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为兼职教师,一般来说,由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的较多。而正因为兼职,语文教师会觉得备课量大,备课任务重。(本文所指语文教师,为兼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以下简称教师。)较之语文这一主流学科,教师会潜意识地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边缘化。消极对待。因此.在现实的教学中,就存在着教师轻视品德课教学的现象。但新课程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学生做人的学科,其对学生从小养成过有道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素养的公民起着很重要的启蒙作用,实在不可偏废。而语文学科蕴涵的人文性、思想性、文以载道之观念,与品德学科也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语文学科完全可以从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借助品德与社会学科,奠定语文教学的知识资源,并提高语文理解、思考能力的广度、深度、力度。同样,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也有利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二者融合的价值远超过单一学科。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以及语文学科贯穿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决定,语文教学工作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由于语文教材的审美性、艺术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技校学生的特点,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起到"和风潜入"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学科要关注“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大写的“人”。培养高尚的品德,塑造健全的人格,熏陶丰富的情感都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青少年时期,情感发育需要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6):141-142
小学中年级的起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往往是最令教师头痛的教学内容,此论文本着语文老师大都身兼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优势,让作文教学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有效整合,让学生在没有写作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完成作文,轻松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5.
乔富君 《成才之路》2013,(23):11-11
语文学科不仅是学习其它各学科的基础,而且它的"人文性"教育功能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它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青少年高尚品德的重任,因此,语文教学要凸显"人文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队伍进行调查发现,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不受重视;日常教学活动中,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方式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校比例较高,中部地区最为严重;中西部地区教师违反课时计划现象普遍,教学效率较低:西部学校教研活动频率低于中部和东部,教师队伍老龄化。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教师培训等措施.还应通过建设有关法规加强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教学时,我发现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语文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主题一样,或活动内容相仿……语文学科蕴涵的知识性、思想性,与品德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种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然而语文决不仅仅是工具而已,哪怕是在强调"实用、够用、能用"的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应保持自身的特色。语文学科是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科中的主干学科;语文学科是为其他学科服务奠基的基础教育学科;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语文学科独特的学科特征及语文文道统一教学原则,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更要培养学生品德。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技校学生特征和语文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意识进行德育渗透,起到"和风潜入"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文学科独特的学科特征及语文文道统一教学原则,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更要培养学生品德.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技校学生特征和语文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意识进行德育渗透,起到"和风潜入"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董奇教授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纵观小学各科,品德与社会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看,都有相同和交互的地方,因此品德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结合品德与社会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是建立在儿童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科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认知形成的基础阶段。随着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也将关注点由知识教学转变到思维模式的培养上,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围绕思维可视化的具体应用,探究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发展运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品德教育单靠一门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品德教学中,既要探寻品德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存在的本质区别,又要探寻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链接点,即找准知识对接点,找准生活着力点,找准知行互动点,使之巧妙地整合链接,使品德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教学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集历史、品德与地理等学科为一体。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所有相关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提出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学科性质研究的意义 1.语文学科的性质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只有正确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才能科学地区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点;明确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点,才能准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语言文化。语文是学习其他教学科目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深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以听、说、读、写为训练内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运用学科的自身内容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紧密相连,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事都与这门学科有关系。那么,开展好这门学科的教学,对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养成各种良好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任课教师责任也十分重大。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大胆尝试,给学生一个全新、全面的视角来学习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性、思想性与品社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有助于品社教学,主题相同的品社内容又是语文主题阅读的补充与延展。语文和品社课对学生的思想熏陶又可以在班会课上得到及时、全面的落实和反馈。因此,将这三门主题接近、价值取向统一的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使课程资源优势互补,达到丰富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时间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改革,也使《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理念调整,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能够促进小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性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学科。因此,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和材料搜集,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保障,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时总是容易忽视语文课程的学科本位,偏离语文学科本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本位与语文课堂氛围中寻求平衡,以语文学科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明确教学主体,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提问,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真切、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