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以来,暴力恐怖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世界风险社会语境下,媒介是现代风险的主要建构场域,也是公众获取风险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于形塑公众风险感知、推进社会风险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和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5年来关于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主流媒介如何报道暴恐事件以及建构暴恐风险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社会,电视对于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电视开始出现不久就逐渐为社会研究学者注意.特别是电视暴力引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例如:少年儿童对电视节目中暴力行为的模仿、社会不安全感的产生、犯罪率的升高等等.越来越成为社会研究和媒介研究的一个热点。几十年来。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媒介暴力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大众传媒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杜会各界解决因媒介暴力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美国传播学界对于电视暴力的一项大型研究——“国家电视暴力研究”(National Television Violence Study)为近年来各界广为引用的权威证据来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用手机视频曝光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其即时性和真实性使得许多新闻报道都会使用这些原始视频.在2016年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的传播中,大多以"网曝"为开头,这说明自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传视频成为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来源.而对于校园欺凌此类涉及到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电视报道在选取视频时是如何处理的,可视化的电视媒介报道的框架是怎样的,是否做到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2016年电视媒介报道校园暴力的节目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报道规律,发现报道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电视媒介在报道校园暴力事件时处理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对媒体报道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提供借鉴和思路,以期为研究媒介暴力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理清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介防止媒介暴力的合理举措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现如今网络媒体已经对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言论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给大家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是无限大的。但正式公开的网络媒体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如淫乱暴力,语言暴力,造谣污蔑,隐私侵犯等社会负能量充斥着如今的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低俗化成因及社会责任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峰 《当代传播》2011,(1):117-118,120
受世界媒体文化大环境、受众本位观和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媒体的色情之风肆虐蔓延、暴力娱乐屡禁不止、身体消费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公信力.网络媒体只有采取积极"自律"、政府"他律"、创新手段、加强监控等措施,才能够真正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是对于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报道,严肃的政要部门或机关人员把它称为"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现阶段社会新闻的价值观改变甚至是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价值观,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报道,充满了暴力、血腥、色情与性、凶杀、矿难等,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辉蓉 《青年记者》2007,(20):81-81
2003年孙志刚事件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成功案例,合理的舆论监督,经网络媒体的放大,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舆论监督,则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乱源。2006年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在全球媒体的惊呼声中落幕,《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CCTV等中外媒体对这起网络事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词: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并不是  相似文献   

8.
诸振豪 《今传媒》2012,(1):46-47
新媒体给当今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它对社会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现象分析深入解剖了新媒体在当下传播中出现的"搜索暴力"、"传播暴力"和"娱乐暴力"现象及其对社会产生的负影响。本文认为,新媒体发展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规避是十分重要的,当今新媒体的使用与其在今后的发展都不能忽视了媒体公共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上海部分中学生的调查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西方研究者在受众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等。其中涵化理论的研究发现,电视节目里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电视又成为人们接受资讯的主要来源,通过媒体,社会价值体系和标准得以传递,成为主流文化并得到大众的认同。当电视传递暴力信息时,重度受试者将基于电视所提供的世界建构,认为社会充满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0.
俞超 《当代传播》2011,(1):35-36,39
本文从网络传播技术的文化分析入手,指出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解构-建构"文化身份的技术暴力倾向:网络传播的解构性,不仅表现在对个人传播身份的匿名和消解,还表现在对传统大众传媒"理性"信息传播的反拨、修正和建议,以及其具有多元化、集合性信息合力的议程设置.由网络技术衍伸的传播文化进而导致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使社会文化在多...  相似文献   

11.
微博的勃兴为微博"粉丝"的发展创造了平台,微博"粉丝"与传统"粉丝"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也有自身松散无组织、稳定性不足等特点。本文在分析微博"粉丝"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粉丝"自身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以及社会互动的心理基础的影响。微博"粉丝"借助微博实现利益与情感的表达诉求,有助于实现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但是其存在的攻击性引发的微博暴力同样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锐 《新闻记者》2008,(9):87-89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发生的几起事件,如"辽宁女事件"、"重庆女生事件"和"范晓华事件"等,使"人肉搜索"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网络暴力就是当下的一大"奇观"。女性作为现实社会的弱势群体,尽管对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她们往往在自由、机会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网络空间更易受到网络暴力的侵害,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女性遭受网络暴力的形式多样,这不仅给更多的女性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并且也恶化了网络空间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固发展。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意识低下、网络技术难以把控及社会性别意识主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黄建新  李莉 《今传媒》2012,(12):50-51
网络新闻媒体日益显示出设置公众议题的动员、影响力,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的语言暴力成为显著的、值得警视的负面传播镜像。本文通过举证和分析网络语言暴力对构建公众理性议事平台的危害,进而表明我们关于全媒体时代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媒体在社会新闻中涉女性报道为何多呈现出暴力实施者和暴力受害者形象?媒体采用怎样的报道策略以勾连起女性与"暴力"因素的联系?本文选取了139篇《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为研究样本,采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媒体在报道时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者"、"女性施暴者"的新闻事实,重点突出和"暴力"相关的新闻议题,影响受众认知;并且多选择形容词及描述性语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及归因评估.  相似文献   

16.
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新型的社会交往方式在促进社会公共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近些年来不断升级的网络暴力便是例证之一。本文试以"人肉搜索"为例浅析其与网络暴力的关系、探讨网络暴力的成因,并从社会、网络媒体、网民自身以及法律层面探讨理性应对网络暴力的途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网络舆论监督既为广大网民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一些问题如网络暴力的重灾区。本文以近期发生的"丁锦昊事件"为例对网络暴力现象进行了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网络成癃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广州市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玩网络暴力游戏的状况.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中的某些暴力倾向影响着青少年的现实观,导致了青少年一定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程度越深,崇尚暴力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社会捐赠相关事件中,"舆论绑架""舆论暴力"等舆论失范现象尤其显著。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社会捐赠事件中舆论监督越权现象进行剖析并分析其越权原因,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回归本位、发挥正确作用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兴观群怨"这一传统中国现实主义艺术理论出发,对影片《让子弹飞》的美学作用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影片以喜剧和寓言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政治意味的故事,将"兴"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暴力、权力、金钱、民心等是该片最为关注的内容,观众藉此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实现了"观"的价值;《让子弹飞》在学术界和坊间都得到极其广泛的关注,为"群"的交流搭建起一个公共的平台;影片对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如何避免政权危机的问题上提出诸多深刻的认识,"怨"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