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逍遥游》一文的教学中,理解把握代表庄子最高理想“逍遥游”的人生境界,无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2.
陈康华 《课外阅读》2011,(10):292-292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这一篇目被选入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正确理解《逍遥游》主旨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把握庄子思想的一个关键。师生都有同感,《逍遥游》一文词句过于艰深晦涩,所阐发的思想也过于难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花上好长时间却还不知其所云;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对本文的主旨还是雾里看花。笔者试图按照新课标理念,以文中“三笑”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三笑”的意味,进而水到渠成地理解《逍遥游》主旨,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最能集中反映庄子的思想。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对把握《庄子》全书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节选)》是高语第四册中的课文,作者是庄周。从教材的编写思路看,编者是想让学生“提高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见单元提示)。但笔者认为《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是庄子的散文代表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列为必修课。整体法和意象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整体法和意象法在《逍遥游》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艺术和文章表达的主旨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掌握,这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在《逍遥游》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之游。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太好理解的。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完文章后,和学生有了下面关于‘销遥游”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学习《逍遥游》一文,非常困难,而且其属于《庄子·逍遥游》篇的选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若能遵循分割剖析、由浅入深、层进探索的办法或可让学生领会更深一些,即分段教学—琢字磨句—析理摩情—心领神会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之首,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篇文章,也是决定人们对庄周思想的认识与评价作用很大的一篇文章。然而,对《逍遥游》主题的归结,历来认识不一,在教学上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这里所写的,不是什么研究,只是个人试图对《逍遥游》的主旨,作到自圆其说,以方便教学,同时也将阅读时的感受,随笔录之,因此说是教学笔记。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教学难度最大的一篇,以至于有人提出该篇不宜选作课文.但是,《逍遥游》又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篇章,是解读庄子思想遇到的第一关.此关不过,他关更难过.因此,深入研读本文十分必要,况且,解读本文并非难于上青天,如能寻出一条教学的线索来,让学生实现基本理解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重点]本单元欣赏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重点学习古代散文和古代文言小说的欣赏。具体应把握以下四个教学重点。1.了解《逍遥游》中作者用夸张手法着力刻画鲲鹏的高大形象;与腾跃数仞的渺小的斥鹦形成强烈对比的表达手法,明确庄子的目的在于宣扬他那“至人至己”的最高理想境界。他认为“无己”就可以“无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曾经组织学生进行过一次课文《逍遥游》(节选)的改写活动。要求将其结构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来重新组织,即什么是"逍遥游",为什么要"逍遥游",怎样才能"逍遥游"。本想重新梳理一下文本,为下一个教学目标作铺垫,但出现的问题却十分明显。不少学生能够读背课文了,但对文章的观点却根本抓不住。重新架构的文章段落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基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在文章中,庄子阐述了怎样才能真正逍遥的问题。这“逍遥”,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而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奇诡浪漫,文理深刻奥妙,结构繁复纷纭,语句估屈聱牙,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  相似文献   

13.
对于《庄子·逍遥游》开篇的"冥"字,经常作"溟"解,从而背离了《庄子》所要强调的道的存在境界,本论文试图对"冥"、"溟"二字进行辨析,还原《庄子·逍遥游》中"冥"的本来意思,以利于对《庄子》及道家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4.
《庄子》分内、外、杂三篇,学术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内篇系庄子所作,当然也就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系《庄子》内篇的开山之作,在《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无疑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准确把握《逍遥游》中词语的意义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举足轻重,在《逍遥游》中,"逍遥""三飡""晦朔"是多解并存的三个词语,历来颇受关注。从词语考释与题旨定位两个纬度进行阐发,"逍遥"当解为"无待";"三湌"当解为"吃少量的饭";"晦朔"当解为"一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赵枫 《现代语文》2013,(6):51-53,2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寓言体的特点。2.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透过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把握其深邃思想。情感目标:1.初步感知庄子作品的哲思之美。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创新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和自我经历感悟《逍遥游》的深刻内涵,赋予其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预设:《逍遥游》一文散漫断续,变幻无穷,尽管《逍遥游》是哲理散文,但庄子是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很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寓言故事中去领悟其中的哲理。这对于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并体味《逍遥游》一文的内容精髓,并真正领会庄子的思想,笔者认为应该用讲故事  相似文献   

18.
《逍遥游》是高中语文重点篇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这篇文章的深度教学方案作了说明。前期充分准备、教学过程中既重视深度解读又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这是本方案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节选自《逍遥游》。《教师教学用书》对其内容结构的分析存在较多问题.通过研读课文,揣摩分析,理清结构层次,辨析文章内容,使教学更符合文章原意,思路更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20.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文化随笔,教学重点是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句子来把握文意、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