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悟自得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它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品尝到的是文章的滋味、语文的营养,获得的是探究的苦恼、发现的喜悦,养成的是阅读的能力、语文的素养。  相似文献   

3.
4.
自读自悟 发展思维:——《月光曲》教学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从古代关于“如何读书”到近代“自读能力培养科学化”再到当代“阅读视角的变革”,产生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成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兴趣是前提,习惯是关键,教给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喻金芳 《湖南教育》2002,(11):50-51
尝试自读,探究学习导入。今天,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欣赏巴金爷爷所描写的鸟的天堂。(板书课题)自读。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读。(出示自读提示)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②针对本段提出问题,试着自己解答问题。③熟读本段,争取读出味来。指导。你喜欢哪些句子?哪些段落?把它标记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反复品读。(教师巡视时相机指导)交流成果,合作学习(一)初步交流师: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先与同桌或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可有序、可变序、可无序进行,教师巡回…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做巢、树梢、应接不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 ,理解内容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教学重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2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积累、运用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题 ,板书…  相似文献   

8.
学习目标一、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三、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四、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学习重点一、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①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②众鸟欢腾的热闹场面。二、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学习难点本课的学习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10.
《鸟的天堂》是进行人文生态教育的绝好教材。教师可依托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开展开放式个性化的大语文教学。一、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扩充视野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要依托教材,让学生广泛开展搜集“生态环境、人文生态教育”方面的资料,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诸如围绕主题,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从哪些方面去搜集,网上搜集要注意些什么,去图书馆怎样检索资料;如何做社会调查,找些什么人,怎样询问,怎样记录,又怎样整理记录;如何做野外考查,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信息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手段,但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朗读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文本,理解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理解文中深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手段,但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朗读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文本,理解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理解文中深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自悟自得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它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品尝到的是文章的滋味、语文的营养;获得的是探究的苦恼、发现的喜悦;养成的是阅读的能力、语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巴金写《鸟的天堂》于 1 933年 6月 ,和这一时期的许多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文章写了一株罕见的大榕树 ,由于它那茁壮旺盛的生命力 ,给人印象深刻 ,在上面憩憩的群鸟也和它一起得到农民的保护 ,因此成了“鸟的天堂”。我们透过作者对那株树的生命力的赞美 ,对于生活在这“天堂”中的鸟儿的描绘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 ,对生命 ,对自由的热爱。作者是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是以流畅自然、富有热情见长的 ,没有华丽的词藻 ,不见雕琢的痕迹 ,而笔锋常带热情 ,十分亲切动人。文章在写傍晚郊游第一次见到榕树时 ,很注意用词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写了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你喜欢哪一次看到的景象呢?把你喜欢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再在全班与同学交流。 (学生自由阅读,并分小组讨论) 生:我  相似文献   

16.
17.
书韵、乐语、童音……老师与孩子们歌唱画眉鸟的歌声充盈着课堂。李秀荣老师在《鸟的天堂》公开课上,依据学情,大胆取舍,另辟蹊径,精心引导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得以迸发,整个课堂充满课改带来的新气息,授者和受者一起欢悦,一起成长。师:(绘声绘色地范读)“  相似文献   

18.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20.
景洪春 《湖北教育》2003,(15):40-41
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动态生成观。这样,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成了一种成长的过程——心灵的成长与充盈。从这一角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语言与精神综合生成的过程。 ——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