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既是区域间产业调整的互动过程,又是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成熟产业,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虽然皖江城市带通过充分利用安徽省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与相关地区的资源禀赋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结合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在于市场导向的内生因素和政府主导的外生因素。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通过提升现有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创新型集群,以工业园区(开发区)为载体,做足"专"、"精"、"特",依托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块状经济",形成吸引产业转移的多样化平台,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支撑体系完善等对策来实现与产业集群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改革试验区,构筑职教板块,推进重点建设;在发展策略上,变革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江北与江南两大省管集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集中区与现有开发区的功能界定、集中区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集中区建设与农民能力建设的协调、集中区产业错位发展、集中区融资以及管理体制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明晰集中区产城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凸显两大集中区的产业特色,拓宽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不断完善集中区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应对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凸显皖江城市带示范效应和探索创新承按模式的需要,集中区建设应在借鉴天津滨海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皖江黄金水道作用,创新多元化乎殳融资体系,开拓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井通过集约优化土地利用和推进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探索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集中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并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最后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背景下阐述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区高职教育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背景,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计算出带内城市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大小,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影响城市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带内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滁州作为皖江城市常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中的——"翼",必须奋勇争先,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好"桥头堡"、"第一站"。其中,统一战线可通过考察调研,献计献策;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发挥智力优势,促进科技兴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新农村等途径,在"皖江示范区"建设中大有作为,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移的承接受多种因素影响,金融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考察了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16个金融因素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各指标影响的重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与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示范区的新建高职院校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为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科学思考和谋划新建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国家实施区域产业分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职业教育集团以专业为纽带与产业发展联系密切,但皖江城市带现有的职教集团专业覆盖不全、校企合作程度不深、体制机制不活、得到扶持力度不够,尚不足以支撑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集团扶持的力度,组建区域性对应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强化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旅游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分析示范区旅游业与长三角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旅游业产业体系、保障体系等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承接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危机冲击、承接产业选择、区域合作、区域竞争、政府推动和国家战略体现等方面,探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考核方式和提高管理能力角度,提出化解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各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皖江城市带开发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皖江城市带主要开发区应在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集约度、企业发展、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等方面与示范区全面耦合,迅速提升皖江城市带开发区建设水平,把开发区建设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宣城等9个地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规划区是安徽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同时也是高校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区的目标是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示范区即将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作为一所服务区域经济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如何为产业转移提供人才支持?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推动毕业生就业对接示范区的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如何更好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台湾宏基施正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微笑曲线"理论从国际产业分工的角度,形象地揭示了"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获得更多利润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提出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如何更好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台湾宏基施正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微笑曲线”理论从国际产业分工的角度,形象地揭示了“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获得更多利润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提出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