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作家通过对人在梦境里、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特殊曲折地反映客观,加强艺术效果。人物的心理用梦境和幻觉表现,能增添抒情和浪漫色彩,梦中或喜或  相似文献   

2.
无中生有     
1966年7月,《中国画报》刊登了王铁人的照片。日本人根据王铁人头戴皮帽及周围的景象推断出,大庆地处气温零下30度左右的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杂志在介绍王铁人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家窑,  相似文献   

3.
“无”和“有”是一对矛盾,相辅相成.理解需要“缘”与“悟”.惠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有形世界,空是无形世界;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说,“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看,本是什么声音都没有,可白居易却听出了音乐,鲁迅竟听到了惊雷. 数学中,0和1也是这样的一对矛盾,0就是“无”,1就是“有”,二进制就凭这两个原生数字,演绎出大千世界,六道轮回. 0和1有着共同的特点,例如,它们的任何次幂保持不变.解题时,要注意利用0和1在代数结构转化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往往会得到多种精妙的解法.在解一些经典几何题时,可以采取基本几何图形的叠加法,使几何题显得更直观,取得"无中生有,妙趣横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是时下流行于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活动,它以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为特征,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是时下流行于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活动,它以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为特征,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似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儿,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变得摇曳多姿。但是,透过其时尚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其本质。当下,一种被冠以“创造性阅读”名义的“无中生有”式阅读活动正大面积铺开,  相似文献   

8.
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相似文献   

9.
无中生有     
实验用品:镊子1把、脱脂棉2团、集气瓶2个、玻璃片2块、浓氨水、浓盐酸.  相似文献   

10.
“尺规作图”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以“构图”为抓手引导学生从模型图再到尺规作图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作图的过程与合理性,是非常有益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7,(22)
提示:"我们有着雄厚的海外关系网,无论你条件优劣,学历高低,我们都能帮你轻松实现留学梦,签证率在95%以上。"类似的话几乎都出自于黑中介的广告宣传,如果你信了,那情况就危险了。  相似文献   

12.
《落日的幻觉》是人教社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编在第20课。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人们一定会认为其中写的是虚幻的景象;但当读罢文章,才知道文中所描写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景物。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7,(8S):31-31
提示: “我们有着雄厚的海外关系网,无论你条件优劣,学历高低,我们都能帮你轻松实现留学梦,签证率在95%以上。”类似的话几乎都出自于黑中介的广告宣传,如果你信了,那情况就危险了。  相似文献   

14.
15.
许多同学对参考资料中的一些典型例题的优秀解法感到困惑;“作者是怎样想出来的?”其实作者在解题过程中,常常通过观察联想,恰当地构造出某些元素,使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新元素的问题,或转化成新元素之间的一种新的组合形式,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解题方法,称之为“构造法”.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一种由三个因素综合造成的现象:光线、反射光线的物体以及由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能解读光线中信息的感觉器官。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某一物体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只能说我们见到这一物体是什么颜色。如果向你解释这一物理现象,我们并不太需要教科书或者黑板。只要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来到花园,用喷雾器向空  相似文献   

17.
地主命长工去给他买酒,长工问:“钱呢?”地主回答:“用钱买酒算什么本事,不用钱买到酒才算本事呢!”长工听了,知道地主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于是点了点头,去了。半小时后,他把一个空酒瓶交给地主。地主看了看空酒瓶,问:“酒呢?”他回答:“有酒喝出酒算什么本事,从没有酒的地方喝出  相似文献   

18.
19.
“无中生有”肯定是个贬词,但出于某种需要从无中说出有来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它能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靠“曲径通幽”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让人看了赞叹不已。请听一个有趣的传说。某地有座关羽庙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常见的质疑方法有:判断求疑,因果求疑,矛盾求疑,异常求疑,比较生疑。总之,质疑方法很多,只要运用恰当,都会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