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叫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这就叫悟;透过事物表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求事物本质。这也叫悟;从特殊到一般,由典型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更叫悟。总之.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复揣摩.反复思索,反复探求,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悟性,且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习成绩的优劣。因为任何一种语文学习方法.都离不开一个“悟”字.  相似文献   

2.
悟是十分重要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悟性,且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阅读能力的大小。那么,如何培养阅读中的悟性呢?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3.
选入初中教材的范文语言精炼优美,感人至深,读来回味无穷。学好语文,要有悟性,悟性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能力的高低。善于悟,才能扩展思路;善于悟,才能使有疑变无疑;善于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笔者以感悟品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写作层次,经多次尝试,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4.
学好初中数学可以分"学、悟、化"三个阶段。学,就是要认真学习;悟就是要靠自己的悟性去领悟;化,就是要融会贯通,提炼出自己的东西。在新知教学阶段,学生一般都是以"学"为主,  相似文献   

5.
古人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悟以前,悟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悟以后,知识即开,悟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人的心理规律的一个深刻认识。这一认识正是以强调感悟为基本特征的我国语文传统得以发展的大理论支柱。即使在现代教育科学十分发达的今天看来,这一认识也不乏其合理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趣文味     
“悟”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十九世纪罗马天主教哲学家雅克·马里坦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建立在先验的基础上的“悟性”和直觉开始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指出,没有被悟性彻底领悟的事,都不可能用熟记的方法学习。但这只是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悟”的存在和悟的重要。对“悟”的认识,应该是庄子的那种“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  相似文献   

7.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悟性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培养出来。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悟性的关键有:身临其境;将心比心;透过感情悟理性三步做法。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语文学习的悟性增强,带动了写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悟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隐”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写”能力,要强化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9.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悟性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培养出来.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悟性的关键有身临其境;将心比心;透过感情悟理性三步做法.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语文学习的悟性增强,带动了写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0.
平日,我们常听大人们夸奖某小孩“这小孩悟性好,是读书的料!”什么是悟性呢?《新华词典》解释说:“悟性即知性。同‘理性’一起指认识的两种能力或阶段。”笔者在文中为什么不提“悟性”而提“感悟”呢?(庄子·刻意》有“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之说。《后汉书·崔骃骃传》中述:“唐且华颠以悟秦。”这里的“感”和“悟”分别指“感觉、感受”和“启发,使之感悟”之意。可见,“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发展和延伸。“感”是手段,是过程,“悟”才是目的,才是结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本文中的“感悟”,笔者的本意是:面对教学这一双边活动,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感”,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未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中学生悟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霖 《成才之路》2010,(32):41-41
悟性是思想者与独创者的本性;没有思考,就不能悟;没有独创,就不能算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未能将"悟性"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上。作为学习主体者的学生,如果缺少了"悟"的过程,那么即使记住了大量的知识,也只是信息的储存而已。就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造就的也只是考试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悟是一种学力修炼,思想创造,智慧升华。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悟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隐”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写”能力,要强化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4.
“悟性”是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致力疑点,在思疑中起悟;直觉发现,在发现中感悟;类比联想,在联想中领悟;转化发散,在发散中顿悟;一题多变,在变化中彻悟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习特别要求学生要有悟性,物理学得不好的学生,往往被戴上悟性差的帽子。其实,悟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一个人好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悟性的目的。五环"悟性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一探、二悟、三说、四明、五通"五环节",完成由体验、体悟、感悟、醒悟直到领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 :“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 ,其意乃“思之吾也” ,亦即“思考的我” ;若从右往左看 ,其意乃“吾之思也” ,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 ,悟性乃是思想者与独创者的本性 :非思考不能有悟 ;非独创不能算悟。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蕴、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 ,是心灵的闪光 ,是心智的飞跃。人如果失去了悟性 ,就像夜空失去了星星一样。然而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未能将“悟性”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须知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学…  相似文献   

17.
唐诗才 《广西教育》2009,(20):40-40
写好作文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词汇的积累甚至写作技巧的积累。而积累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个体的悟性。那么,“悟”从何来?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悟性呢?  相似文献   

18.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一种优良的思维品质,它包括形象的感知、理性的认识和逻辑的推导等能力。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悟性。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悟些什么呢?悟每个物理概念引入它、定义它的必要性,悟每个物理规律的存在和被发现的必然性,悟自然界遵循的游戏规则。多年来物理教学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如同空中楼阁,来去无影。事实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学科的特点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些需求,应该是趣味性较强的一门课。如何悟理呢?积累是悟理的基础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作文最主要的不是生活的贫乏,而是缺乏悟性。那么,“悟”从何来?如何才能使学生作文有点悟性呢? 一、“悟”从生活中来。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主体精神、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悟性灵性等。本文只对悟性这个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和“心”组成了“悟”,也就是说,悟是个人用心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是人的思维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