表彰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而设立的最高奖项。首届评选,评人品,评文品,40万新闻大军,像筛金子一样,筛出了9个人。当中央领导同志走上主席台颁发奖杯的时候,人们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欢快的乐曲中看到了9位得主的风采。他们是:  相似文献   

19.
高俊  刘明义 《档案天地》2006,(2):45-45,30
在隆化县有一位被称作“老档案”的退休干部陈卫东.人虽然退休多年.但仍热心于档案工作。隆化县公安局档案管理能够达到全省公安系统先进水平.不仅凝聚着公安干警的辛勤和汗水.而且更体现出这位编外“老档案”的酸甜苦辣和无私奉献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20.
冯放 《中国广播》2005,(5):33-36
2004年6月21日17点整,中波603千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都生活广播传出了主持人在前国家女排教练邓若曾家里主持节目的声音:“从现在开始,我们隆重推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命运的交响》(家和国兴篇)。从邓若曾教练家开始,我们将陆续走进北京的55个家庭,讲述这55个家庭的家庭背景、生活故事,通过这55个家庭生活的变化,感受时代的发展,昭示55年来国家兴旺、社会进步和家庭幸福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