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志娟 《吉林教育》2006,(12):62-63
学生阶段,分数是我的骄傲。是它为我镶上了一环耀眼的光芒,引发着父母自豪满足的眼神。小小的心眼儿便以为它就是我,我就是它!它是推动我前进的东西,没有了它,我的生活便不知方向。可命运之神却偏偏以它同我开了两次不大不小的玩笑:初考以一分之差同县城一中绝缘,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中考再以两分之误低于师范学校的统招分数线。那时,我颓然地坐倒在地上,双手抱头,嚎啕大哭:我哭我自己!我哭我的分数!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8-90页“方程”。 师:50g和20g的两个砝码,哪个重,哪个轻? 生:(不以为然地)当然是50g重,20g轻! 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表示这两个砝码的质量关系吗?  相似文献   

3.
马艳 《宣武教育》2009,(6):16-18
一、班会背景 高二开学,文理分班顺利完成,班级看上去比较平稳,但从各方面看这个班级只是完成了一个机械组合,从同学们的意识中还未完成较好的转变。为此我绝不能松懈,而是乘胜追击打造一支具有新时代女性优势、团结向上、永不言败的女子团队。  相似文献   

4.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文学成就显著,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由于莫言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一直都以尴尬的局面被拒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门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一直都具有封建性、保守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主观接受文学的水平与能力,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受到众多争议与讨论后才真正走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5.
张素娟 《考试周刊》2012,(41):73-73
一年级学生刚迈进小学大门不久,与幼儿园相比,学习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多了,学习负担重了。他们原来那种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消失了,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情境,比如把有关的学习内容编成儿歌。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课中间安排游戏,让他们动手操作,用小红花、小红旗等来奖励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很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复习椭圆时,让学生做题目“一动圆与圆x^2+y^2+6x+5=0外切,同时与圆x^2+y^2-6x-91=0内切,求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此题来自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E128例1).同时叫了A,B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A得出正确结果,学生B因将题目错看为动圆同时与两定圆内切,得出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曹梅良 《考试周刊》2012,(81):46-46
“写作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时,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叫苦不迭……仔细一想,学生产生作文恐惧症的主要原因是对写作缺乏兴趣,缺少写作的灵感。那么,什么是灵感.在写作中又如何激发学生的灵感呢?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四,对于每一个在高考中失败的人来说,都是无言以对。面对它,站在它的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境。对于某些人而言,它是一个板,可以跨越更高的距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它是一个无奈的,逼不得己的选择。其实,不论带着何种心情走进高四,高四都会给予你回报。不单单是学业上的,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它教会你如何地做好一个人,如何理智地、全面地思索与面对问题,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高四,是一个磨练的场所,尤其是对那些曾经把高考当儿戏的人来说。经历过高四,就会发现,曾经的想法和行为是多么的单纯,幼稚,可笑。走过高四,面对新的生活,就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再那么无度地挥霍青春年华,不再把所有的事情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高四,它让每一个失败过的,犯过错误的人有一个弥补、挽救的机会,重新起跑。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走上讲台之前,我踌躇满志:学生不过是一群刚小学毕业的孩子,教材不过是浅显易懂的课。一切都极易对付!我是谁?我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我是堂堂正正的学学士。  相似文献   

10.
李钰 《学前教育》2005,(9):36-38
曾经听过蝴蝶蜕变的故事,很美。细细想来,这对人的成长其实是一种启示。在此,您将看到的是我——一个年轻的幼儿教师在4年工作中与“活动区”结下不解之缘,一步步从孤军奋战演变成与幼儿携手同行,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从量变逐渐向质变,最后如蝴蝶一般挣脱束缚、破茧而出的真实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通过探索、质疑、思辨,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补思维漏洞,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自己动手探索的劳动成果最难忘、最深刻,下面这一数学解题探索片断供大家赏析、评判。  相似文献   

12.
13.
一、启发引导,自主探索规律“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思维密切相关,不是让学生仔细地吸收教材或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通过观察、实验、模仿等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做类比、分析、归纳,逐步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如一年级学生学习“8加几”前,一位教师出示一道“9 3”的复习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想, 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凑十法”。接着出示新授课“8 4”,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做一做吗?教师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4.
何江秀 《教师》2014,(13):44-45
班主任一般用三个种类来概括学生的不良行为:一是小错,如说话、迟到、做小动作、走神等;二是较为严重的错,如争吵、不能回应指令等;三是不能容忍的错,如盗窃、故意伤害别人、破坏公物等。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迟到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如果这样的小问题没有处理好,它将严重影响到班风、班纪,甚至是新的班集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乐俊蓉 《文教资料》2010,(32):11-13
本文通过分析《雨王亨德森》中的主人公亨德森在非洲的探险经历和精神之旅,说明亨德森通过在两个非洲部落的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真谛的思索,实现了探索自我和精神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前不久我省组织的一次专家讲座上,专家问了老师们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西部地区的幼儿教师,当参加完学习再回到工作中,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是啊,每个人心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困惑,对于我,最大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呢?沉思良久,我想应该是“幼儿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这个问题。而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18.
唐柏伟 《教书育人》2014,(11):26-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7(人教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该教材出现的错误竟然高达7余处,作为一本普通高中教科书出现这么多的错误实属罕见,着实令人担忧.现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之处一一列举如下,敬请中学课程教材研究所的老师们认真斟酌以及各位老师指正.  相似文献   

20.
姚利娟 《考试周刊》2011,(63):75-76
现行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材中设置的做一做、练一练、议一议、试一试、数学实验室、课题学习等栏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丰富有趣的实际生活情境人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猜测、推理、反思,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尤其是其中的数学实验室和课题学习栏目,更是强调了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探索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