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篮球运动是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热爱的竞技项目,发展速度很快,水平提升也很迅速。高校的篮球运动一向是篮球发展的典范,篮球也有"高校第一运动"的美誉。要提高高校篮球运动的水平,就必须提高训练水平,创新现有的篮球训练模式,完善训练机制。本文以我国高校篮球训练的创新模式为主线,重点论述了我国高校篮球运动训练的情况,阐述了篮球训练中基本功、意识和身体对抗的训练方法,从多个实例中对高校篮球训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是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目前我国高校以传授技术动作、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竞技水平为中心的篮球教学传统,使高校篮球运动失去了应有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可以说,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当对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师业务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期提高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篮球在体育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项开展广泛和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随着我国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部集篮球竞技运动、社会篮球活动、学校篮球教学体系、篮球科研为一体的篮球运动发展史。这就是篮球体育文化的魅力,因此,高校篮球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以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竞技篮球系统演化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竞技篮球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为自组织过程,具有系统自组织特性;竞争与协同为该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机制演化生成序参量——全面发展的竞技篮球后备人才,以使高校竞技篮球系统向更高层次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篮球是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开展的重要阵地,尽管我国大学篮球联赛的竞技水平不高,但一直被当作我国的篮球人才库。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与美国大学篮球联赛相比,我国大学篮球联赛的影响力较小,培养出的人才也凤毛麟角。知名高校所起作用较小、社会重视程度不高、后勤保障不足、缺乏优秀篮球苗子和教练员整体水平较低是我国高校难以成为CBA人才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篮球文化的形成和篮球文化主体多元化类型(竞技篮球文化、大众篮球文化、高校篮球文化)两个角度诠释篮球文化主体多元化特征.在当前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时代下,篮球文化在竞技篮球、大众篮球(街头篮球)、高校篮球三方面更应突出自己的理论导向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篮球运动文化理念,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篮球运动发展的目的,在学习借鉴美国篮球文化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本土化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正确理解篮球文化主体多元化将有利于我们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进一步清醒的认识,在制定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战略上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里,各高校采取多种有利的措施,不断促进着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得高校水平运动的水平被大幅度提高。在这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队伍不断壮大,体育事业也不断蓬勃发展,逐步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走向世界。但是,看看我国的球类竞技体育运动,虽然我国的乒乓球,排球世界实力很强,但是我们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以及网球等球类运动让人惨不忍睹。各高校在高水平球类运动方面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典型性的分析了一些现存不良状况,并重点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集体球类项目团队士气模型与激励机制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以竞技运动为主,而是逐步树立以健康第一为目的的终身体育。篮球作为一项青少年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不少高校正积极探讨篮球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篮球游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街头篮球活动的特征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头篮球是一项全新的娱乐、时尚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与传统竞技篮球和三人制篮球有着本质的区别。街头篮球之所以在我国快速发展,是因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并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最近几届世界性运动会上取得佳绩.特别是大学生篮球、足球联赛蓬勃发展,使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实力逐渐被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1.
伦敦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国男女篮战绩不佳,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我国篮球水平与世界篮球强国的差距,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在日常训练上的问题,也有很多的社会因素.对于象篮球这项群众基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来说,要想提高其竞技水平,必须要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通过这次比赛暴露出的问题对于青少年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基层篮球运动发展有很多启示,只有通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改进,才能促进青少年篮球水平提高和我国整体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范围内,对竞技运动作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改造所形成的亚竞技运动,将成为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最佳结合点,它将为我国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进高校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篮球运动的顺利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篮球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进篮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切实提升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参与者的数量与水平,从高校篮球发展的现实意义出发,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观念的转变、娱乐与竞争的共同推进以及竞技水平的提高方面对如何推进高校篮球运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6,(2):105-10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带队参加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部篮球(男子)比赛的教练员和球队为调查对象,对影响安徽省高校男子篮球竞技水平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教练员高水准的执教能力存在先天不足,高水平参赛经验非常欠缺;(2)篮球队员来源单一,运动等级普遍很低;(3)竞技篮球项目运行机制不合理、受学校重视程度较低、经费较为缺乏、训练的系统性不强等。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期望为安徽省高校男子篮球竞技水平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比较法,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理论,梳理了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的逻辑,论证了其发展特点,探索了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形成逻辑,提出了促进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篮球运动的开展对促进国家全民健身的推动及竞技运动市场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篮球运动的发展从国外的NBA到国内的CBA,可以看出竞技水平逐年提升,所运用的篮球技术,尤其防守技术的有着重大的突破。为更好的推动篮球防守技术的发展,本论文就篮球防守的重要性及防守战术特点进行阐述介绍,对影响防守质量及当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贾冲  苏凯 《华章》2011,(30)
本文采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原理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适当改造,以大连民族学院2010级男生篮球选项班中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原则确定实验班(36人)和对照班(34人),自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共计进行28周时间,每周一次80分钟的教学实验.其中实验班采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后的内容上课,对照班采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上课.研究结果:(1)通过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改造后的高校男生篮球课的教学,实验组学生在“50m跑”、“立定跳远”二项指标提高显著,“1000m跑”指标提高非常显著.表明体育手段化的篮球课教学,可以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水平;(2)通过长期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改造后的篮球课教学,可以使高校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增强,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20,(3):51-53
有着"高校第一运动"美称的篮球运动,因其集趣味性、竞技性、团体性于一身而广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高校篮球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要想持续提升我国高校的篮球水平,就必须从基础课程着手,创新课程模式,以推动我国高校篮球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篮球课程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阐述了高校篮球课程创新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提高高校篮球课余训练水平的新思考孟娟,李松岩篮球运动,是以全面发展身体并以速度、灵活性为主的集体项目,在高等院校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如何加快提高我国高校篮球课余训练水平,实现我国大学生竟技体育走fN“世界大运”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篮球裁判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是评价其执裁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的篮球执裁水平对于推进我国篮球竞技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篮球竞技氛围,推进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针对当前我国篮球裁判员的综合素质展开了论证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