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炼 《当代传播》2003,(6):71-71
人物通讯《苟利人民生死以》(见2003年5月27日《中国教育报》一版),篇中没有什么高邈的宏论,艰深的哲理,也没有哗众取宠的煽情,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陈力丹 《新闻传播》2004,(11):33-34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这种困难并非指写作本身,而是说把较为抽象的事件写活了很不容易,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通讯切入口。选得恰当,才便于讲道理。特别是事件通讯,必须要通过“人”来反映,围绕“人”做文章,通过人的活动、思想展现事实。因而,通讯一般地带有情感色彩,这也正是通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近读《中华新闻报》记金铃写的人物通讯《一位老新闻的情愫/与许必华一席谈》(见6月4日《中华新闻报》第4版)。经反复细读、琢磨其写作特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超乎常情,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凸现出独到的特点。这篇1800字的通讯,开头就是“你”:“屈指算来,你为我供稿已有两年了。”“你喜爱动笔耕耘。”以下的15段中,段段都有“你”。金铃同志运用这种对话的笔法,把采访对象摆在了与之谈心的位置,从而既有现场感,又有非常亲切的情感交流,穿插自然、引人人胜。这就有别于通常第三人称的写法,使通讯具有了独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  相似文献   

5.
新闻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除新闻事实要具有新闻的典型性、独家性、时效性等特性外,而更重要的是把新闻写活,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怎样把党刊新闻写活呢?笔者认为,总体来说,就是要多表现、少陈述。而表现事实是有许多方法的。写活党刊新闻要掌握技巧,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选新颖的角度作者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作之前就必须选一个新颖、奇巧的角度。如笔者编辑的刊登在2013年《今日新疆》第12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1日,解放军报《绿色快报短新闻竞赛》专栏已开办整整1年了。1年来,记者和通讯员们踊跃投稿,编辑部及时筛选编发,夜班精心包装美化.使这一专栏逐步成为军报要闻版的一个“特色品牌”,不仅被评为军报的好专栏,而且赢得了军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刘辉 《新闻知识》2004,(5):51-53
2003年6月18日和19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先后在一版显位置推出了长篇通讯——《白鹿原上的好法官李增亮》。这篇长达万余字的通讯是笔与报社其他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章发表后在省内外、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通讯中的主人公一一蓝田县人民法院鹿原法庭审判员李增亮不计个人得  相似文献   

9.
李涤非是《家庭保健报》一版编辑,还负责《家庭医生》版的编辑工作。出生于医生家庭的李涤非,恰到好处地把生活中的累积在她编辑的版面中温暖渗透,让读者感觉到阳光和亲切。  相似文献   

10.
提在网络媒体进逼下,《广州日报》《身边新闻纸》版深耕城市本土报道,挖掘城市故事类报道,以此重构与本地受众的联系,提升了报纸功能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亦称小通讯。它是"寓情于事,以情感人。寓理于事,以事显理"的一种新闻文体。由于新闻故事篇幅短小,生动活泼,又有故事的特有魅力,很受读者的喜爱。好的新闻故事,要有新颖、深刻的主题,而这样的主题,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靠题材来体现的。所以,写好新闻故事必须精心选材,找到好故事。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故事的选材必须是新鲜的。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也就是说,用  相似文献   

12.
陈佼佼 《传媒》2017,(22):28-29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新闻写作故事化让新闻作品更受欢迎。笔者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分析,研究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的特点及策略,揭示掌握写作技巧对提升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特点突出细节,聚焦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魅力。新闻故事化写作不意味着"编故事",而是需要事实说话,描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细节,通过展现细节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新闻传媒业,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新闻创新:编辑模式创新、写作手法创新、传播方式创新等等。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纸媒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近年来,笔者在河南许昌晨报社领导的指导下,针对《许昌晨报》的专刊编辑工作,并结合外地报纸的先进经验,在写作手法、编排模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笔者拟就  相似文献   

14.
丁柏铨 《新闻通讯》2014,(11):51-52
写作此文之前,我已对《宜兴日报》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因为我曾受邀为该社的编辑记者作了有关新闻写作业务的系列讲座。我先是收到报社寄送的报纸,为备课而仔细阅之;后来则较多关注《宜兴日报》的电子版。在讲课过程中,我与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多有接触,多有互动。因此可以说,我对《宜兴日报》的印象,不仅仅来自于报社的总结材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我对该社的考察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
  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