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陶行知的武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与武训的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中, 陶行知受到严厉、粗暴的批判。多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需不抱任何成见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日在山东聊城冠县——武训的故里隆重的召开了第三次武训精神研讨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先生和我应邀参加了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肯定了武训忍辱办学的义举,对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贡献,同时阐述了武训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对振兴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百年武训评价的演变和对“武训精神”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山东堂邑县乡民武训四处行乞,办了三处义学。清政府为他赐匾立祠,钦封义学正。民国改元后,蔡元培、陶行之等教育家对武训兴义学也是推崇备至,武训义学名噪一时,建国后,对武训的评价先扬后抑,直至1978年后才渐有定论。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在山东冠县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武训及武训精神”、“弘扬武训精神,办好人民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认为深入进行武训研究,充分发掘、发展武训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武训精神,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城 《中国德育》2011,(8):14-16
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为一大事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将生活教育理论付诸实践;他,"爱满天下",最大的愿望是"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他的教育思想和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他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他教育情怀的感召下,仍在探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本期集中刊出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以表达对陶行知先生深切的怀念,彰显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论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 《教育探索》2005,(1):14-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课程建设的开拓。他提出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思想,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舍乎社会和个人发展为目标,内容涉及生活、社会、科学、艺术、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他主张实施教学做合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评价标准。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于当前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倾其毕生精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先后创办安徵公学、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创造了艺友制、小先生制等极富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他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不仅对改造当时中国的旧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于师范教育的作用、师范生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等方面精辟的论述,对于当前处在十字路口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师的精神”,包括热爱人民、热爱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为公的奉献精神;虚心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追求真理、求真求实和“以教人者教己”、以身作则的精神;追求教育的现代化、中国化,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改造社会的精神;勇于开拓、实验的精神和服务于农村,在劳力上劳心的精神。并分析了这些精神提出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10.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的爱国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的奋斗精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求真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我等着第三枪"的革命精神等构成了陶行知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深入研讨陶行知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挖掘陶行知精神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民国初年,女子还基本上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体制之外,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先驱,他自始至终都关心、支持女性的教育,为争取女性教育权不懈努力,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女性教育理论。本文探讨了陶行知的女性教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了其创造性、发展性的思想特征,分析了陶行知女性教育观的民主精神,希望对当代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从德育的出发点、德育的目标、德育的方法三个方面对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陶行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史观学派的、史料学派的、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潘开沛的《陶行知思想的批判》是史观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型,它表现了陶行知研究的存在强烈的意图伦理色彩和政治建构特征;以胡晓风为代表的《陶行知全集》整理工作是史料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范,它为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陶行知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文献基础,大大推进了陶行知研究的深度。以章开沅、唐文权、胡晓风、金成林等人的《平凡的神圣》、《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是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它们尝试在中西文化教育史观和现代化模式之下,重新解读陶行知思想与实践,还历史的本真面目。陶行知研究范型的嬗变是学术发展的内在继承与突破、政治社会的现实制约、研究共同体的学识情感复杂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和实践 ,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学习、研究陶行知的这一理论 ,对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是在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对传统教育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综合来看,陶行知的课程思想主要包括生活的课程化、课程的生活化和课程的社会化三个方面.陶行知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综合课程体系.研究和发掘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于当前搞好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概观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将它们归流于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源自对西方德育理论的引进创造;另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陶行知社区型农村职教思想与农村职教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社区需求办学,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学校办成社区的中心是陶行知社区型农村职教思想的基本内涵。在农村职教走入低谷的情况下,借鉴陶行知先生这一思想,无论对农村职教端正办学方向,还是深化自身的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他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观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及改造,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这种中西文化观念奠定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