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瑚 《新闻实践》2009,(10):22-23
从"跳桥秀"这一现象反映出的社会不公和维权制度缺陷等问题,新闻从业人员当然有责任进行报道.但是,就"跳桥秀"这一现象而言,这些值得报道的东西已经同那些不宜报道的自杀行为粘合在一起了.把我们的媒体逼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虽然我们不该把脏水与婴儿一起倒掉,但也不能把脏水与婴儿一起留下.至于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的方法,其实也不很难:把脏水与婴儿分离,脏水倒掉,婴儿留下.  相似文献   

2.
2014年4月1日,《漯河晚报》报道一名男子爬上漯河市区彩虹桥准备跳桥轻生,后经过民警、当事人家属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多方劝说,该男子放弃轻生念头,消防战士随后将其解救。据当地消防部门介绍,类似在彩虹桥跳桥的事件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每次接警后,消防官兵都要动用大量的消防力量投入营救。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跳桥"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大部分跳桥者都是想通过跳桥相威胁,期待某种诉求得到解决。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该严格遵守新闻伦理道德,落实记者的社会责任,客观适度地报道,用建设者的思维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部门透露,海珠桥事件跳桥者陈富超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推人者赖健生涉嫌故意伤害罪,两人均被采取刑事措施。陈营超因此成为近段时间“跳桥秀”中被刑事追究第一人,其实,考虑到他的债权多年来无法追讨的不得已之处,应否追究其刑责大可商榷。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这一罪名,更是不当。  相似文献   

4.
此次广东学习,恰逢5月21日广州发生了海珠桥老人怒推跳桥者事件,广东的各家媒体纷纷对此事做了大规模的报道,在我们面前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媒体大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面临传统不确定性与新型不确定性的叠加。主流媒体是"议程设置的筛选者""关键事实的核实者""授予地位的赋权者""失序重整的监督者""科学认知的解读者"和"社区生活的组织者",其引导受众从"想什么"到"怎么想",穿透秀我时代的数据雾霾并培育公民理性,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增加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刘丹 《新闻前哨》2005,(12):29-30
近年来,跳桥(跳楼、跳塔)事件屡见不鲜。为情所困的跳桥,讨债索赔的跳桥,消极厌世的跳桥……于是,便有了悲剧性的“跳桥新闻”。如何处理这一人命关天的另类新闻,可以窥见媒体与记者社会公德心的强弱与有无。媒体的职责就是真实地记录并准确迅速地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一个合格的媒体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和起码的社会公德心,这是业内普遍达成的共识。但笔者在收集相关资料时发现,在更多的“跳桥新闻”中,少数媒体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心,采取一种冷漠甚至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处理此类新闻。  相似文献   

7.
请君一"秀"     
如今,做"秀"似乎比全民健身还普及,连讨要自己血汗钱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也做起"秀"来了.如网上报上电视上都说<广东农民工讨工钱频演跳楼"秀">.不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回家之前却非从楼上跳下来,媒体说这也是"秀".  相似文献   

8.
“这段时间跳桥的事隋太多,大家都‘审美疲劳’了。”陆信强自我打趣,从4月份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广州仅海珠桥就出现“跳桥秀”14起。几乎每隔4天,就有一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跳桥秀”、“跳楼秀”等各类“自杀新闻”层出不穷,国内各类报刊杂志上都有出现。而且.随着这类事件在社会上的日益增多,也出现了因公共秩序受到影响而引发民怨的现象。应该说,这类新闻的增多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现象。而如何做好这类新闻的报道,也成为当前媒体从业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作为现代媒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新闻传播过程占有重要地位.而以微博、论坛为主要"根据地"的自媒体参与者中,尤其因为其匿名、化名的独特性,以及增加点击量、提高关注度等商业自利目的,自媒体在隐私曝光问题上屡屡出事,其法律监管也有颇多漏洞.通过对自媒体在该问题上的研究分析,反思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乐帆 《东南传播》2021,(12):138-140
算法时代,多元媒体平台基于算法权力运行的技术逻辑,逐渐形塑了全新的场景生态.以Facebook为主要代表的平台型媒体建构起网络化版本的"电子信息监狱",利用算法精准智能的技术优势,保持权力高效隐形运行,导致用户习惯于个性化信息推送的投喂,深陷算法权力监控的陷阱却毫无察觉,主动成为"被算计"的人.本文以"超级全景监狱"为核心切入点,探析了Facebook平台算法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逻辑、伦理问题及法律困境.  相似文献   

12.
阮拥军 《新闻世界》2013,(6):262-263
对《新快报》有关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采用“跳桥者肇事”的新闻框架,《新快报》的这种新闻呈现主要是由其市场定位及编辑记者的阶层意识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日渐深入,对于跨国经营与传播的西方媒体而言,"他者"报道的频率和内容增加迅猛。在传播活动日益向全球范围不断散播的当下,其所涉"他者"的媒介伦理问题也愈发的突出,对于不同国家、种族、民族和文化间的彼此认知和理解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甚至导致了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本文试图就西方媒体"他者"报道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之背景和成因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以回应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由于食品监管体系和法规建设的滞后,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导致食品问题频发,充当食品安全报道急先锋的媒体不得不在其中充当着多重角色:既是食品问题的发现者、报道者,食品问题的揭露者,还是解决方案的推动者,而之后引发的企业乃至行业损失又往往归咎于媒体的"炒作",这就使我国食品安全报道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人问我:"传统媒体的发声者是谁?新媒体的发声者又是谁?怎样看待不同媒体上的不同发声者?"问题看似乎简单,其实传递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信息——对数字技术时代信息传播状况的误读.这也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字技术带来媒体革命性变化的今天,怎样认识发声者、媒体、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发声,从本质上讲是话语权的问题.能不能发声,不是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传播载体决定的.一个人想在社会上发声并产生影响,必须有大众传播载体,仅仅关房间里"卡拉OK",自言自语是没有社会影响的,不能算作"发声".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冲突的表现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操作"走转改",一个把问号拉直的过程 正如在不少媒体遇到的情况一样,"走转改"活动刚启动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也抛出了一串质疑:我们也经常到基层采访,那不是"走基层"吗?会不会变成记者主持人的体验秀?  相似文献   

18.
彭锦  华瑜 《声屏世界》2017,(2):8-10
在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一周年之际,各级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涌现出一些好的做法和思路,也反映出一些共性问题.本文围绕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需解决的几个问题,简要分析媒体融合从"相加"如何迈入"相融"阶段.一是改变观念,必须真正意识到媒体融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聚变",必须有自我革命的意识和勇气.二是采编播发流程和机制必须改变,要解决新的传媒格局下旧有传媒生产环节与现有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三是资金来源要多元,传统媒体一方面要以开放的思路用好"输血",另一方面必须解决"输血依赖症",深挖"造血"能力.四是在市场竞争中,可以积极探索联盟化发展道路,以开放、合作、共享的精神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新闻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受众心理,就要充分保障受众的参与性.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是指受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并对新闻传播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负面消息报道中,媒体不仅仅是事件的"报知者"、"解读者",同时也是社会的"监督员"。本文从2014年"河南高考替考"事件出发,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角色的建构,论述媒体在消息报知者、事件解读者、舆论监督与反思者三者角色上的具体表现及其呈现的不足,包括消息延报影响传播、来源单一无法深度分析、本地监督力量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