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彰显各自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主体"教育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元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和彰显,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时空中的合作,追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体性实现"共生共长"。从性质上说,"三主体"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共生的教育、合作的教育。从价值来说,"三主体"教育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建构,让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丰盈,让家长的主体性形成自觉。  相似文献   

2.
李明春 《中国教师》2013,(20):36-38
一、"人性化教育"的提出"人性化教育",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有完善的独立人格。中职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往往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和创新精神,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我认为,在当今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人性化教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和实施"人性化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二、"人性化教育"的内涵"人性化教育"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而是教育本义的回归。"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提升人性的教育。"人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行为的人性化,即"人性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具体地说,即为在教育理念上要"以人为本"、在学生需求上要"以人为本"、在师生关系建立上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各种实际利益需求,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已经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等一些主要观点。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教育的"双主体性"规律与原则,一定要从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认识入手,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目标、任务,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因素,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努力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而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体现、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和综合、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进的一盏明灯。笔者以"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为基点,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教育,是在调查、测试、研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学生潜质特征、自我目标和家长期望,从多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策划,"量身定制"教育的目标、计划、方案、方法、资源,进行"适合"、"公平"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个性化教育"并非新概念、新话题。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主张就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为权威的政策依据和支撑;而在2011年8月北京召开的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上,个性化教育有了全方位的研究论述和经验展现,显示出这个命题是当代教育的诉求和热点。  相似文献   

7.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和郑州市道德课堂的建设理念,我校在"实施快乐教育,建设道德课堂"的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快乐教育"为主题,以教师、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快乐课堂、快乐校园、快乐家庭的建设,实现以"快乐教育"为特色的道德课堂实践策略。一年来,我校对如何通过"个性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推动道德课堂建设,深化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个性课堂"是我校为满足学生个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们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从认识论向度看,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理想、信念和信仰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解决好学生"信什么"的问题;从价值论向度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树立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解决好学生"为什么信"的问题;从方法论向度看,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路径,解决好学生"如何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学生中能否树立威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学生中树立"教师威信",还有些中学教师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待师生关系。而当代的中学教育,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学教师只有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师威信"观念,遵循中学生心身发展规律,充分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真正的威信。  相似文献   

10.
"名誉教育"是我校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创新。"名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名誉感",使学生在形成"名誉感"的过程中发展"荣辱观",从而用"名誉感"来规范自己,发展自己。利用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这一特点,试图通过教育激发学生争当好孩子,并以名誉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感受人性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应新时代教育之需、应学生发展之需、应教师和学校发展之需的教育,是求"人和之美"、增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唤醒学生心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牢记在心的,然而,随着对"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爱学生"的重视,出现了一些教师不敢、不会严格要求学生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是创意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简称。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要大力挖掘"三创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在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播下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种子,促进学生的创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曾庆洋  李波  刘彬  唐华 《教书育人》2012,(36):34-35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内涵,探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践途径,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将卢梭"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提出以"以儿童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主动性等。"儿童中心论"深入人心,在全世界掀起了新教育的浪潮。1952年,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本科教  相似文献   

15.
文摘荟萃     
<正>视界"四生教育"是澳大利亚学生教育的主体澳大利亚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四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并且"四生教育"的载体是课程和课堂。课程体现研究性,课题性,课堂体现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劳动技术课的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我们参观的7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教育是有"闲暇"精神的。在"闲暇"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格加以历练培育,对学生的品性施以涵养淬砺,对学生的道德良知予以萌发唤醒。教育的"闲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即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思想的时间;二是"心境",表现为学生愉悦欢欣、悠然自得、潜泳沉醉、无所牵绊的一种"生存"状态。教育要真正体现"闲暇"精神,必须践履以下三点:一是呼唤教育的人文精神,与功利主义的教育道别;二是呼唤教育的自由精神,与束缚思想、心灵与精神的实用主义教育相道别;三是呼唤教育的幸福精神,与压抑幸福与快乐体验的工具理性主义教育道别。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相对富裕的时代背景下,有偏的教育理论、教育舆论与学校管理共同形塑了乡愿式教育。乡愿式教育是一种背离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的教育样态,以"学生中心"立场、"快乐至上"态度、"解放个性"目标和"教育服务"方式为主要特征。乡愿式教育固然容易营造出一幅学生快乐、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现代教育"景象,实则是对教育立德树人本质的扭曲,甚至不再对学生进行价值上的引导与社会化的涵养,具体表现为教师成为耍弄技术、迎合学生的"服务者";学生缺少理想与责任感,在片面重视个性、追求快乐的环境下成长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脆弱的"巨婴"。为了超越乡愿式教育,必须恢复教育的立德树人本质和力量,坚持以学生发展中心取代学生中心,同时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协力共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培养学校的免疫性和守护教师的自尊与自重,从而促进教育现代化,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造就勇于担当、能够行走于未来世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是喜忧参半。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从学生职业道德自我强化意识淡漠、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的偏差等方面思考产生"忧"的原因,并提出了给学生以合理明确的角色定位、将职业道德教育变成一块"香饽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主题等相应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育是"三观"教育。"三观"的形成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两课"教育交往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体现在课外。"两课"课外教育交往包括"两课"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和学生工作队伍老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为了更好地开展"两课"课外教育交往,必须在教学管理环节上进行适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生命。教育需要关注个体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尊重个性。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等,这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也是"以人为本"国家理念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