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构助词“之”和“其”除了已经讨论过的用法以外,在《离骚》中还有一种用法:用作修饰语标记,标记修饰语位置。通过对修饰语标记词“之”和“其”在《离骚》诗句中分布的考察,得出:“之”标记后置修饰语,在语义指向上同N或V中心语构成修饰关系;“其”标记前置修饰语,在语义指向上同V中心语构成修饰关系。二者分布基本互补但又不完全对立,笔者借助社会语言学的变项规则对二者的分布进行了描写。此外,位置与功能密切相关。作为修饰语标记,二者的功能在于标记修饰语位置;作为诗句居中位置的结构助词,二者又起着调整音节以助嗟叹抒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离骚》疑义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关于《离骚》的争议颇多。其中以其称“经”起于何时、《离骚》作于何时、《离骚》之含义为何,分歧更甚。西汉司马迁、王逸,东汉班固以及清蒋骥都持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4.
对《离骚》结构的分析,王邦采《离骚汇订》提出的三大段说影响甚大,而其实打断了原作的线索,并不可取。《离骚》全诗可分为两大段,一过渡,一尾声。第一大段从开头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写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与失败;第二大段从“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曲顾而不行”,写诗人在幻想世界的求索和牢骚,其中心为“求女”。处于两大段之间的部分是一过渡;“乱曰”以下为尾声。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离骚》中一些语段的划分、字词的释义、文意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必要加以辨正。一、女嬃墨、灵氛两语段划分的辨正。首先,女嬃“申申”、“詈予”之言只有“鲧婞直以亡身”等四句,其下六句应为诗人由女嬃“詈予”而欲“就重华而陈词”之心理变化过程;其次,灵氛述卜四句、释卜四句,以下十句则为诗人因灵氛占卜而萌生“远逝”之念但犹豫、矛盾之心理。二、“民”字释义的辨正。《离骚》六处“民”皆为“人”之意,不能释为“人民”、“百姓”。三、第二部分“追求美政理想”的辨正。《离骚》第二部分乃通过幻想形式写诗人欲向楚王陈词辩白而不得,根本不是向美人求婚,即不是追求美政理想。四、第三部分“远逝”释义的辨正。诗人“远逝”准备离开的并非楚国,而是郢都。  相似文献   

6.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在主谓间使用的频率很高,其意义和用法又很复杂,而中学教材中多数未作注释,少数则简单地解释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给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试就中学教材中“之”字用在主谓间的几种形式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美政”理想,忠于祖国,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正义,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人格,鼓舞探索进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离骚》中有这样一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尤未亏。”对这一句中的“泽”字,课本是这样注释的:“泽,污浊。”课文的这一解释与古今一些权威人士及辞书的解释颇有出入,这里提出来,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三册人教版节选了《离骚》的第三部分。课文注释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生”理解为“人民生活”。而将“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中的“民生”课文注释理解为“人生”。教师教学用书,却将“长太息以掩涕兮  相似文献   

10.
有些学者仅从扬雄的道家思想或爱屈原的角度分析<反离骚>,须商榷.实际上,扬雄把人的行为目的和方法分开,对屈原行为方法不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应绝对不从俗,不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不识"时".此外,他又赞扬屈原爱国之情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这些观点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拓展了空间,体现了扬雄思想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1.
李纲以屈原为榜样,创作了大量骚体作品来倾诉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出了李纲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李纲创作出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壮美诗篇,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美政”理想只有依赖楚贤君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女喻君臣”的心理定势.《离骚)中多次媒人的出现可进一步证明“求女”是“求君”;屈原“三求女”为求“楚贤君”而非“求九州贤君”.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人,屈原经历了一场艰难的精神嬗变,终于"凤凰涅木般"成就了他伟大爱国者的品格.<离骚>求女情节以"怀母"原型的抒情模式真实反映了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下,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和李贽的。童心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文学艺术的主观表现性,都反对艺术为道德服务.对艺术技巧和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有近似的认识,但又有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离骚》中的女子意象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中的女子意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女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女子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女子的个性精神的差别上。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美学追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对文人人格、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屈原在《离骚》中比兴植物以抒情陈志。对比杨宪益、许渊冲、霍克斯三个英译本中这些植物名称的翻译,以期从英文的角度更好地认识这些植物隐喻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刘学锴、余恕诚编撰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是一部优秀的诗歌注释著作,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其注释成就主要有:第一,资料搜罗详备、校勘细致谨严;第二,注释内容全面系统,准确度高;第三,折中判断贯通诗意,深入分析时出创见;第四,审美观照,阐发拓展诗歌艺术特色;第五,内容编排科学、注释体例完善。总结《集解》的注释成就,探讨其注释思想,不仅对于总结新时期诗歌注释的成就具有重要的个案意义,而且对整个古典诗歌的注释和解读都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李贽的<童心说>是一篇不指名的"明真揭假"而带有论战性的理论文章,是为回答耿定向"以妄乱真"的指责而写的.其写作时间,据耿定向<与周柳塘>第十八书"顷有诗讽耳顺"一语以及杨起元<柳师中秋寿诞>诗中"重来花甲倍寻常"一句,可以推定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5年)丙戌八月中秋之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解释《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注家误注失注的疑难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