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不破不立,破旧…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天津苟辛生一、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  相似文献   

4.
金滨 《教书育人》2002,(10):34-35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高校教师必须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素质优化,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与桥梁,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全面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对人的整体的教育,是一种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全面素质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调查发现的问题与思考黑龙江鹤岗市教育学院毕今贵在“八五”期间的这一轮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任务完成后,我市举办了一期以提高中小学校长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认识,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目的的中小学骨...  相似文献   

6.
探索“3211”体育模式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3月起.我校在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改精神为动力.把体育课、体育节、体育比赛、大甲.操、体育家庭作业、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一种符合我校实际的“3211”体育新模式,使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继康促进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首重理念以素质生成为本,表明教育目标开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换,这一转换引发了教育着眼点在社会与人之间的重新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具体说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二重理念。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本作保证,这是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它们相互派生、相互蕴含、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为方向,以“学会学习”的素质教育学习观为目标,确定了“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本文拟就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把高认识,更新观念。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班主任的观念不更新,思想不解放,认识不提高,就容易使其工作停滞或徘徊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上。所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着眼于知识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分定成败。素质教育则着…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跳出认识误区,通过才“渗透”的独特功能、素质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素质教育的现状等方面的分析,倡导向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进行广泛“渗透”,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育现代化》2006,(2):F0002-F0002
宿城区实验小学位于宿迁市的中心地带,该校以“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之路。逐步确立了“以师立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研究中,人们对由“应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存在诸多疑虑,本对这些疑虑作了必要分析,认为不能因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联系就否定“转轨”;也不能以素质教育推进缓慢为由来否定“转轨”,“转轨”不仅是必要的、紧迫的,而且其提法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对“素质教育”观的理解有其不足或缺憾:“活动说”把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的混为一谈,用教育目的取代了教育过程;“方法说”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误解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技能说”把素质教育庸俗化为“匠人培训”。其实,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关于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把握。“素质教育观”最坚实的思想基础是教育的“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的哲学意义在于依据它建立起关于教育的完整科学体系,其现实意义则集中表现为可以据此纠正关于教育的种种谬误与曲解,指导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的确立;“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认识与把握上。  相似文献   

15.
浅谈师生之间的情感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首先是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关于素质教育中教育人本论的内涵,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一基”、“三发”教育。“一基”,即强调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作为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其基本精神是: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实施“爱的教育”,力求理解每  相似文献   

16.
“总结式素质教育”是指虚构或通过超出时间、空间、成效等实际状况,以总结的方式来杜撰或夸大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而求得上级和公众的认可或掩盖事实上的“应试教育”的“假素质教育”。本文拟就“总结式素质教育”的主要类型、成因作些粗浅的探讨。一、“总结式素质教育”的主要类型1、虚构型。即实际上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但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便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编织一套素质教育作法与经验。领导的观念明明是“应试教育”的,可总结汇报时偏说如何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学校的作法完全是违背教育规律,而…  相似文献   

17.
分析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建构“文理比例适当”的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常态化;以“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系列讲座”为辅助载体,创新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已势在必行。但“应试教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素质教育所取代,所以实现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举措。这就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自己的创造性激发和带动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广大数学教师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术以及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布卢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如何从“教”的角度唤起学生的“学”是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三层级目标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按学生学习特征及规律而设计“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论教”“变教为学”,这种“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