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楷南行     
4世纪末叶至6世纪末叶,宋、齐(南齐)、梁、陈先后在我国南方建立政权,叫南朝(420~589);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曾先后发表杨伟立同志的《关于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见1963年第5期)和刘静夫同志的《读<关于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见1964年第5期)两篇文章.杨伟立同志认为孙恩和卢循领导的活动都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地主起兵;刘静夫同志则认为都是农民起义.我认为孙恩领导的活动是农民起义;而卢循颁导的活动则不是农民起义.现拟就卢循活动的性质谈一下个人的意见,以求教于刘静夫同志和读者.  相似文献   

3.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王朝更替的模式基本相同。权臣先由军功成为开府的高品将军,然后控制朝政,确立霸府统治,最后登上皇位。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具有时代特色。南朝时期霸府统治的时间都不长久,集一代人之力就完成了霸府向新王朝的转变。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都与某一地域集团有密切的联系。士族在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中仍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诗风经历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由旧体诗向新体诗的转变。将元嘉诗风与永明诗风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出二者的异同,以论述永明体在诗歌史上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和永明体所表现出的新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南史》和《北史》,《南史》记述宋武帝永初元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420—589年)的史事;《北史》记述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386—618年)的史事,后人受此书的影响,习惯上称宋、齐、梁、陈为南朝,称魏、齐、周、隋为北朝。但是,旧史书上提到的南北朝概念不一样,当公元10—13世纪两宋与辽、金对立时期,宋统治者称辽、金为北朝,辽、金统治者称宋为  相似文献   

6.
邹俊 《高中生》2010,(4):49-49
一、整体状况 1.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南京历史悠久,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相似文献   

7.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偏居江南,凭借其地理优势,利用南方人习水之长,大力发展水军,以抗击北方国家强大的步骑力量;同时也借用训练有素、英勇善战、灵活机动的水军镇压国内叛乱,达到巩固国家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人们常用“积贫积弱”来概括宋代国势。确实,宋王朝从建国到灭亡几乎从未摆脱内外交困的境况。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先是契丹、西夏,后来又有金、元时常骚扰侵入,宋王朝与它们打仗败多胜少;而国内,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据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记载,两宋农民起义总数达四百三十三次(实际仍不止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  相似文献   

9.
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留下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创作数量仅次于沈约,而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不容忽视。其传世诗作以描写悲愁苦恨者居多。本文在分析南朝时期文人的自省意识、创作取向的基础上,结合江淹本人的经历,对江淹感伤诗形成的原因及其艺术魅力试作解析。  相似文献   

10.
勋官和转官     
《木兰诗》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北朝民歌。北朝是个什么概念?很简单: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义熙二年六月被太尉刘裕逼宫逊位,结束了两晋一百五十五年(公元265至420年)的司马氏王朝。从此,中国南方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更迭;北方仍为早已崛起的拓跋魏占定半壁江山,既而分化为东、西魏。后来,北齐高氏、北周宇文氏相继强大,各擅一时之盛,前后历时一百六十多年,才被隋文帝杨坚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僧虔是生活在南朝宋、齐之际的著名音乐家。南朝齐高帝时期曾上书请求整顿雅乐,这是音乐史上的重要史料。他还著有《宴乐技录》一书。此书现已散佚,其部分片断存于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对研究汉代相和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于南朝太学,学者们有以下四种不同观点:一、南朝有太学;二、南朝无太学;三、南朝时只有陈朝有太学;四、“南朝‘太学’与‘国学’为一校二名,实际是指同一所学校”。第一种观点是可取的。首先,不能由《建康实录》的记载,得出太学并入国子学的结论。相反,《建康实录》的记载明确显示,国子学与太学相距四里二百六十步,是两所各自独立的学校。其次,南朝有关太学生、太学实体及其内部教学活动的记载,足以证实太学的存在。再次,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首要任务;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太学作为一项“传世共守的制度”成为官学的首选。宋、齐、梁、陈四朝顺利接替前朝政权的同时,承袭了太学机构并继续开办下去,几乎不存在停办与重开的问题,所以史书没有南朝太学废立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14.
南北经学     
581年,隋结束两晋末年以来280多年的分裂局面,复归一统。隋前史称南北朝时期,南朝为宋、齐、梁、陈,时间跨度是420年—589年;北朝为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间跨度是386年—581年,此间的南北经学,各具特  相似文献   

15.
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北朝东魏大将候景不愿服从已死的权臣高欢之子高澄,欲献河南十三州降梁,梁武帝认为这是统一南北的好机会,就不听臣下的劝阻而接纳了候景,并封他为河南王和大将军。这件事虽然使得梁朝与东魏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但梁武帝又不肯与高氏政权完全断绝关系。因此,候景感到梁武帝并不完全信任自己;降梁后他又了解到南朝朝廷中的各种腐败情形,于是就在降梁的第二年(公元548年)起兵反叛,很快攻陷了京城建康,梁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群星灿烂的古典文学领域里,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颗闪闪放光的巨星。 文学史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作家为我们遗留下极其辉煌的著作,而他的生平事迹却没有留下多少,不禁为后世研究者所惋惜。刘勰正是这样一位古代著作家。《梁书》和《南史》虽然为他立有传记,那记载过于简略了,这简略的记载,便成为研究刘勰生平的珍贵史料。根据这些记载我们知道:刘勰,字彦和,生活在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南朝,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他的祖籍是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自东晋以来就侨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成为那里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先刘灵之,是南朝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父亲刘尚大概只做过越骑校尉那样的小官,在刘勰还年幼时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7.
最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县城是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故都建康(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旧为江宁县治,直到近代南京设市后,县治才秽于原东山镇。南京古城雄伟高大,城墙周长三十五公里,堪称大城.  相似文献   

18.
沈约(441-513),字休文,仕历宋、齐、梁三朝,是南朝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被称为“一代辞宗”。沈约的一生都贯彻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同时,家世传统、时代风气以及个人的人生经历又使得他兼怀道家、道教、佛教思想,儒、道、佛兼容并蓄,构成了沈约独特而复杂的心灵世界。儒学经由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大盛之后,到了魏晋逐渐走向衰微,降及南朝,  相似文献   

19.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24课有一幅插图题为《南朝帝王陵前石刻》,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图这样注释“宋、齐、梁、陈帝王陵前都配备石狮子以表威严,南京近郊这一类陵墓有28座,这是其中之一。”此说不够严密,笔者在此对南朝帝王陵前石刻做一简单介绍。古代墓葬前有石刻装饰亦属陵园制度之一,它们最初是墓前的标志,后作为仪仗侍卫。从汉代起,大型墓前就有这些装饰。  相似文献   

20.
气韵生动是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来的。谢赫的生平无从查考,通常称他是南朝齐(479—502)人。历史上的南齐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应该说谢赫的主要生活和创作年代,是在齐、梁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